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必修4)【高考目標導航】一、考點集結1.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1)聯系的普遍性(2)聯系的客觀性(3)聯系的多樣性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整體和部分的關系(2)系統優化方法二、考向動態21世紀教育網1.聯系的普遍性,可從我國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角度加深理解。2.聯系的客觀性,分析在聯系問題上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的具體表現。3.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理解它與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關系。4.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基礎知識梳理】1、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2、理解聯系的含義和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2)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現: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第二,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三,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注意:并非任意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3)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①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③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4)聯系的多樣性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3、說明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2)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①兩者相互依賴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離不開整體,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為部分。②兩者相互影響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3)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一是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行動方案,實現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二是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4、理解系統優化的方法(1)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統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點(2)系統的特征系統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體性。第二,有序性。 第三,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3)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①系統觀念為人們把握復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第一,整體性原則。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們對事物的屬性的認識進入到“整體性”的認識,從而開拓了對事物整體性研究的新領域。第二,有序性原則。有序性原則認為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關性有一定的規則,而不是雜亂無章的,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第三,優化原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從而為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提供各種優化的方案。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21世紀教育網【要點名師透析】1、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功能關系及其意義(1)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大于部分,這是從結構上講的,但是從功能上講,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三種情形:一是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許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會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的整體功能;二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三是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要求我們一方面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還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例題:考古學好比望遠鏡,可以讓我們遠望人類的起點和整個歷史,考古遺物則如同顯微鏡,可以讓我們透視具體的歷史事件。這意味著①沒有對個體的透視整體就難以把握 ② 沒有對整體的理解個體就無法認識③沒有實踐認識就沒有來源 ④ 沒有認識的指導實踐就不能深入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從選擇項來看,涉及的知識有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考查意圖在于分清知識的區別。分析材料,知道材料由兩部分組成:考古學研究整個歷史,考古遺物研究具體歷史事件。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故①正確;沒有整體,我們照樣能認識部分,故②說法錯誤;考古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通過考古獲得對歷史的認識,符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觀點,故③符合題意,應選;④在材料中未體現,不選。【答案】選C。2、全面把握聯系的觀點(1)根據聯系的含義,我們要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也要看到事物外部、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2)根據聯系的普遍性,我們要承認聯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內部的聯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既要看到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橫向聯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3)根據聯系的客觀性,我們既要承認聯系的客觀性,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給事物,又要看到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4)根據聯系的條件性、多樣性,我們要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把握事物之間的真實聯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5)根據事物的整體和部分的聯系原理,我們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既要看到整體與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靜態聯系,也要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階段之間的動態聯系;既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又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例題:(2011·天津文綜T12)(3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各產業增加值占GPD比重計算。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國GDP總量從3645億元增長到397983億元,年均增長9.87%。“十二五”規劃確定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溫家寶總理對此曾指出,“7%的發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根據上述材料解釋為什么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2分)(2)“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登記失業單一直徘徊在4.0—4.3%之間。在經濟意義上,失業人口的存在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運用勞動二重性的知識予以說明。(8分)(3)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 的經濟增長是一個系統工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說明怎樣實現這一目標。(11分)【解析】本題以中國與世界部分經濟指標對比以及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為背景材料設題,體現了近幾年來高考更加關注我國的經濟建設。 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充分挖掘圖表所包含的信息,對所包含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本題考查經濟生活、經濟學、哲學三個模塊的相關知識。第一問,要求回答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原因,仔細觀察材料一,可以看出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研發經費不足、環境污染嚴重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從材料二還可以看出,經濟總量的提高制約增長速度;第二問,首先應該明確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前者創造使用價值,后者形成價值;第三問,只要答出系統優化的方法論要求即可。