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目 政治 課題 第三課第一框《堅持新發展理念》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內涵、原因及要求;掌握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原因;知道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內容以及如何貫徹每一個理念。 能力目標: 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內涵,運用多種方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收集、篩選有關新發展理念案例及時政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樹立新發展理念的意識。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認同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樹立新發展理念的意識 公共參與: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新發展理念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各項要求 課前準備 教具: 1、常規教具:黑板、粉筆? 2、多媒體 ?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頁 發展是為了什么,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們提出了哪些新發展理念,如何去落實這些理念,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堅持新發展理念》 二、新課講授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材料呈現: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問題:什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問題探究:探討下面問題,說說如何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周末,小凡與家人一起觀看黨的十九大新聞專題片,在為祖國“點贊”的同時,大家就各自美好生活需要展開了討論。 小凡:我要更加努力,爭取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更好的發展自己。 爸爸媽媽: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幸福是我們的責任,如果收入更高,居住條件更舒適,環境更優美,那就更好了。 爺爺奶奶:我們上了年紀,希望就醫更方便一些,醫療水平更高一些。 問題:了解周圍人對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①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③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過渡: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 材料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問題,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率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再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 問題:結合我國面臨的發展難題,談談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學生:根據材料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是以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過渡:五大發展理念分別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而提出的,原因及要求又是什么?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材料呈現:2012——2017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有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6萬多戶。 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習近平指出,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創新之道,惟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養,教育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問題:(1)結合材料說明,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發展的。 (2)結合自身發展,談談青年人如何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1)創新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商品。 能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能夠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②培養好奇心,善于至于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③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敢為人先。 ④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等創新活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問題: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應該如何做? 學生:結合初中所學回答 教師總結: ①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②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問題:為什么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增強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問題: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的什么問題?為什么?又應如何堅持創新發展? 教師總結: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材料呈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100級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我們要充分認識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的什么問題?為什么?又應如何堅持協調發展? 學生:閱讀課本35頁,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 堅持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材料呈現:20世紀90年代某村憑借山里優質的石灰巖資源,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社石灰石開采區,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石礦被村民稱作“錢袋子”,然而“錢袋子”鼓起來的代價是灰蒙蒙的天、渾濁的水、塵土飛揚的山。從2005年開始村里重新調整發展規劃,封山護水,把全村劃分為生態旅游區、美麗宜居區、田園觀光區,陸續完成污水處理、垃圾清理、山塘水庫修復、廠區拆遷、道路“三化”、河道整治等工程。如今該村青山環繞,漫山翠竹,小溪潺潺,鳥語花香,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轉變,逐步形成了旅游觀光、河道漂流、戶外拓展、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問題:(1)該村的可喜變化受益于什么樣的發展理念? (2)結合材料說明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綠色發展理念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問題:綠色發展注重解決發展的什么問題?為什么?又應如何堅持綠色發展? 學生:閱讀課本36頁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持綠色發展,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問題: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呢? 教師講解: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永續利用要求,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需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材料呈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到未來,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從新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設立,經過多年發展,甚至已經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準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字儀式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 2013年9月起,國務院先后批復成立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 問題:材料體現了那一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注重解決發展的什么問題?為什么要堅持這一發展理念?如何堅持這一發展理念?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開放的發展理念。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開放發展,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材料呈現:恩格爾系數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它由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提出,質食品占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分格爾系數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問題:圖表說明了什么問題?得益于那一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注重解決發展的什么問題?為什么要堅持這一發展理念?如何堅持這一發展理念? 學生:根據圖表及課本38頁知識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恩格爾系數降低,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共享發展理念。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堅持共享發展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過渡:五大發展理念各自注重的問題不同,那么他們之間是否具有聯系?是一種怎樣的聯系? 教師講解: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不斷開展新境界。 三、結束新課 要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需要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要讓人民的幸福感更強,離不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這樣才能讓國家發展的更好,人民生活的更好。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堅持這一思想、怎樣堅持。掌握新發展理念的內容以及各個理念注重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堅持這一理念和如何堅持。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能夠樹立我們的新發展理念思想,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民幸福生活出一份力。 五、板書設計 堅持新發展理念 172656531750 內涵 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原因 要求 227901550800 167894041275001193165146050 創新 原因 協調 2、貫徹新發展理念 內容 綠色 各自解決問題、原因、要求 開放 之間的關系 共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