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專題五:法律教育第4課時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考點8~9)課堂講練情景導入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剛是某校初中學生,聰明好學,但生性頑劣,經常辱罵他人,破壞公物。初二下學期他到網吧去玩,從此迷上了電子游戲。為此他經常逃學,不完成作業,老師多次批評教育,可他仍不悔改。因在校外小偷小摸,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小剛處以拘留15天處罰。后來他潛入同學家,偷走人民幣5000元,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小剛的行為觸犯了《刑法》,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1.小剛的偷竊行為帶來的后果分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樣是偷竊,兩次行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處兩次偷竊行為的法律依據分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梳理考點8:知道法律的特征(a)一、我們身邊的規則1.道德,依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_________、_________,按照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2.法律是由_________制定或認可;法律是靠保證實施,具有_________性;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_________。二、生活離不開法律1.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作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法律通過規定_________和_________,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3.法律伴隨我們一生。自從來到人世間,首先享有法定權利是_________,以及獲得父母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權利;具備勞動能力時,有_________的權利和義務;達到法定年齡,依法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權利,有_________的權利……;法律還規定了公民應盡的義務有:當父母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時,子女有_________的義務:當國家遇到外敵入侵或危險時,公民有_________的義務。4.法律通過_________和_________,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應盡的責任;_________是我們應取的態度;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應該樹立的價值標準。考點9: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b)1. 我國法律是_________的體現,法律是最大的權威,法律面前_________。2.在現代社會,_________是民主的保障,_________是辦事的準繩。探究思考1.小剛的哪些行為違反了道德 哪些違反了紀律 哪些違反了法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道德、紀律、法律三者間有什么區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法律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剛這一案例給你最大的啟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練習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1.下列小剛的行為哪些屬于違反法律的( )①上學逃課;②偷父母的錢,用于玩電腦游戲;③酒后駕車;④在學校吸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漫畫中的“逃跑”行為是( )①違反法律應受到法律制裁的行為;②只行使自己的權利,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行為;③不道德,違背了誠信原則的行為;④不道德但不違法的行為。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3.法律之所以要“截逃”,是因為( )A.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B.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C.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D.我國法律是維護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4.漫畫告訴我們,法律具有( )①保護作用;②強制作用;③規范作用;④打擊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犯罪嫌疑人張某因故意傷害他人而畏罪潛逃,但懾于公安機關的強大威力,最終選擇到公安部門投案自首。這表明( )A.國家強制力使法律具有強大的力量B.祛律的約束取決于公民的自覺性C.公安機關是法律強制力的唯一保證D.法律對有些公民沒有約束力6.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我國將全面構建和諧社會B.重慶司法局原局長文強因受賄罪,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強奸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被處死刑C.環保部門倡導不要隨意丟棄廢電池D.政府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7.如果說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那么不違法則是( )A.人們行為的最高境界B.人們行為的底線C.人們行為的一般境界D.人們行為的中線8.在立法過程中,相關部門堅持“開門立法”的原則,堅持走群眾路線,通過組織立法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這說明(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國法律體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C.我國法律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D.我國公民都能直接行使立法權9.下圖告訴我們( )A.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B.公民行使權利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范圍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D.法律的實施取決于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10.下列屬于國家法律的一項是( )A.《中國共產黨章程》B.《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C.《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D.《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11.法律的實質是( )①一種規則;②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③具有強制性;④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2.早上小明騎車帶著小朱上學,在十字路口闖紅燈被交警攔下,被批評教育后,小明感到羞愧;進入校門因遲到被老師批評;答應同桌的事又忘了辦。小明違反的規則有( )①道德;②紀律;③法律;④宗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13.上述小明的遭遇中,最嚴厲的規則是( )A.道德 B.紀律 C.法律 D.條例14.下列屬于道德規則的有( )①女士優先;②公交車上主動讓座;③拳王泰森“咬人”被禁賽;④北京市市長陳希同貪污被判刑;④校國內打傷同學被處分;⑥排隊候車。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③⑥15.某商場限時打折,因商品價格優惠,大量顧客搶購,導致局面混亂不堪,這時秩序的保證是( )A.道德 B.法律 C.紀律 D.規則二、非選擇題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北京公交公司為了方便群眾,購買了一萬把雨傘,在下雨時乘客可以自由借用,事后可以在任何一個車站歸還。但一個月后,雨傘只剩4000把,本是方便之舉,卻陷入了困境。材料二 東信公司在杭州舉辦了不留任何記錄(姓名、住址、單位)“15天免試手機”的誠信活動,結果l5天后仍有許多手機下落不明。材料三 某公安局抓獲一批“啞巴”犯罪團伙,他們已形成40多人的規模,進行有組織盜竊活動,數額巨大,經人民法院審理作有罪判決。