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與哲學知識要點解讀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1.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解讀】(1)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區別:客觀實在是指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特性。它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于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2)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不能將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3)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4)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說法: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5)馬哲物質觀的意義“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與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界限②“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與不可知論劃清界限③“客觀實在”→克服舊唯物主義哲學物質觀的缺陷(將物質混同為物質的具體形態,必然經不起唯心主義的攻擊)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3.哲學上的運動概念及物質和運動的關系(1)運動的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和運動是辨證統一的。②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④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的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的觀點。4.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運 動 靜止區別 含義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特點 永恒的、無條件的、絕對的 暫時的、有條件的、相對的聯系 ①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②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的詭辯論5.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1)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固有的→不是主觀添加的(如烏鴉報喪)本質的→不是現象的(如蘋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穩定的→不是易變的(如價格波動)注意:①不能認為思維規律是主觀的。規律具有客觀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規律都是客觀的。②不能說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可以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但不能發明、創造、改造、改變、消滅規律。③規律與規律性現象不同。規律是一種本質的聯系,一些規律性現象不能稱為規律,它們是受規律支配的現象。如太陽東升西落、水往底處流、四季更替等現象是受萬有引力規律支配的現象。④規律和規則(守則、紀律、規范等)要區別開來。前者是客觀的,不可改變的。后者是主觀的,可以改變的。后者的制定根據一定的客觀規律制定的。⑤自然科學中的定律、定理、公理、公式不是規律。如萬有引力是規律,而萬有引力定律卻不是規律。⑥哲學上講的規律與具體規律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⑦不能認為任何規律都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具體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規律會隨著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及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⑧不能認為規律有好壞之分。規律是客觀的,其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可以給人帶來積極的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的作用,但不等于規律有好有壞。(2)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方法論:(1)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要自覺地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2)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6. 說明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按規律辦事。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特別解讀】如何按規律辦事?1、按客觀規律辦事,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2、按客觀規律辦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造福于人類;3、按客觀規律辦事,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4、要做到按規律辦事,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表述】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世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又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方法論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尊重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