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我國的社會保障 課標要求 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1.必要性 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2.作用 (1)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2)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發揮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試判斷:解決生活困難只需要社會保障就可以了。( ) 提示 ×。居民解決生活困難除了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3.主要內容 項目 地位 內容 社會保險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救助 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與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社會福利 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政府和社會向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以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會優撫 特殊的社會保障 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 請思考: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示 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1.全面理解社會保障體系 (1)社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之一。 (2)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在于保障全社會成員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面臨生活困難時的特殊需要。 (3)社會保障體系由國家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實現,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不同性質、作用和形式的社會保障制度構成。 (4)現代國家必須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規范,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 2.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 性質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 經營目標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 追求利潤 經營方式 由國家經辦 保險公司經營 費用來源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 全部由個人承擔 保障對象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 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照約定繳費的人 保障水平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 滿足被保險人的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例1 對于社會福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社會福利是政府和社會向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社會化的服務、實物供給、福利津貼 B.社會福利用以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C.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D.社會福利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答案 D 解析 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D表述錯誤。 例2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這一制度的完善,預期的傳導路徑是( ) A.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貨幣購買力→改善人民生活 B.擴大社會保障范圍→調節過高收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經濟發展 C.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保障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D.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增加社會供給→擴大居民消費→推動生產發展 答案 C 解析 社會保障著眼于人民的基本生活,不會提高居民收入,也不會調節過高收入,故A、B兩項傳導錯誤;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不會增加社會供給,故D項傳導錯誤;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可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從而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故選C項。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1)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 (2)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1)我們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 (2)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 3.要做到權責清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 試判斷: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只涉及政府的經濟利益。( ) 提示 ×。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 4.加強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1.正確理解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 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是基本要求。 (1)兜底線,就是要發揮社會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線,堅守社會穩定底線。 (2)織密網,就是要實現制度最廣泛的覆蓋,讓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會保障。 (3)建機制,就是要持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2.正確理解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是其奮斗目標。 (1)覆蓋全民,就是要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 (2)城鄉統籌,就是要統籌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合理縮小社會保障領域的城鄉差異。 (3)權責清晰,就是要明確各級政府和企業、個人、社會的社會保障權利義務和責任。 (4)保障適度,就是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導群眾的保障預期。 (5)可持續,就是要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長期穩定運行。 例3 專家分析認為,因病因災致貧、缺乏資金、缺少文化是貧困人口長期不能脫貧的重要原因。據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提高精準脫貧質量為國家中心工作 ②量力而行,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增發國債,增發人民幣助力脫貧攻堅戰,把扶貧當作一項福利事業,發展好、完善好 ④盡力而為,完善農村信貸政策,加大對貧困農民脫貧的資金支持力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①不選。增發人民幣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扶貧不是福利事業,扶貧具有特定性,是針對貧困而言的,③不選。 例4 建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有( ) ①兜底線 ②織密網 ③建機制 ④城鄉統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材料一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說,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也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1)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2)討論交流:為什么要構建社會保障體系? 材料二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達到9.4億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制度公平性明顯增強。 (3)社會保險如何籌集資金? (4)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項目主要有5項,統稱為“五險”,“五險”具體指的是哪五險? 答案 (1)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2)①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式日益多樣的社會保障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②沒有社會的安定,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社會保障,就沒有社會的安定。 (3)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 (4)①基本養老保險。②基本醫療保險。③工傷保險。④失業保險。⑤生育保險。 素養感悟 1政治認同:增強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治認同,樹立理論自信。 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和作用。 3公共參與:通過討論交流、查閱資料培養公共參與意識。 1.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社會保障“安全網”。在這一“安全網”中承擔主要責任的是( ) ①政府②企業③社會④勞動者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在社會保障中承擔主要責任的是政府和社會,應選B。 2.之所以說社會保障是精巧的“社會減震器”,是因為社會保障體系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從而( ) 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 ②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③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 ④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①④符合題意。 3.從勞動者的角度講,社會保障( ) A.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B.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C.通過保障勞動力再生產,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生產率 D.推動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 答案 C 4.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保障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確理解是( ) A.屬于社會救助 B.是一種社會福利 C.是一種社會保險 D.能促進農民充分就業 答案 A 解析 我國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屬于社會救助,應選A。 5.社會優撫的適用對象有( ) ①現役軍人 ②復員退伍軍人 ③政府工作人員 ④軍烈屬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會優撫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①②④符合題意。 6.完善社會保障,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為此,要( ) ①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 ②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 ④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B 解析 完善社會保障,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為此,要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同時,完善社會保障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①④符合題意。 7.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 ) ①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 ②對全社會成員實行高福利 ③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 ④先發展經濟,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不符合“量力而行”;④不符合“盡力而為”。 8.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通過收入再分配,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公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享受社會保障( ) ①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 ②是政府的職責 ③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④只是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的一項權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C 9.2019年1月17日,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2018年西藏各項社會保險參保達到370.74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月人均150元提高到月人均170元,為9.37萬名退休人員調整了基本養老金,工傷(亡)職工傷殘津貼等三項待遇標準在現基礎上增長了17.86%。 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結合材料分析我國實施社會保險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 (1)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形式日益多樣的社會保障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2)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西藏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的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的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工傷(亡)職工傷殘津貼等三項待遇標準在現基礎上的增長都充分說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夢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