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目 政治 課題 第三課第二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體系的實踐主題。 能力目標: 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應中國國情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課,能夠認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堅定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心。 科學精神: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 教學難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課前準備 教具: 1、常規教具:黑板、粉筆? 2、多媒體?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 鄧小平在談到我國改革時曾指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我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問題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取得了哪些 理論創新成果? 學生:通讀課本并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課講授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師:首先來了解實踐主題 1.實踐主題 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過渡: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學習一下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取得理論創新成果。這些成果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鄧小平理論 創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主要內容: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問題2: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科學回答了什么問題?“三步走”是什么?今天到哪一步啦?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鄧小平著重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實現;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進行到第三步了,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第三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三個階段性目標。2000年,我們已勝利地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全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達到848美元,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下一步將開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程度的現代化發展戰略第三步階段。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創立: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重要作用: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為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解讀:“三個代表”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 (3)科學發展觀 創立: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高度解讀“科學發展觀” 第一要義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難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教師總結:我們常說“馬列毛鄧三,科學發展觀”那么十九大之后呢,我們還要加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那這些思想里和我們講的這些多了什么?他們又是什么關系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行動指南,而我們今天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和毛澤東思想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過渡:我們在上一節課中提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那么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內涵: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內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地位: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過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之間是否有聯系?又是一種什么樣的聯系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結束新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是能夠帶動中國更好發展的,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更加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地位,以及相互關系,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那么新時代下,我們又該如何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呢?我們下一節課一起來了解。 板書設計 實踐主題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我們國家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對應的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