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高考典題回顧例1 (2010·上海卷)創造性思維是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下圖以雞蛋加工的兩種方式為例,類比一種創造性思維模式。比較兩圖可見,“新加工方式”的新穎獨創表現在( )A.引起雞蛋性質的變化B.全盤否定原有加工方式C.創造出新的加工程序D.把握煮熟生雞蛋的必要條件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綜合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斷能力。解答時比較圖示的變化,把握關鍵信息“新穎獨創表現”,A、B表述錯誤,不符合材料,D項不符合關鍵信息要求。例2 (2010·福建卷)在我國,抗蟲棉的推廣不僅使農民累計增收了760億元,而且節約了1億公斤農藥,減少了環境污染。抗蟲棉的推廣還完善了農業科技服務和農民技能教育培訓等體系。這表明農業科技創新( )A.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農業勞動對象B.帶來了理論創新和生產實踐的深化C.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D.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為材料類說明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活與哲學中創新的作用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農業科技創新完善了農業科技服務,農民技能的提高,又推動了農民增收。可見,農業科技創新推動了生產方式的發展,故選D項,A、B、C三項不符合題意。例3 (2010·浙江卷)2004年以來,中國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今天中國已步入高鐵時代,并正在成為高鐵技術輸出國。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表明( )①創新就是對既往的否定和對現實的肯定 ②創新的過程必定是“揚棄”的過程 ③創新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展 ④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人類思維的變革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作為組合選擇題,考查解讀材料信息和對創新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中國經過原始創新等形成了高鐵技術體系,體現了辯證的否定,“揚棄”的過程,中國步入高鐵時代表明了創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①錯誤,④材料不體現。例4 (2010·全國卷Ⅰ)一片秋葉隨風飄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終結。有人突發奇想,用現代工藝把葉子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這一事例說明( )①秋葉和陶罐的價值隨著關系的改變而改變 ②新價值的創造改變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 ③觀念創新實現了秋葉和陶罐價值的增值 ④秋葉和陶罐的價值取決于其自身屬性和人的需要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為組合式選擇題,考查創新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的比較、判斷、辨別能力。新價值的創造并未改變秋葉和陶罐的屬性。②錯誤。材料反映觀念創新改變事物關系提升事物價值的問題,與④無關。選A。思維互動啟迪第一框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考點歸納考點一、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1.辯證的否定的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2.辯證的否定的特點(1)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2)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3.辯證否定的實質:揚棄。也就是說,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4.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考點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1.理論依據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來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2.基本內涵(1)對于現存的事物,辯證法在肯定的同時存在著否定。(2)辯證法對現存事物的肯定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的。(3)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3.二者的關系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4.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方法論要求(1)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2)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重點分析1.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區別辯證否定觀是與形而上學否定觀根本對立的。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肯定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否定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是揚棄。而形而上學孤立地絕對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單純的外在否定;把否定看成是全盤拋棄。他們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辯證統一關系,其公式是,肯定就是絕對地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絕對的否定,否定一切。2.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①聯系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聯系的,主張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②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變化和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靜止不變的,如果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沒有質變,主張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③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存在著矛盾,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最根本原因,主張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認為外力的推動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主張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2)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3)堅持唯物辯證法與反對形而上學是統一的。3.正確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1)基本內涵:①對于現存的事物,辯證法在肯定的同時存在著否定;②辯證法對現存事物的肯定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的;③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2)理論依據: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來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3)二者的關系: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4)批判精神在人的認識和創新中的作用①批判精神是一種很重要的科學精神。②批判精神是科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沒有批判就沒有發展。(5)方法論要求:①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②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思維辨析1.正確理解辯證的否定觀的含義和實質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舊事物中的過時、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的積極、合理的因素。2.正確理解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1)正確對待書本知識:書本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要尊重書本;但任何書本知識都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因此,不能迷信書本。(2)正確對待權威:權威比普通人更能準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要尊重權威;但任何權威不可能永遠正確,因此不能迷信權威。(3)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易錯明辨1.發展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明辨] 是辯證否定或稱“揚棄”。2.揚棄就是拋棄。(×)[明辨] 不符合辯證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舊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實際上否認了事物的發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錯誤。