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七年級 學科 生物 編稿 課程標題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點梳理: 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海爾蒙特實驗 1. 實驗過程: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范·海爾蒙特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將一棵柳樹苗植入裝有土壤的木桶內,讓樹苗接受陽光照射,并且只用純凈的雨水澆灌,實驗進行了5年。 2. 實驗結果:柳樹的質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卻只減少了不到100克。 二、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燒杯、培養皿、三腳架、石棉網、鑷子、滴管、火柴、清水、氫氧化鈉、密閉玻璃罩 方法步驟 ①取甲、乙兩套裝置(如圖),在小燒杯中各放入一株同樣的植物,在甲裝置的水槽中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的水槽中放的是清水;②按照“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對葉片進行操作 氫氧化鈉溶液 清水 甲 乙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實驗現象分析 用碘液檢驗,乙盆葉片變為藍色,甲盆葉片未變藍。因為淀粉遇碘變藍,說明甲裝置的葉片中沒有產生淀粉,而乙裝置的葉片產生了淀粉。氫氧化鈉將甲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了,由于缺少二氧化碳,所以甲盆植物的葉片沒有產生淀粉 實驗結論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產物 一、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有機物 1. 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 步驟解讀 暗處理 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暗處理的目的是為了耗盡葉片中的淀粉 遮光對比 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 局部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對照 去掉紙片 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 未遮光部分已進行光合作用,遮光部分由于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酒精脫色 把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 脫色的目的是溶解葉內的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可以排除綠色對實驗的干擾 染色 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中,向葉片滴加碘液 淀粉遇碘變藍色,以此檢驗葉片中是否有淀粉產生 觀察 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 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色 2. 實驗結論: (1)產物: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進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2)條件: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照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3. 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1)從細胞水平看:植物細胞的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外,主要是有機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是有機物;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是有機物;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DNA也是有機物。 (2)從器官水平看:種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機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等。有些植物的根和莖內也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馬鈴薯、甘蔗等。 (3)從植物水平看:植物生長快,需要的有機物就越多。 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實驗設計 取一大燒杯,里面放上金魚藻,在金魚藻上罩一個漏斗,在漏斗上面接一個試管。然后將這一裝置放在陽光下,大約半小時,會看到金魚藻上冒出許多氣泡。當氣體充滿試管1/2時,從水中取出,迅速將快要熄滅的衛生香伸入管口 實驗現象 快要熄滅的衛生香立刻劇烈燃燒起來 實驗結論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光合作用概念、表達式、實質 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 表達式 實質 包括物質轉化過程和能量轉化過程 圖示 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實質 間作套種 主要是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積,減少葉片之間的遮擋,從而提高對光能的利用率,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合理密植 施用“二氧化碳”氣肥 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從而提高作物產量 間作套種 合理密植 在農業生產上,要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如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積,減少葉片之間的遮擋,從而提高對光能的利用率,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典例剖析: 例題1 李奶奶種的小油菜喜獲豐收,使小油菜增產的物質主要來自于(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B. 土壤中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 C.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機物 D. 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思路導航: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由題意可知,小油菜等植物體的構成主要來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無機鹽和有機物不參與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而不是來自于空氣中的水,可見A正確。 答案:A 例題2 (鹽城)科學家薩克斯將天竺葵的綠色葉片放在暗處12小時后,再將此部分葉片用錫箔遮住。經過一段時間光照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葉片的曝光部分顯藍色,遮光部分顯棕色(如圖)。該實驗可以證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④光合作用能產生淀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思路導航:薩克斯將葉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錫箔遮光,這樣形成一組對照組,即葉片的一部分見光,另一部分不見光,光是唯一的變量。又根據淀粉遇碘變藍的特性,見光的部分變藍說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沒有變藍而呈現碘蒸氣的顏色,說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過此實驗我們可以證明:見光的綠葉在光照下制造了淀粉,未見光的綠葉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產物是淀粉。至于①③中的水和葉綠素,此實驗不能證明他們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品。 答案:B 知識點睛: 習題指導 題號 考點 老師建議 1 光合作用的產物 必做(重難點演練) 2 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選做(自我鞏固) 3 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選做(與例題3相似) 4 光合作用的產物 必做(常考點) 5 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必做(聯系實際的常考點) 6 光合作用的產物 必做(重點復習) 7 光合作用的條件 必做(重難點復習) 8 光合作用的產物 選做(難點) 9 綜合 必做(綜合能力提升) 10 綜合 必做(綜合能力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