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地理10個易混概念辨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地理10個易混概念辨析

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10個易混概念辨析,不要在這里翻船!
熱量與光照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日照時數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主要與晝夜長短、天氣、海拔高度有關。通常太陽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時數越長,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區,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單產高,比如新疆的長絨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熱量——是指某一地區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所能獲得的熱量,它是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一個地區的熱量主要取決于緯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來說,緯度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多,熱量高;緯度高,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少,熱量低。熱量狀況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溫度。
【區別】光照充足的地方,熱量不一定豐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
積溫與無霜期
積溫——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
℃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
℃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活躍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積溫的多少決定了農作物的生長期的長短,能直接影響作物長勢和生長季節。根據≥10
℃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積溫越來越多,農作物的生長期也是越來越長。
無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間的天數。無霜期直接影響育苗移栽的時間,決定了播種的時節。在實際生產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凍,因此應該叫無霜凍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凍(終霜凍)至秋季第一次霜凍(初霜凍)之間的天數。
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
晝夜現象——指由于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質造成的。
晝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轉而使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極晝、極夜地區除外)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
晝夜長短——是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區晝夜長短產生周期變化的現象。
地方時、時區、區時、北京時間、國際標準時間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的時刻。地球上有無數個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
時區——1884年國際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將全球分成24個時區,其中東西12區各半個時區。
區時——國際上規定每一時區都采用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間,這種時間稱為區時。
北京時間——我國統一采用的標準時間,即東8區的區時或東經120度的地方時。
國際標準時間——即0度經線的地方時也稱格林尼治時間或中時區的區時。
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是指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晝半球,太陽光線在地平面之上,太陽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陽光線在地平面之下,太陽高度小于0;晨昏線上,太陽光線在地平線上,太陽高度等于0;一天隨著時間變化,太陽高度也在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能直射地區,陽光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可達最大值90°,無直射地區最大值不能達到90°。
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生態破壞——是指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如生物、土壤的破壞,造成土地沙化、土地次生鹽堿化、水土流失等。
氣候與天氣
氣候——是指整個地球或其中某一個地區一年或一段時期的氣象狀況的多年特點。它反映平均狀況,也反映極端情況,是各種天氣現象的多年綜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華北地區,春、秋溫和,盛夏炎熱,冬季寒冷,我們就稱這里是“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
天氣——是指某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的冷暖、干濕、晴陰、風雨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它是指影響人類活動瞬間氣象特點的綜合狀況,例如:我們可以說:“今天天氣很好,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昨天天氣很差,風雨交加”等等。
【區別】時間尺度看,氣候是時間尺度很長的大氣過程,天氣則是瞬時或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態。天氣瞬息多變,具有不穩定性,而氣候在一定時段具有相對穩定性。
河流含沙量與輸沙量
河流含沙量——又稱固體徑流。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泥沙的數量,計量單位為千克/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隨時間變化。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年際之間的含沙量也不一樣。在一次洪水過程中,最大含沙量稱沙峰,沙峰不一定與洪峰同時出現,一年中首次大洪水的沙峰常超前于洪峰,以后則可能同時出現或滯后于洪峰。
河流輸沙量——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數量稱為該時段的輸沙量,單位為千克或噸。河流輸沙量的大小主要決定于水量的豐枯和含沙量大小。
河流輸沙量隨時間變化。一年中最大輸沙量在汛期,最小輸沙量在枯水期,年際輸沙量也不一樣,變化較年徑流更為劇烈。在一次洪水過程中,最大輸沙量與最大洪水量出現時間大體一致
含沙量大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小。中國長江年平均含沙量僅0.54千克/立方米,而年輸沙量高達4.78億噸;遼河年平均含沙量為6.86千克/立方米,而年輸沙量僅0.41億噸。
河流水量與河流徑流量
河流水量——在一定的時間內,江、河、湖泊、水庫內存水的總量。(立方米)
河流徑流量——是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水流體積的地圖。以立方米/秒(立方米/秒)
影響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國及世界上大多數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補給量大小及季節變化因各地氣候類型而異。
(2)、冰雪融水:分為季節性積雪融水、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節性積雪融水:主要指溫帶、寒帶地區冬季的積雪在春季融化后帶來的流量。如我國東北地區河流的“春汛”現象。
②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內陸地區由于氣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河流流量隨氣溫變化。
(3)、地下水:地下水與河流是互補關系。洪水期,河流補給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補給河流。
(4)、湖泊(水庫):與河流也是互補關系。有削減河流洪峰、補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水量的作用。特別是河流源頭和上游山區的水源林。
(6)、人類活動:河流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會影響到下游的流量。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和三大自然地理區域
四大地理分區——以綜合指標劃分,按經濟與自然差異,分成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三大自然地理區域——分別為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寒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強調各區自然地理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延安市| 嘉禾县| 出国| 呼伦贝尔市| 阆中市| 兴城市| 吉木乃县| 盐山县| 津南区| 银川市| 揭东县| 上杭县| 江北区| 牙克石市| 大丰市| 易门县| 安阳县| 玛多县| 洞头县| 临桂县| 安多县| 武安市| 广灵县| 彰化县| 达拉特旗| 星子县| 安徽省| 辛集市| 高雄县| 靖边县| 英山县| 泰州市| 永宁县| 大余县| 息烽县| 太白县| 富裕县| 五莲县| 南漳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