3.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認事物的發展。(×)[明辨]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4.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沒有必然聯系的。(×)[明辨] 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才能真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5.創新是人們思維的產物。(×)[明辨] 創新離不開人的思維,但創新歸根到底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思維方式的變化,是由人的實踐方式決定的。不同的實踐活動決定著思維活動的不同性質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內容。6.創新就要否定一切。(×)[明辨] 創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做到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創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進的、發展的立場上,去促進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的成長和壯大,實現事物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敢于否定,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收和發揚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7.創新就要否定舊事物、拋棄舊事物的一切。(×)[明辨] 所謂創新,是指在實踐的基礎上,汲取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增添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它是聯系的環節,也是發展的環節,切不可把創新理解為拋棄舊事物的一切。8.創新就要敢于打破常規,大膽想象。(×)[明辨] 創新要立足于已知的事實和條件,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新觀點、新方法。考點訓練1.黑格爾說:“花朵開放時花蕾便消逝,人們會說花蕾被花朵否定掉了;當結果的時候,人們又認為果實是作為植物的真實形式出現而代替了花朵。”這些形式彼此不同,相互排斥。但是,它們的流動性卻使它們成為有機統一體的環節,構成整體的生命。下列觀點對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B.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聯系的環節C.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學會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D.辯證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答案:C解析:黑格爾的話是對辯證否定的理解,對形而上學否定觀的批判,C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A、B、D是辯證否定的觀點,答案為C。2.南宋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句名言蘊含的哲理是( )A.辯證法的本質是革命的批判的B.沒有疑問的讀書就不能取得進步C.敢于懷疑就能推動事物的發展D.既肯定又否定是認識事物的源泉答案:A解析:朱熹的觀點強調革命批判,即辯證的否定,故A正確,B、C、D三項觀點錯誤。3.批判精神是科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和發展。這表現為( )①批判精神反對將一切理論和假說神圣化 ②批判精神是理論創新的動力 ③批判精神是科學真理客觀性的保障 ④批判精神是科學發展的唯一途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批判精神是科學發展的關鍵,這表明批判精神是一切科學和認識向前發展所需要的最可貴的品質。答案選B。④認為批判精神是科學發展的唯一途徑的說法錯誤,排除。4.創意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日本動畫片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物形象個性化強,要么極其夸張,充滿喜劇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滿神秘色彩。中國動畫片并非技不如人,關鍵是缺少創意、想象和個性。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事物即是過程,事物在運動中發展B.事物的運動發展是永恒的、無條件的C.必須具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勇于創新D.培養創新精神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答案:C解析:日本的動漫之所以有廣大市場,在于其有特點,效果好,中國的動漫不如日本的受歡迎,關鍵是缺少創意和個性,故答案選C。A、B、D不符合題目要求。第二框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考點歸納考點三、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無論科學規律的發現,還是技術的發明,都離不開創新。2.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創新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3)創新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4)創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考點四、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考點五、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1.創新推動人類思維的發展(1)創新推動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思維方式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由人的實踐方式決定的。不同的實踐活動決定著思維活動的不同性質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內容。(2)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類認識的對象和范圍日趨廣闊,使得人類思維的性質和水平不斷更新和提高。2.創新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1)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產生的。(2)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繼承中國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3)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3.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1)創新是對真理的發展,沒有創新,我們就失去了追尋真知的可能。(2)創新是對實踐的推進,沒有創新,我們就不能在變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重點分析1.正確理解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馬克思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正確理解破與立的關系,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這是“破”;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樹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立”。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改變世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使命和本質特點。改變世界的關鍵在于創新。因此,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2.準確把握聯系、發展與矛盾的關系三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辯證統一的關系。(1)區別:①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一切事物都同周圍其他事物有條件地聯系著,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②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③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2)聯系:①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聯系,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才構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沒有聯系,就沒有發展。②事物的內部聯系,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聯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③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發展是內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矛盾是聯系的根本內容。思維辨析1.全面把握“創新”,要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角度來理解(1)創新的內容。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創新。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理論創新是指導,制度創新是保障,科技創新是動力,文化創新是智力支持。它們相互促進,密不可分。(2)創新的哲學依據和現實意義。哲學依據:從唯物論角度: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統一。