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主要模式思維互動啟迪考點歸納考點一、羅斯福新政(1)背景。1929年夏,美國股價飆升,經濟一片繁榮。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10月24日,美國金融秩序突然崩潰,股票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這一天稱為“黑色星期四”。自此以后,美國陷入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這期間,860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千百萬美國人多年辛苦積蓄付諸東流,國民生產總值由危機爆發時的1044億美元急降至了1933年的742億美元,失業人數由不足150萬猛升到了1700萬以上,占整個勞動大軍的四分之一還多,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1913年的水平。在此情況下,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他上任后,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被稱為“新政”。(2)內容。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新政”首先從整頓金融秩序入手。1933年3月9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對銀行采取個別審發許可證制度,只有具備償付能力的銀行方可復業。從3月13日至15日,有14771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與1929年危機爆發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這一措施穩定了人心。羅斯福在整頓銀行業的同時,竭力促使議會先后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國家工業復興法。這兩部法律稱為整個“新政”的左膀右臂。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以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例如,實施“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該計劃專門吸收年齡在18~25歲的身強力壯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新政”期間,先后有二百多萬青年在這個機構中工作過,他們開辟了七百四十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第二期“新政”從1935年開始。這一階段,通過了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以法律的形式鞏固“新政”的成果。(3)結果。“新政”的實施,使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年的742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00萬下降至800萬,使美國走出了危機的陰影。考點二、舊理論的危機與凱恩斯革命1936年1月,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該書中,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他認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會帶來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凱恩斯將社會總需求劃分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他認為,當收入增加的時候,消費也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低于收入的增加,這樣,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儲蓄就會越來越多。儲蓄是社會總產品沒有被消費的部分,須有相當于儲蓄數額的投資需求,全部產出價值才能得以實現,進而使國民收入達到平衡。投資需求決定于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資本邊際效率隨著投資的增加而下降,利息率卻因人們的流動偏好增強而有偏高的趨勢。這會造成投資需求的不足。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造成經濟危機的爆發。為了消除危機,凱恩斯主張國家干預,主張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預算和發行公債。凱恩斯的經濟思想,適應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從此,國家干預不再被認為僅僅是一種臨時的應急措施,而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保證。考點三、西方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模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和由政府干預的市場經濟兩個階段。由于各國政府干預的程度、方式不同,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呈現出不同的模式。其中,較為典型的有三種,它們分別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傳統的自由主義和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等因素的影響。其特點主要有:私人經濟占絕對主導,國有經濟比重小;私人資本集中程度高、流動性大,就業競爭壓力大。發揮市場的作用,好處在于束縛少,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但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監控和干預,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造成社會和諧的缺失。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屬于這一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和戰后英美占領當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其特點主要有:混合經濟體制特征明顯,注重市場機制和國家調節的結合,強調社會保障。這一模式強調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來提高效率,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實現社會公平,能較好地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但無處不在的社會保障大大削弱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國的國際競爭力。歐洲大陸與北歐多數國家都采取這一模式。盡管三種模式各具特點,它們的基本點卻是相同的。首先,它們都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其次,在經濟運行中,都以市場競爭作為最基本的調節手段。第三,國家調節經濟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統治地位。三種市場經濟模式,既體現了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也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對各種模式,我們都應該認真研究、認真分析,既要認清它們的階級實質,絕不能照搬,又要剝離出反映一般規律的東西,從我國國情出發吸收學習。時政熱點鏈接首輪中美經濟對話:除上月球外主要問題均已涉及材料一:2009年7月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落幕。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在聯合記者會上展示美國總統奧巴馬贈送的簽名藍球,笑稱除了沒有討論上月球,主要問題均已涉及。在中美關系中,經貿關系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加強有關經貿問題的戰略磋商,不僅有利于解決經貿方面的摩擦,也會為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穩定與安全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材料二:中美都是市場經濟國家,但是卻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國,郵政是國營的,電力和鐵路是半國營的,其他經濟部門都是私營的。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僅在2%左右。在美國的城市或郊區,當你正打算穿過一塊空地時,“此系私產,不得穿行”的標志常常赫然出現在眼前。美國私人企業的運營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其合法行為外人和國家都無權干涉。分析點撥:(1)美國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私人經濟占絕對主導,國有經濟比重小,私人資本集中程度高,壟斷性強,市場自發調節作用很大,國家干預少;勞動力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高、流動性大,就業競爭壓力大。(2)堅持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是充分利用世界市場、世界資源的要求。(3)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則,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同時,也要拋棄與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觀點、做法,切實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精品資料。歡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