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2H2+O22H2O點燃復習: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微觀上水→氫氣+氧氣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H2O)(H2)(O2)元素種類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水→氫氣+氧氣宏觀上怎樣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化學反應呢?思考:如: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碳+氧氣二氧化碳點燃這是什么化學反應啊!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一、化學方程式如:C+o2co2點燃S+O2SO2點燃Fe+CuSO4=Cu+FeSO4二、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絕不能憑空臆想、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2、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相等。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C+o2co2點燃C原子個數:11O原子個數:22原子總個數33該化學方程式等號兩邊的原子種類和數目都相等,這個化學方程式就稱配平了。H2+O2H2O再如:氫氣與氧氣反應H原子個數:22O原子個數:21原子總個數43在這個式子中,右邊的氧原子數少于左邊的,這個式子是化學方程式嗎?如果不是,你需要做哪些處理。這時為使式子兩邊的每一種元素原子的總數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兩邊的化學式配上適當的.前面化學計量數請你想辦法H2+O2H2O×這樣可以嗎?為什么?H2+O2H2O+O×H2+O2H2O2×這樣可以嗎?為什么?這樣可以嗎?為什么?H2+OH2O×H2+O2H2O×2我們這樣來2H2+O22H2O點燃√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以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應為例寫:左邊寫反應物化學式,右邊寫生成物化學式配:配平化學方程式注:注明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狀態(↑、↓)P+O2P2O54P+5O22P2O5點燃先配數字小的原子個數?先配數字大的原子個數?P+O2P2O5等:將短線改為等號4P+5O22P2O5注意:1、先配平數字大的原子2、點燃≠加熱≠高溫452反應條件點燃、加熱、高溫的區別“點燃”指物質在燃燒時所必需的溫度條件,一旦反應物燃著就不需要加熱。如果把“點燃”寫成“燃燒”就錯了,“點燃”是反應條件,“燃燒”是實驗現象。“加熱”指引發和維持反應的溫度范圍(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燈作熱源,用“△”表示;“高溫”指當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不足以發生反應,而需用酒精噴燈(800℃以上)時,反應條件就寫“高溫”。如:2KMnO4K2MnO4+MnO2+O2△2H2O2H2+O2通電Fe+CuSO4=Cu+FeSO4S+O2SO2點燃如生成物中有氣體,在氣體的化學式右邊要注“↑”號CuSO4+2NaOH=Na2SO4+Cu(OH)2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氣體生成物就不需注“↑”溶液中反應如果生成物中有固體,在固體生成物的化學式右邊要注“↓”號溶液中反應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體,固體生成物也不需注“↓”號簡介: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最小公倍數法:利用反應前后某一元素原子數的最小公倍數加以配平的方法。1、觀察法3、奇數配偶法S+O2SO2P+O2P2O5C2H2+O2CO2+H2O點燃24點燃點燃52524(1)找出方程式兩端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2)若該元素原子在兩端總數是一奇一偶,將含該元素原子個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先配成偶數;(3)由已推求化學計量數依次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課堂練習: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Fe+O2Fe3O432點燃1、鐵在氧氣中燃燒H2+O2H2O22點燃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H2OH2+O222通電3、水通電KMnO4K2MnO4+MnO2+O22↑△4、高錳酸鉀制氧氣H2O2H2O+O222MnO25、過氧化氫制氧氣↑↑↑小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可歸納為:以反應“氯酸鉀氯化鉀+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書寫為例左反右生一橫線KClO3KCl+O2配平以后加一線2KClO32KCl+3O2等號上下注條件2KClO32KCl+3O2MnO2△箭號標氣或沉淀2KClO32KCl+3O2MnO2△正誤辨析:以實驗事實為依據書寫時不能將反應物和生成物顛倒寫方程等號兩邊不能有相同的化學式√×√×√×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應取最簡整數比。×√正誤辨析: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號和“↓”號只用于生成物注意氣體生成物何時使用“↑”號√××√×注意固體生成物何時使用“↓”號×√×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一、二、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基礎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三、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在式子左、右兩邊的化學式前面要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得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這個過程就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作業:書本P1011、2、3、4、5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pptx 氫氣還原氧化銅.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