(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件么問題 它屬于什么規則范疇 請為解決這個問題攙出你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屬于什么規則 請說明這一規則有什么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兩個規則有什么區別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保障社會的秩序,是我們生活的“衛士”。遇到下列情形時。我們會依據什么樣的法律呢 (1)政府拖欠農民工工資。依據《_______法》;農民工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寵物狗咬傷了行人。依據《_______法》,狗的主人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司機肇事逃逸。依據《_______法》, 司機會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王因對公司不滿,縱火燒了工廠,造成巨大損失。依據《_______法》,小王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父親購房時交了款,但房產公司未能按時交房。依據《_______法》,房產公司必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媽媽剛買汽車不久,發現發動機故障。依據《_______法》,媽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公共汽車上有明顯標志:禁止吸煙,但是一年輕人照樣吸煙… 。依據《杭州市_____________條例》,其他乘客可以要求______________。(8)某廠為了節省開支,整天向河流排放未經處理的有毒廢水,致使周邊居民中毒事件時常發生。依據《_______法》,該工廠必須_____________________。16.關注重慶掀起打黑風暴。材料一 2009年6月以來,按照中央、公安部統一部署,在重慶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截至2010年4月28日,已立案偵辦犯罪團伙337個,偵查終結移送起訴228個,其中涉黑團伙76個、涉惡團伙152個。目前,法院已一審判決黑惡團伙l28個,其中涉黑團伙29個、涉惡團伙99個。65名黑惡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含死緩)和無期徒刑。材料二 據調查,市民對打黑除惡的支持率高達96%。通過打黑除惡,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4.3%,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達85.6%,均創歷年新高。“重慶打黑”名列2009年度中國十大民生決策排行榜首位。材料三 打黑除惡助推了經濟發展,提升了重慶綜合競爭力。吸引了惠普、廣達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落戶重慶,助推2009年全市GDP增長l4.9%,列全國第三、西部第一。(1)重慶掀起打黑風暴,依法打擊違法犯罪,體現法律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市民對打黑除惡的支持率高反映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材料三,請你談談法律與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解析考點8:知道法律的特征(a)(七下思品第七課P86-88)一、我們身邊的規則1.道德、紀律和規章、法律的區別:(1)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2)紀律、規章,按照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3),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2)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作用1.規范作用。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2.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學法、守法、用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該樹立的價值標準。考點9: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b)(七下思品第七課pP91-95)1.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法律是最大的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現代社會中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辦事的準繩。試卷答案專題五:法律教育第4課時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考點8~9)課堂講練情景導入1.拘留15天的處罰和判處有期徒刑3年。 2.因為第一次是一般違法行為,第二次是犯罪行為。3.分別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作出的判處。考點梳理考點8:一、1.輿論;習慣;信念;紀律;規章2.國家;國家強制力;強制:普遍約束力二、l.規范作用;保護作用2.權利;義務3.人身權利;撫養;教育:勞動;選舉;被選舉;登記結婚;贍養扶助父母;依法服兵役4.解決糾紛:制裁違法犯罪5.學法;守法;用法;愛法;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考點9:1.人民意志和利益;人人平等2.法制;法律探究思考1.違反道德的行為:辱罵他人、破壞公物;違反紀律的行為:經常逃學、不完成作業;違反法律的行為:到網吧去玩,在校外小偷小摸、盜竊。2.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紀律、規章,按照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4.違紀、違法、犯罪三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人如果不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注意防微杜漸,防忠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錯誤發展到違法犯罪。5.(1)規范作用。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2)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課后練習1.D 2.A 3.D 4.A 5.A 6.B 7.B 8.B 9.B l0.C ll.C l2.D l3.C l4.C l5.B14.(1)材料一、二反映了社會誠信公民素質問題,屬于道德規則的范疇。誠信是市場經濟的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石,也是每個人立身之本、處事原則,它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從上述二則材料可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迫在眉睫:可開展公民道德討論,形成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良好氛圍;還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表彰、評比道德之星,正面宣傳報告。(2)依法打擊犯罪集團,屬于法律規則。意義:①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它為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也是評價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②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③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④法律具有保護作用,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是生活的“衛士”。(3)區別:道德:靠輿論、習慣、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它靠“良心”“自律”,是人們行為的較高境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它靠“他律”,是人們行為底線。15.(1)依據《勞動法》,農民工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或到勞動保障部門投訴政府拖欠農民工工資。(2)依據《民法》,狗的主人應該賠禮道歉,賠償被寵物狗咬傷的行人的損失。(3)依據《道路安全交通法》,司機會被終身禁駕,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4)依據《刑法》,小王會因縱火罪被判刑。(5)依據《合同法》,房產公司必須賠償損失。(6)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媽媽可以按“三包”原則選擇“包退、包換、保修”。(7)依據《杭州市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其他乘客可以要求其立即滅煙。(8)依據《環境保護法》,該工廠必須停止排放廢水并消除污染環境的影響。 16.(1)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3)法律規范市場行為,保護合法經營、誠實勞動,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促進社會和諧和民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