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電在我們日常生活、現代化社會中的應用:帶電的頭發飄起來.wmv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金屬球絕緣墊金屬桿金屬箔金屬罩接線柱構 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驗電器驗電器的種類: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flv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原 理方法:。。。。。。想一想:從驗電器張角的大小我們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判斷所帶電荷的多少四、電荷量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大約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帶電的電荷,大約有幾十庫侖。摩擦起電接觸帶電使物體帶電的方法:一、兩種電荷(筆記)7、使物體帶電的方法:(1)摩擦起電;(2)接觸帶電;(3)感應帶電2、玻璃棒和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正電橡膠棒和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負電4、電荷間的關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3、帶電體具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5、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A帶正電,驗電器與A接觸后,驗電器也帶正電6、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電荷的符號是Q,電荷的單位是庫侖(C),一個電子的電荷量Q=1.610-19C1、自然界有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2,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水分子模型氫原子氧原子銅原子模型道爾頓(原子)原子核1.原子由和組成,2,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在里。原子核占原子質量的99%。原子結構:電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1.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2.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繞核高速運動。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結構20世紀,科學家相繼發現原子核還可以分為更微小的微粒---質子和中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查德威克(中子)關于原子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2,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3,原子結構:原子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不)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2,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3,原子結構:原子原子核電子(+)(-)(不)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1964年蓋爾曼提出夸克的設想,夸克是比強子更深層次的粒子。這是一種理論上假設的構成強子的組成粒子,蓋爾曼因此獲得了196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問題:質子和中子還能分嗎?蓋爾曼(夸克)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與核外所有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5-1-1-1-1+8-1-1-1-1-1-1-1-1-1得到電子,帶負電荷失去電子,帶正電荷自由電子摩擦起電的實質電子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1856-1940)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揭開了原子具有結構的秘密。電子是帶有最小電荷的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常用符號e表示。e=1.6×10-19C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二、摩擦起的實質(筆記)質子(+)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2、原子結構:原子原子核電子(+)(-)(不)中子3、摩擦起電實質:得到電子帶負電,失去電子帶負電。例: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帶正電,是因為電子從玻璃棒轉移到絲綢,此時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得到電子帶負電。例:A帶正電,驗電器與A接觸后,驗電器的電子轉移給A,驗電器失去電子帶正電ABAB導體和絕緣體金屬棒塑料棒純水導體絕緣體陶瓷玻璃(鉛筆芯)石墨橡膠油人體酸堿鹽的水溶液大地塑料空氣導體內部有大量的自由電子使導體能夠導電的根本原因三、導體和絕緣體(筆記)1、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叫半導體。2、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3、常見的導體:金屬,人體,大地,石墨,食鹽水溶液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純水,油,陶瓷,空氣3、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玻璃加熱后會變成導體為什么運送汽油的汽車尾裝有--根鐵鏈條拖在地上?答:在運輸程中,汽油與油罐來回相互摩擦,使油罐聚集了大量的電荷,當電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會放出火花使油爆炸,在車尾裝上一根鐵鏈條可以把電荷引到地面,防止發生事故.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兩種電荷.ppt 1、摩擦起電現象.flv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flv 4、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flv 6、電荷在金屬棒中的定向移動.flv 7、、導體和絕緣體.mp4 8、玻璃在一定條件下變為導體.flv 頭發豎起來.wmv 捋塑料繩.mp4 摩擦起電-吸引水流.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