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個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個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

資源簡介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個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
【高考目標導航】
考點集結 考向動態
1 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1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關注當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分析社會收入差距懸殊的原因及應對措施。3 實現社會公平,關注國家改善民生的措施。
【基礎知識梳理】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按勞分配為主體
(1)性質: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21世紀教育網
(2)基本內容: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地位: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搜有支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4)客觀必然性:有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①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物質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5)①有利于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是對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利潤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①構成: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扣除 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21世紀教育網
②特征: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不僅要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 。
③政策:個體勞動者的 收入受國家保護。
(2)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原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 的制度。
②意義: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 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 、 、 和 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客觀必然性
①生產決定分配, 決定分配方式。
②現階段,我國實行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措施
①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 、 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舉措:保證居民收入在 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 中占合理比重。當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 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 中的比重。
③另一重要舉措: 更加注重公平。為此,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 收入,調節 收入,取締 收入。
4.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與公平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
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 。
②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 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要要防止 ;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二、收入分配有社會公平
(1)含義:① 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②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 ,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 ,要求保證人們的 。
(2)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 的體現,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 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要點名師透析】
易錯點一:如何理解按勞分配。
名師點評:按勞分配不等于每個勞動者能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勞動收入不等于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不等于剝削收入。
例題1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中,按勞分配居于主體地位。在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分配的對象是
A 社會總產品 B 個人消費品 C 生活必需品 D 物質總產品
【解析】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故應選擇B。社會總產品或物質總產品中包含的生產資料部分、上繳國家和企業自留的凈產品部分不參與按勞分配,故AD兩項不應選。生活必需品不是按老分分配的對象。
易錯點二:公平是就是平均主義。
名師點評:錯誤。公平是相對的,公平不等于平均。兼顧社會公平誻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絕對平均主義,二是收入差距懸殊
例題2(09·廣東卷高考)41 (18分)根據下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1:某村有30畝河灘地,因常發洪水被各承包農戶摞荒。村委會協調將其轉包給一養蟹人,農戶獲得每畝100元補償款。養蟹人每年凈收益8萬元。合同到期后,農戶見有利可圖要求收回土地,單農戶無養蟹技術,好處無從實現。經村委會協調,養蟹人每年每畝再補償100元。養蟹人之所以讓步續約,是因為若不承包,收益為零,現每年只是減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農戶獲得更多的土地補償并參與蟹場生產,收入增加。養蟹人與農戶關系改善,經營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費量上升,養蟹人凈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2003年、2007年我國收入分配狀況
指標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長速度
GDP 13、58萬億元 25、73萬億元 10、8%
財政收入 2、17萬億元 5、13萬億元 22、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3:我國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來越重。例如,在4萬億元政府投資計劃中,2800億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400億元用于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3700億元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結合材料1說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7分)
材料2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4分)
根據以上材料,從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角度為擴大內需提出你的建議。(7分)
【解析】:考查考生對效率與公平關系、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等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解析】
要點: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養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對農戶每年每畝再補償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農戶獲得了100 元的再補償,這不僅促進了財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隨著農戶收入增加蟹的消費擴大,也增加了養蟹人的收入,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②效率和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這表現在養蟹人與農戶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協調。
(2)①材料2中的各項經濟指標都有增長,但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財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存在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3)擴大內需的措施包括