從辯證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斷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只有創新,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從認識論角度:整個世界在實踐上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認識具有無限性。現實意義: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3)創新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導。二是要從實際出發。三是提出新的創意,解決新問題。2.辯證唯物論與唯物辯證法的區別和聯系易錯明辨1.創新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說創新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明辨] 創新確實有巨大的作用,但它不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2.只要有創新精神,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明辨] 創新精神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因素,而問題的解決需要具備主客觀條件,并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考點訓練1.下圖漫畫表明( )A.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B.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C.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D.創新可使我們的事業不斷成功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及其對漫畫的理解領悟能力。從漫畫可知科技創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以A項符合題意,B、C兩項不符合題意,D項錯誤。2.在Windows XP成功普及后,微軟的步伐并沒有停止。他們研發了界面更加絢麗、內容更加完善、安全性更強的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這種不斷創新的精神是微軟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這對我們的啟示是( )①創新是永無止境的 ②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 ③要敢于否定自己,發展自己 ④大膽否定一切,蔑視一切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不斷創新”意味著創新永無止境,①正確。Windows Vista的界面更加絢麗、內容更加完整、安全性更強,表明微軟敢于否定自己,發展自己,③正確。D當選。3.2010年11月2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國家的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經濟競爭力、文化影響力歸根到底依賴于自主創新能力。這表明( )①創新是時代的引擎 ②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③創新推動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 ④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創新的作用和意義。①②均體現了創新的作用和重要性;③的說法不合題目要求;④的說法不科學,故答案選A。4.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有利于( )①推動科技的發展 ②人類認識對象和范圍日趨廣闊 ③人類思維的性質和水平不斷更新和提高 ④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性,兩個創新都有利于推動科技、文化的發展,有利于人的認識、思維的水平不斷提高,故答案選B。本題屬于全項選擇題。時政熱點鏈接【新聞現場】建設創新型國家2011年1月8日,“第三屆建設創新型國家大會暨中國資本與產業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轉型、創新、包容”為主題,圍繞如何以創新作為驅動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展開討論與交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陳昌智強調,“十二五”建設的藍圖已經展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也邁入了第二個五年。為形成“十二五”期間以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格局,一是要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品開發、重要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二是要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三是要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四是要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五是要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創新設計】1.某校開展創新教育活動,要求同學們以“創新最美麗,創新出輝煌”為主題搜集材料。下列材料能體現這一主題的是( )①一萬個后來者不如一個開拓者②沒有否定,人類歷史就會變成停滯不動的臭水坑③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③沒有體制創新,故選B。2.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宇宙飛船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技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在未來的5~10年里,將為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成為帶動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以上材料說明( )①科技創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創新推動思維和文化的發展③中國科技的發展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④科技創新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A.①②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答案:B解析:材料說的是中國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①④符合題意可選,②和題意無關,③說法錯誤,故選B。3.建設創新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科技人才,這表明( )A.物質決定意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答案:B解析: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告訴我們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抓住問題的關鍵、重點和中心。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關鍵在人才,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4.創新人才要( )①樹立創新意識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③培養創新能力④有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創新型人才所要具備的。走進社會生活黨的十七大,根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愿望,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對黨章做了適當修改。從公布的黨章修正案可以看到,這次修改工作既保持了黨章的總體穩定,又體現了我們黨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成果,實現了黨章的與時俱進,使黨章更加完備,更加科學,更加先進,必將在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中更好地發揮規范和指導作用。【高考視點】材料可以鏈接的知識點有: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過程;創新的社會作用等。【創新試題】1.黨的十七大,根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愿望,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對黨章做了適當修改。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客觀性是真理的唯一特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答案:B2.新黨章必將在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中更好地發揮規范和指導作用。這說明( )A.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并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B.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C.認識是變化發展的D.實踐需要理論來檢驗答案:B3.新修訂的黨章是我們黨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成果,實現了黨章的與時俱進,使黨章更加完備,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理論創新的意義是( )①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②推動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 ③直接帶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④理論創新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精品資料。歡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