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考點梳理: 顯微鏡的構造 結構名稱 功能 圖示 光學部分 目鏡 接近人眼的鏡頭,目鏡的長度越長,放大的倍數越低 物鏡 接近觀察物體的鏡頭。物鏡的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反光鏡 可以轉動,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的時候使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的時候使用),都能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 調節部分 粗準焦螺旋 轉動時,會引起鏡筒大范圍的升降,用于調節焦距 細準焦螺旋 轉動時,會引起鏡筒小范圍的升降,用于調節焦距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個光圈都可對準通光孔,調整光圈即可調節光線的強弱 機械部分 鏡筒 上端放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鏡臂 取鏡時,用于抓握部分 鏡座 用于穩定鏡身 載物臺 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上面有壓片夾。中間有通光孔 轉換器 可轉動,上面安放物鏡,通過轉動可以選擇使用高倍物鏡或低倍物鏡 壓片夾 固定玻片 鏡柱 用于支撐整個顯微鏡 顯微鏡的使用 一、使用 步驟 具體過程 圖示 取鏡和安放 ①右手握著鏡臂,左手托著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放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離); ②轉動遮光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視目鏡內; ③轉動反光鏡,使反射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直至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 觀察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 ②從側面注視物鏡,雙手緩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直到物鏡距玻片標本2~3毫米; ③觀察:一只眼睛向目鏡內看,同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整理和存放 ①實驗結束后,轉動粗準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玻片; ②用紗布將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若物鏡、目鏡被弄濕或弄臟,用擦鏡紙輕輕擦拭干凈; ③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豎立反光鏡; ④將顯微鏡放回鏡箱中,送回原處。 二、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注意事項 1. 鏡頭的擦拭:①使用專門的擦鏡紙;②擦鏡頭時,先將擦鏡紙折疊幾次,然后朝一個方向擦,不可來回或轉動擦;③如果鏡頭被油污污染則可在擦鏡紙上滴幾滴二甲苯,然后按上述方法擦拭。 2. 切勿將直射的陽光作為反光鏡的光源。 三、顯微鏡的成像規律及放大倍數 (1)成像:顯微鏡下看到的白亮區域叫做視野,視野內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上下左右都顛倒)。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①放大倍數是指被觀察物體的長和寬,不是面積,更不是體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②在顯微鏡的視野中,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物像越小。 ③在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區別: 比較 細胞數量 物鏡與標本距離 視野范圍 視野明暗 物像大小 低倍鏡 多 遠 大 明 小 高倍鏡 少 近 小 暗 大 (3)顯微鏡使用時物像移動:相反,即物像在視野的何方,則裝片即向該方向移動。 (4)顯微鏡使用時視野內異物的判定:是在目鏡、物鏡還是玻片上,通常通過移動玻片(看是否在玻片上),移動轉換器(看是否在物鏡上)來判斷,既不在玻片上,也不在物鏡上就一定在目鏡上。 (5)視野中光線的調節 光線弱時,用反光鏡的凹面和較大的光圈;光線強時,用反光鏡的平面和較小的光圈。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視野會變暗。 典例剖析: 例題1 (德州)下圖中,通過下列哪項操作能實現視野“甲”到視野“乙”的變化?( ) A. 調節遮光器換用大光圈 B. 調節反光鏡換用凹面鏡 C. 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并換用高倍物鏡 D. 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并換用高倍物鏡 思路分析:如果要把視野中偏離中央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物像偏向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即可,并且物像變大應選用高倍物鏡。 答案:D 例題2 某校生物興趣小組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但下列鏡頭上所標注的放大倍數模糊不清(見圖)。現欲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 A. 乙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丙 D. 甲和丁 思路分析: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放大倍數最大的目鏡和物鏡,目鏡無螺紋,目鏡短的放大倍數大,物鏡有螺紋,物鏡長的放大倍數大,所以目鏡應選擇乙,物鏡應選擇丙。 答案:A 例題3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第二次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與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 A. 細胞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的數量增多 B. 細胞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的數量增多 C. 細胞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的數量減少 D. 細胞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的數量減少 思路分析: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數為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的積即物像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加,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大,細胞的數目減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減小,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小,細胞的數目增多。依題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10×10=10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數=5×10=50。 答案:A 知識點睛: 習題指導 題號 考點 老師建議 1 顯微鏡的結構 選做(例題中已涉及) 2 顯微鏡的使用 必做(能力擴展) 3 顯微鏡的使用 選做(知識應用能力) 4 顯微鏡的使用 必做(題目較難) 5 顯微鏡的使用 選做(實驗考點) 6 顯微鏡的使用 選做(實驗考點) 7 顯微鏡的使用 選做(能力考查) 8 顯微鏡的使用 必做(能力考查) 9 顯微鏡的結構 必做(綜合鍛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