①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③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④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⑤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⑥協調區域發展
【高考真題體驗】
1、(2011·山東高考)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峰”是山東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
①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實行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④增加貨幣發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來源:21世紀教育網]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其實就是考察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①說法正確,提高經濟效率,能使提高居民收入實現有堅實的物質保證;②說法正確,這是從政策上我們要提高居民收入必須做的;③說法錯誤,農產品政府定價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④說法錯誤,盲目的增發紙幣,會導致通貨膨脹。
【答案】A
2、(2011·江蘇高考)10.圖2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 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
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 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效率與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調 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圖示信息顯示,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變化,①錯誤;但收入差距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繼續拉大,效率反而會降低,②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激勵作用,過大則不利于提高效率,③錯誤,④正確。[來源:21世紀教育網]
【答案】D
3、(2011·天津高考)8.有人用拆字法解讀“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錢)構成,
“福”字包含了農、口、田。這樣看來,“幸福”是指一個溫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錢花。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應該
①大力增加財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滿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2011·廣東高考)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二: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目前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原有競爭優勢日趨弱化的挑戰。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國或地區收入達到中等水平時,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經濟增長因缺乏新的動力而速度下降或長期停滯。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請你為廣東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議。(10分)
(2)轉變經營戰略,通過自主創新、提高員工素質等提升企業競爭力;中快產業結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政府出臺優惠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發展方式的轉變。
7、(2010·安徽卷高考)3李某是以國有企業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000元,獎金8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21世紀教育網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與應用。李某作為國有企業工程師,其工資、獎金屬于按勞分配收入,共44000元;個人專利轉讓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技術要素分配,房出租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為個體老板,其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故D項正確。
【答案】D
8、(2010·福建卷高考)28、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在一般情況下,下列選項中與圖10曲線反映的變動關系相一致的是
A.X軸為稅率 Y軸為財政收入
B.X軸為居民收入 Y軸為商品房價格
C.X軸為商品價格總額 Y軸為流通中所需貨幣量
D.X軸由經濟增長率 Y軸為失業率
【解析】 本題考查的考點是:財政收入、稅收、影響價格因素、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圖表呈現的是一種反比例關系,只有D項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上升,社會失業率相對降低,準確地體現這一關系。其中AB選項都是不確定的,不能一概而論。C項體現的是一種正比例關系。
【答案】D
9、(2010·北京卷高考)33
按收入高低把總人口等分為高、中、低三組,圖8所示為各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兩種不同狀態。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狀態a向狀態b轉變的是
①加大扶貧開發與救濟力度 ②個人收入按超額累進稅率繳稅
③發揮市場的自發調節作用 ④降低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縮小收入差距,關注社會公平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準確調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以數據圖表的形式呈現材料,考查縮小收入差距,關注社會公平的問題,為此應該提高勞動者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排除,應重視國家的宏觀調控,以 克服單純市場調節的弊端,排除③,當選A
【答案】A
10、(09·江蘇卷高考) 1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下列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 B.調整銀行存貸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D.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解析】本題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再分配的主體是國家,據此可以排除AD兩項;B項行為主體雖然是國家,但不屬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項正確。
【答案】C 21世紀教育網
11、(09·天津卷高考)1、 2009年初,我國政府推出新醫改方案。該方案的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項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調節過高收入
C.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D.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解析】本題以2009年初“兩會”前的熱點及焦點議題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分配制度、社會公平與和諧社會等交叉知識點的理解,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我國政府推出的新醫改方案其目標在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目的就在于實現社會公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應選C項。新醫改方案的實施并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故A項不選,其目的也不是在于調節過高收入,故B項不選,該題容易選D項,但是新醫改方案的出臺,其目的并在于體現優勢互補,應該是對于城鄉尤其是農村都是有利的舉措。
【答案】C
12、(09·全國卷Ⅰ高考)26、 當下,我國很多地方攤販經營非常活躍,但存在經營不規范現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經營場所的方式給小販提供經營空間,加強市場管理,規范攤販的經營行為。促進這類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
①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 ②擴大政府調控范圍
③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就業 ④方便群眾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從審題中,首先可排除①,因為“按勞分配”原則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而材料和本題設問很顯然是個體經濟。從材料中也不能體現從事這類個體經濟的人是低收入群體,更體現不出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所以排除③。④正好是教材中講到的個體經濟的作用之一,從材料中政府的行為也正是為加強管理而實施。
【答案】D