【答案】(1)①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②科研投入不足,影響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③環境壓力較大,影響可持續發展;④經濟總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約增長速度。(2)①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都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②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③失業人口無法通過直接參與社會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3)①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②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立足整體,統籌考慮產業結構、環境等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經濟運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不斷優化組合影響經濟發展的各要素,以實現系統的更大功能。【高考真題體驗】1、(2011·廣東文綜T33)某研究機構發表報告說,他們將14種酶、1種輔酶、纖維素原料和加熱到32攝氏度左右的水“一鍋燴”,制造出純度足以驅動燃料電池的氫氣。據此,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科技創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B.研究過程表明沒有世界觀指導的科研活動是可能的C.該實驗是一種無意識活動到有意識活動的辯證發展過程D.實驗材料之間的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解析】本題以科技發現為背景,考查有關世界觀和聯系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突破口是明確具體科學發展與哲學的關系。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A 題中實驗只是某一具體科研,沒有說明世界的一般本質和普遍規律 排除B 材料沒有涉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世界觀,該項與題意無關 排除C 該項中的“無意識活動”沒有在材料中得以體現 排除D 該項肯定了聯系的客觀性,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 入選【答案】選D。2、(2011·江蘇單科T23)著名鋼琴藝術家傅聰認為,學琴的人以為把手指練得飛快就會變成第二個郎朗,其實5-10年之后,只不過是中國只不過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這與成為藝術家的境界相去甚遠。這種學琴的方式問題在于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② 輕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③ 缺乏循序漸進的訓練 ④違背了人才成才的規律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通過讀材料明確這種學琴方式所存在的問題,審題時把握材料主旨,細心審讀選擇項,應不難選擇。通過審題,我們看到這種學琴的方式問題在于只強調練手指,忽視了學琴是一個整體素質發展的結果,違背了教育的規律,所以①④符合題目要求;在練手指的過程中,肯定注重習慣的養成、肯定有循序漸進的訓練,所以 ②③ 不符合題目要求。【答案】選B 。3、(2011·北京文綜T34)基于圖9所示的通話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政府在當前宏觀調控中應當A.把握重點,保持二者的動態平衡B.遵循規律,促進二者的協調增長[來源:21世紀教育網]C.立足整體,防止二者的循環往復D.創造條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約【解析】本題以宏觀調控為話題,體現了高考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充分理解宏觀調控的重要性,要充分把握的相關知識點。由從B點向A點變化可以看出,通話膨脹率與失業率二者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所以,比較理智的做法是保持二者的動態平衡,A項正確;B說法明顯錯誤,錯在促進二者的協調增長;循環往復的說法也不科學;D項說法也是錯誤的,二者的相互制約不可能避免。【答案】選A。4、(2011·新課標文綜T19)我國每年生成的8億多噸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不高,絕大部分被廢棄。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稈的材質特性,另辟蹊徑,利用燃料制造生態環保、結實耐用的板材,產品在國內外廣受歡迎,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該公司之所以能夠捕捉到他人通常視而不見的商機,是因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聯系,把握其本質的聯系②善于根據事物之間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③尊重聯系的多樣性,發揮偶然聯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觀聯系,發揮創新觀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 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解析】本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背景,考查聯系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看到該公司對事物本質和必然聯系的把握。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① 該項符合材料中某公司抓住他人看不到的商機,抓住事物內在聯系的信息 入選② 該公司利用廢棄物生產新產品,是根據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的體現 入選③ 該公司抓住了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而非偶然聯系 排除④ 認為“創新觀念改造世界”,犯了唯心主義錯誤 排除【答案】選A。5、(2010·福建卷高考36)北極熊變瘦了!科學家說,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進入北極熊體內使其體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海洋冰面減少,北極熊要花費更多的能量獵食,這樣就限制了它的生長。下列選項中與“北極熊減肥”現象所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水集魚聚,木茂鳥集 ②對癥下藥,量體裁衣③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④物我一體,心物一體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本題旨在通過典型素材,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答案】A6、(2010·北京卷高考27)孔子對不同問“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上述問答表明①“孝”的內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現大體相同③“孝”的要求要體現個性 ④“孝”的方式應因人而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闡釋問題的能力。“孝”要因人而異,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典型體現,不同的回答體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孝”一一共性,故排除①②,當選D【答案】D7、(2010·江蘇卷高考30)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對于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的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動整體的發展[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②政府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實行調控③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解析】 本題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一熱點為背景,綜合考查經濟、哲學知識。從題干可以看出,是江蘇沿海促進長江三角地區發展,是部分對整體的作用,①符合題意,③與題意不符。規劃是國務院以經濟手段進行調控,②錯誤,④正確。【答案】A8、(09·江蘇高考30)2009年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這將帶動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人為的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聯系的特點,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據此可以排除②③,故選C項。【答案】C9、(09·北京高考24)“蝴蝶效應”由氣象學家洛倫茲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不僅體現驚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魅力,更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它揭示了①世界上萬事萬物無不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③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都是大膽想象和合理推論的結果④某個微小因素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統產生決定性影響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根據材料我們看“蝴蝶效應”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原理,①的說法就是聯系普遍性原理的體現,②的說法不對,實際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③的說法更是錯誤,因為它否定了聯系的客觀性,④的說法正確,是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原理的體現。所以綜合以上分析,本題選B。【答案】B10、(08·全國I高考 39)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用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說明國家與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解析】本題屬于演繹型主觀題,考查調動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問限定了解決此問題需要運用的理論是整體于部分的關系,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這個統一整體的一部分。