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教材分析本節課處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課第一框位置,是整本書的開篇之作。通過學習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增強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學科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學習人類社會的演進過程,尤其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各個階級社會的主要矛盾,讓學生能認同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觀和社會主義終究要取代資本主義這一歷史趨勢。科學精神通過剖析人類社會演進的原因,讓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及推動因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法治意識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公共參與樹立道路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教學重點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教學難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原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對基本知識點的講解,以及教學情感的傳遞。啟發式:通過教師的提問或者講述使學生產生思考與啟發。演示法:通過多媒體、圖片、案例的展示呈現于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學法自主學習法:課前預習本節課內容,課后自我總結與反思。議題探究法:對教學重難點可通過與同學合作探究解決。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環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人生三大哲學問題是什么嗎?:1.我是誰?2.我從哪里來??3.我要到哪里去???[講授新課]一、原始社會議題情境一:《以電影模式回憶原始社會人類集市》+材料展示議題討論:1.根據視頻內容并結合材料,概括原始社會生產關系是怎樣的?2.原始社會為什么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教師總結:1.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2.平均分配的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單憑個人或家庭難以生存,難以獲得食物,只能靠集體力量維持生存。教師引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兩極分化加劇,出現階級,原始社會解體,人類進入階級社會。議題活動:分組討論,如何看待以下觀點?闡述理由。1.私有制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2.私有觀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3.私有觀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會永遠存在。二、奴隸社會教師引導: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和奴隸主的產生過程。議題情境二:閱讀史實材料思考:1.從材料中分析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特點。2.感悟奴隸主與奴隸之間長期的壓迫與被壓迫,之后可能會發生什么?教師引導:奴隸主階級剝削壓迫奴隸,奴隸階級會奮起反抗,奴隸主階級憑借經濟上的優勢,建立軍隊、警察、監獄等暴力機構進行鎮壓。得出結論: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2.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的矛盾不可調和時,國家便產生了(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議題情境三:圖片展示奴隸社會的文明時代,讓同學們感受奴隸社會的文明成果。教師總結: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實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三、封建社會議題情境四:展示兩段有關古代中西方封建社會時期的材料。議題活動:請大家嘗試概括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與奴隸制生產關系相比,有何進步之處?議題總結:見教材第5頁。材料分析1:在古羅馬,奴隸主把生產工具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會說話的工具”,即奴隸;第二種是“有聲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類;第三種是“無聲的工具”,如大車等。在奴隸主眼里,奴隸和牲畜、工具一樣,是可以任意轉讓、出租、贈送、買賣甚至殺死的。材料分析2:我國兩漢時期,租種豪強地主土地的佃農和為豪強地主耕作的雇農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戰亂使更多的農民被豪強地主所控制,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而且要服勞役,戰亂時則被武裝為私兵。他們不單立戶口,而附于主家戶籍,世代相襲,非自贖或主人放免不得脫籍。但是,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隸那樣可以被買賣。材料分析3:封建制生產關系下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在: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如采用休耕、輪作、選種等技術;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唐朝的長安、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被譽為封建時代的三大世界名城。議題活動:比較以上兩段材料,說說奴隸制生產關系與封建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分析封建制生產關系取代奴隸制生產關系后,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教師引導:從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勞動中人們的地位和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三個角度思考。從農業工具,耕作技術,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等角度分析。議題情境五:觀看話劇《白毛女》及文字材料,感受封建社會的弊端。議題分析:1.封建社會有什么特點?2.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地主是如何剝削農民的?議題總結:封建社會的弊端(1)君主專制、等級森嚴、君權神授(2)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地主剝削農民的方式:(1)收取地租是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2)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教師引導:封建社會后期,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日益削弱,行會中的規章條例趨于解體,這就引起了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產生了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資本主義社會材料分析:《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在14世紀的佛羅倫薩,有錢的羊毛商人開設了與眾不同的工場,直接控制和組織呢絨的生產。他們把許多作坊組織起來,雇傭工人對羊毛進行加工、洗刷、梳凈,然后將其分給城市或農村的手工業者紡成線、織成呢。其他技術較為復雜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則由較大的手工工場完成。14世紀中期,在佛羅倫薩的城區和近郊,從事呢絨生產的手工工場約有200家,年產呢鄉幾萬匹。我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江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蘇州、杭州的絲織業,臺灣、廣東的制糖業,江西景德鎮的制瓷業,廣東的冶鐵業,等等,不僅有分工精細的手工工場,而且在城市和鄉鎮出現了買賣勞動力的市場。議題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談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的表現和特點。教師引導: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勞動中人們的地位和關系,產品分配三個角度思考。知識延伸:1.剩余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條件:(1)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有人);(2)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有錢)。議題活動:通過觀察圖片展示,了解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思考:資產階級(資本家)為達到條件是如何做的?長此以往,會導致什么問題?議題情境六:材料展示經濟危機之“怪現象”。議題分析:結合史實,談談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認識。本質: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拓展: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議題情境七:感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并思考:資本主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爆發的根源是什么?資本主義社會將何去何從?教師總結: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2.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雖然這是一個漫長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學們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呢?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言。得出結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分組討論:對私有制的認識。書上劃重點,書上記筆記認真看書,劃重點,理解課本內容。看教材,記筆記。學生抓住材料關鍵信息,自主發言。學生抓住材料關鍵信息,自主發言,并認真劃教材記筆記。書上記筆記學生概括分析學生分析書本劃重點大家各抒己見看材料,理解教材知識。認真聽老師的講述,要心領神會。開門見山,引導學生了解整個第一課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的產生與發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樹立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私有制的存在和作用。在敘述歷史的過程中掌握國家的本質,并且奴隸社會終將會走向衰亡。雖然奴隸社會存在剝削和壓迫,但其取代原始社會仍是社會的進步。通過比較兩種生產關系的異同點,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教材知識比較枯燥抽象,難理解,通過視頻和文字材料讓枯燥地知識生動起來。讓學生學會辯證看待階級社會,樹立科學精神通過教師引導,逐步讓學生熟悉分析生產關系特點的普遍方法彰顯資本主義剝削的隱蔽性和虛偽性學會辯證看待資本主義社會,樹立科學精神課后小結知識點總結:一、原始社會1.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原始社會的構成:3.原始社會的解體:二、奴隸社會1.奴隸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2.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3.國家的本質:4.奴隸社會的成就:三、封建社會1.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封建社會的進步性:3.封建社會的弊端:四、資本主義社會1.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條件3.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性: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情感升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前進,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所以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我們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信心,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板書設計1.1第一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一、原始社會二、奴隸社會三、封建社會四、資本主義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