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目 政治 課題 第三課第一框《偉大的改革開放》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改革開放的確立和深化,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 能力目標:掌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課,能夠認同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堅定信念 科學精神: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改革開放,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我國從“站起來”倒“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成就 教學難點:改革開放的歷程 課前準備 教具: 1、常規教具:黑板、粉筆? 2、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 20世紀70年代,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成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80年代,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成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90年代,空調、電腦、攝像機成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 問題1:.結合材料和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說說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穿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 二、新課講授 改革開放的進程 1、改革開放的開啟 材料一: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改革開放聯系在一起,清楚闡述了改革開放的決策。他說:“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班囆∑桨呀夥潘枷?、實事求是落腳于向前看”,指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编囆∑皆谥v話中批評了官僚主義,指出“政治的空談往往淹沒一切?!苯又貏e強調改革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問題2:改革開放開啟的時間及事件 學生:根據材料及閱讀課本31頁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問題3: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總結: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過渡】改革開放包含兩方面內容,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下面我們通過一些事件來了解一下對內改革。 材料二:小崗之夜驚天動地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大批農民背井離鄉外出乞討。這年夏收分麥子,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每個勞動力才分到3.5公斤。全隊18戶,只有2戶沒有要過飯。隊里嚴國昌等幾個老人找到生產隊長嚴俊昌商量:再這樣下去不行了,得想想辦法。辦法就是不吃大鍋飯! 12月的一天夜里,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18戶農民,聚在村里一間屋里,他們神態極為嚴峻地寫下了一紙契約。 到會的18人按了血紅的手印。他們并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契約,卻預示著農村一場大變革的開始。對于這個冒著身家性命危險帶頭實行“大包干”的嚴宏昌來說:這是逼出來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安徽鳳陽小崗村20戶農民代表聯名簽訂了分田和包產到戶的契約,由此揭開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而這份“紅手印包干書”后來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認為是全國第一份包干合同書。 1979年,小崗生產隊大豐收,全年糧食產量由原來的1.5萬多公斤猛增到6萬多公斤。這個自農業合作化以來從未向國家交過公糧的農村,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還了貸款。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小崗的突破,產生了極大的示范效應,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中央于1980年9月召開了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會后,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即“75號文件”)。這份 《通知》終于公開接受用包產到戶的辦法解決中國農村的貧困。《通知》下發之后,到1980年年底,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從1980年初的1%上升到15%。聯產承包最終成定局。 (摘編自《讀書文摘》2013年第5期 武文勝 艾琳/文 問題4:材料敘述了什么事件?對內改革率先在哪進行的?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 【過渡】農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政府把農村改革的經驗運用到城市,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了。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一直以來,“海爾”被視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典型。 材料三:“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廠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島電冰箱廠的文字 美國紐約海爾集團大廈 二十年來,海爾集團由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04年全球營業額1016億元的中國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獲得越來越高的美譽度。這樣的變化是什么帶來的?結合教材內容來回答。 學生:根據課本回答 教師總結: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過渡】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 董文華》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難忘的春天 啊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 畫了一個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 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 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輝啊 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 中國 啊 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難忘的春天 啊 春天的故事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 寫下詩篇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 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啊 中國 啊 中國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啊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問題5:“畫了一個圈”是指什么??為什么要畫這樣一個圈?這個圈后來是怎樣擴大的? 學生:閱讀課本32頁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3、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問題6: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 寫下詩篇”這個老人是誰?哪些成就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并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重點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福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上海自貿區建設;2017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問題7:從深圳的變化看全國的變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問題8:閱讀34頁探究與分享,說說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三、結束新課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了解了改革開放的確立和深化,能夠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更加明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如何創立、發展和完善的呢?我們下一節課一起來學習。 五、板書設計 改革開放的開啟 偉大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進程 改革開放格局的形成 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開放的意義 改革開放的意義 六、課后作業 完成對應的學案,掌握并熟記改革開放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