組織答案時,將二者關系及其所對應的方法論于材料有機結合即可。【答案】整體和部分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國家與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與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國家整體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整體與部分相互影響,國家作為整體在矛盾同一體中處于主導地位,國家強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將獲得快速發展;作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發展了,國家整體將更加強大。【考點精題演練】一、選擇題1、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冰川附近一座火山于2010年4月14日噴發,火山灰在7 000~10 000米上下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團,對航空業的影響已跨越歐洲,影響到北美和亞洲。這表明( )A.聯系具有普遍性 B.聯系具有主觀性C.聯系具有條件性 D.聯系多是直接的聯系具有客觀性,B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符;D項說法欠妥。2、英國一婦女駕車外出,路遇淺灘,雖然看到因下雨水沒路面,仍盲目聽從衛星導航系統的“指令”繼續前進,結果車輛被水淹沒。這啟示我們( )A.要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B.要使客觀符合主觀C.不能相信現代科學技術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覺3、(2011·山西咸陽高三三模)21. 科學家使用“牽引光束”,看似“隔空取物”。其原理是一束高密度的引力流,能產生高強度的引力場,將目標物體吸引過來。還有一種辦法是運用空心激光束擊中目標,再利用空氣溫差使目標物體移動。對科學家們的行為認識正 確的是①改變了物質的存在方式②證明了聯系是有條件的③客觀世界普遍存在聯系④固有聯系前提下的人為聯系仍然客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11·江西撫州高三模擬) 22.漫畫《同心協力》,從哲學上啟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 )A.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B.積極創新,培養創造性思維C.從整體著眼,樹立全局觀念D.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性5、(2011·福建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高三模擬沖刺(一)) 34.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議在北京召開時,俄羅斯、北約等執行獨立或聯合護航任務的國家和組織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主要討論在亞丁灣實行分區護航合作,以形成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的最佳做法。從哲學上看,實行分區護航合作表明( )A.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B.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對整體具有決定作用 D.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6、(2011·廣西桂林中學高三模擬) 29.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與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大局息息相關。“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只在舉手之勞間:換用節能燈、使用再生紙……我們能否逃脫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災難 答案由你我的行動決定!"這告訴我們: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②辯證的否定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③必須重視局部作用,推動整體的發展 ④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1·廣西陸川中學高三模擬) 10.2011年1月18日至21日,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國家主席胡錦濤1月19日出席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奧巴馬引用中國諺語“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祝福兩國,放眼未來。下列名言與該諺語體現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②“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陳譫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③“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北齊·杜弼《為東魏檄蜀文》)④“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①④8、(2011·山東煙臺高三一模)12.胡錦濤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新疆要緊緊抓住機遇,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抓團結穩定”的政治原因是①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②堅持民族團結穩定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 ③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只有保持社會穩定,才能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2011·江蘇六合高級中學高三綜合測試) 18.胡錦濤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新疆要緊緊抓住機遇,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抓團結穩定”的政治原因是①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②堅持民族團結穩定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③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④保持社會穩定,可以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針對一些地方出現少數企業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現象以及故意散布漲價信息的做法,2010年5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違法行為。從哲學上看,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企業( )A.立足于局部,損害了整體B.只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承擔社會責任C.沒有認識到事物自身是有矛盾的D.沒有認識到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二、 非選擇題1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1世紀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濫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生態問題。12、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的區位特點和省情,在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過程中,著力打造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2008年四川省境內新開工鐵路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 087億元,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767億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設預計完成投資580億元。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正確性。參考答案1-5 AADCA 6-10 DABBA1、【解析】選A。冰島火山噴發,影響到歐洲、北美和亞洲,這正說明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故選A項。2、【解析】選A。做事情必須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故A項入選;B、C、D三項均為錯誤觀點。10、【解析】選A。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行為是市場經濟自發性的表現,勢必損害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只顧局部、不顧整體的表現,A項符合題意。B項不是哲學道理,C、D兩項與題意不符。11、 【解析】本題結合環保這一熱門話題考查學生對聯系觀點的掌握,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哲學原理判斷、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解答時應注意:理論與材料的對應;對哲學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把握。【答案】(1)從聯系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關系。(2)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3)從聯系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12、【解析】作答時應將普遍聯系的原理表述完整,然后結合交通樞紐建設屬于在已有聯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其落腳點在于這樣做的正確性,即要求指出運用這樣的思路解決問題有何現實意義。【答案】(1)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的區位特點和省情,發揮交通建設的帶動作用,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了事物的聯系。21世紀教育網(2)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將會創造新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某某單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