【考點精題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2011·四川樂山高三模擬) 25.經濟學中有“劉易斯拐點”之說,意指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短缺的臨界點。簡而言之,在“劉易斯拐點”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漲工資也會有源源不絕的勞動力;在“劉易斯拐點”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漲工資就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劉易斯拐點”對解決目前“用工荒”問題的啟示是 ( )
A.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縮小工資收入差距
B.理順分配關系,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D.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2、(2011·重慶高三考前沖刺)26.北京提出“十二五”時期GDP年均增長比“十一五”規劃目標低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比“十一五”規劃目標高2個百分點。為達此目標必須處理好( )
①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②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的關系
③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關系
④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3、(2011·浙江寧波高三模擬)25.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首次獨立成章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新一輪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下列有利于“把財富蛋糕更合理地分配到群眾手中”的舉措是
①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 ②合理調整個人所得稅稅基和稅率結構 ③建立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④取消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1·福建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高三沖刺)25.截至2009年12月31日,福建省已在全國率先基本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醫保問題,各地符合條件的關閉破產國有、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在醫改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的人數達9.19萬人:困難企業職工(含退休人員)的參保人數達10.33萬人。福建省采取政策扶持社會弱勢群體,這是( )
①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的要求 ②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繼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③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的必然要求 ④處理好社會穩定與發展關系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2011·山東煙臺高三一模) 7.山東某科技企業,除了對科技人員支付工資外,還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勵方式,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企業效益不斷提高。這說明
A.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
B.按勞分配是我國目前分配制度的主體
C.分配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D.科技人員的收入取決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
6、(2011·天津寶坻高三一模) 2.“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進入“十二五”歷史新起點,黨和國家將“民富”目標擺上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 ( )21世紀教育網
①確立按勞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財政收入,減少財政投入
③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社會財富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甲乙兩人分一塊蛋糕,兩人為如何公平分配爭執不下。有人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讓一個人切,另一個人挑選,這樣分蛋糕的公平問題就解決了。故事啟示我們 ( )
A、在經濟領域要堅持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
B、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有利于實現公平
C、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絕對平等
D、應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8、浙江省紹興成立了“農民土地信托中心”,農民個人承包田的使用權,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到“中心”來簽約,以“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經營自己的土地使用權。“土地入股分紅”屬于
A.按勞分配 B.按土地所有權分配 C.按生產要素分配 D.按勞動力要素分配
9、對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這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B.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是對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D.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10、我國現階段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決定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這一制度適應了我國現實的生產力水平和特點
C.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長遠目標
D.黨中央、國務院一心一意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非選擇題
11、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系,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和諧穩定。搞好收入分配,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體現社會公平正義,也關系經濟的良性循環。當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分析說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因。
21世紀教育網
12、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曾提出了兩個“才算”、三個“不忘”,即自己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國家富了才算富;富了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貧困地區人民。為此,上世紀90年代中期,華西村就提出并落實了一項偉大的工程——華西村出資2500萬元,用五年時間,為全國培訓五萬名村支書,以推動全國農村共同致富。還出資在寧夏、黑龍江、江西等地扶貧,結對子建起了一批“華西村”,幫助當地人民迅速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結合材料,從我國分配政策角度分析華西村的舉措。
21世紀教育網
答案
1-5 BCABC 6-10 CBCDB
11、【解析】本題回答為什么要實現社會公平,主要從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加社會財富。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它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3)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貧窮。
(4)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實行公平的分配,才能激發勞動者提高效率的積極性。
12 、【答案】第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目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第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另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地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第三,東部地區發展、富裕起來,如象華西村這樣要不失時機地幫助貧苦落后地區的發展。
www.
教學資源網
www.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福建省| 宜宾县| 义乌市| 昌黎县| 丽水市| 阿克陶县| 保亭| 泗水县| 文化| 浏阳市| 定结县| 五家渠市| 扎赉特旗| 收藏| 浮山县| 澎湖县| 娱乐| 封丘县| 仁化县| 宜城市| 乐安县| 博野县| 甘泉县| 嘉祥县| 常州市| 紫阳县| 宜阳县| 荣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回县| 湟源县| 辽宁省| 惠安县| 宣汉县| 平江县| 海伦市| 海淀区| 双桥区| 岑巩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