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掌握自東漢以來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對峙的相關史實。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現 1._______________時期,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至_________初年,內遷各族人數已經達到幾百萬,在關中地區,少數民族甚至占到總人口的一半。 (二)十六國和黃河流域統一 1.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304年—439年),北方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國家,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____________國 2.____________國后期,鮮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強大起來,建立了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將都城由____________遷往____________。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須使用___________,禁用鮮卑語;規定官員和家屬必須穿戴___________;改鮮卑族的姓氏為漢族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為___________;鼓勵鮮卑貴族與___________貴族通婚;采用漢族的___________治理國家;學習漢族的__________,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3.北魏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__________的恢復與發展;傳統的__________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對峙 1.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_________和_________,又分別演變為_________和_________。歷史上把北方的這5個國家稱為北朝。 2.南朝和北朝對峙的時期統稱為_________。 三、問題探究 1.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西晉時期少數民族分布圖 曾經作為西漢都城的長安,其所在關中地區出現民族雜居的狀況,說明了什么? 2.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中國民族地圖 其他四個古老的民族到哪里去了? 3.請你談談對“民族融合”的理解? 4.北魏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可從地理環境、鞏固政權、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5.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你發現左圖與右圖中的服裝有什么區別嗎? 鮮卑族服裝和姓氏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6.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北魏黃帝的謚號說明了什么? 7.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響? 課堂檢測 1.中國歷史悠久,朝代眾多。下列幾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組是(??? ) A.?西周與東周 B.?西晉與東晉 C.?南朝與北朝 D.?南宋與北宋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條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黃河流域(??? ) A.?遷都洛陽 B.?實行漢化政策 C.?采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封建統治政策 D.?頒布均田制 3.下列歷史現象中,與北魏孝文帝改革互為因果關系的是(??? ) A.?北方統一的實現 B.?封建化的完成 C.?階級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4.某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反映我國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友好關系的電視劇。以下鏡頭不正確的是(??? ) ①漢族人民使用胡床、圓凳 ②胡人穿漢服 ③昭君出塞 ④蒙恬北擊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內容與此有關的是(??? ) A.?北魏遷都洛陽 B.?北魏改用漢姓 C.?北魏改穿漢服 D.?北魏學習漢族禮法 6.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交融所產生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 材料二:(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 ——《魏書》 材料三: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 ——《資治通鑒》 (1)遷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 (2)“中原的部分漢族人遷往江南”給江南地區發展帶來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歷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兩個詔令提出的具體改革措施分別是什么? (4)這一改革與材料一中的歷史現象,在歷史上產生了什么共同影響?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1.東漢、魏、晉 西晉 二、1.十六 2.十六 北魏 平城 三、1.平城 洛陽 2.漢語 漢族服飾 元 漢族 官制和律法 禮法 3.北方經濟 漢族文化 四、1.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2.南北朝 問題探究 1.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 2.他們同漢族長期雜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3.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展、逐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互相影響,趨向一致。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種進步的歷史現象。 4.地理環境:平城氣候干旱,出產的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 鞏固政權: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 民族融合:不利于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 5.(1)右圖的服裝具有明顯的漢族服飾寬袍大袖的特點;左圖的服飾為對襟、窄衣、小袖、袒胸的胡服。 (2)說明北方少數民族在生活習俗上受到漢族文化的深刻影響。 6.孝文帝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他以后的皇帝均已“孝”為謚號,說明北魏皇室已接收了儒家思想。 7.北魏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鮮卑族人學習和吸收中原漢族地區先進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傳統的漢族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進程。 課堂檢測 1.C 2.A 3.D 4.D 5.D 6.答:(1)匈奴、鮮卑、羯、氐、羌。(任答四個即可) (2)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須使用漢語,禁止使用鮮卑語;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 (4)促進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