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高效課堂導學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統編版(2019)必修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高效課堂導學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統編版(2019)必修一

資源簡介

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案(五)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共2個課時)
第二框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課時2)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懂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難點)2.了解過渡時期的總路線。3.理解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和重大意義。(重點)4.理解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重點、難點)5.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學科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政治認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科學精神:通過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這些知識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3.法治意識:理解憲法規定的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檢、導】
(一)新知探學
(課前預習:結合課本P25-P30,獨立完成相關的填空或問題)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過渡時期的起止點):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2、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
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

★【注意】:過渡時期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所謂“過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此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一化三改”的實質是使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它成為中國的唯一經濟基礎,是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
3.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必然性:(為什么)
(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相關鏈接】課本P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決定性勝利(標志):1956年,
,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思考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種說法正確嗎?
(2)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
(3)重要的意義:在過渡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補充】: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成果:順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1956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注意】: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
2.黨的八大召開,指明方向.
★(1)意義作用:黨的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的最重要貢獻就是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

做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補充】: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
A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注意】:八大的路線就是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黨的中心工作,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路線。這一路線既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結束的國情和民意,又富有創造精神。
B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注意】:中共八大成為當代中國由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轉向全面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歷史坐標。
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
成就的表現: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建筑、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科技等均取得顯著發展。
★【思考2】:
原因:上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補充)
4.實現的偉大飛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5.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意義: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二)【課前訓練】:【自糾自查】:
1.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
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
4.新中國誕生,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
5.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
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議、展、評】
(問題探究----歸納提升)
★課堂探究一: “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材料一 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的比較(人均)
中國(1952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
鋼產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發電量
2.76千瓦/時
2949千瓦/時
10.9千瓦/時
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材料二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它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5億農民從個體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原本人為分割開的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營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探究1:據材料分析,從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結論?為改變這種現象黨中央作出怎樣的決定?
探究2:據材料二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解讀圖表的方法:(1)堅持從上到下解讀。(2)先讀圖表題目以明確圖表主題。(3)再讀數據,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弄清數據變動過程、趨勢和方向。(4)圖表有注解的,還要讀注解,進一步明確題意。(5)最后,綜合以上信息,對圖表信息作出歸納、判斷或推論。
【答案分析】:(分小組分題完成)
★課堂探究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材料一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確立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黨的中心工作,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路線。
材料二 1957年工農業產品產量
品種
1957年產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歷史最高年產量增加

1.95億噸
19%
30%

164萬噸
26%
93%

535萬噸
296%
580%

1.3億噸
96%
210%

193.4億千瓦時
166%
320%
原油
146萬噸
235%

探究1:據材料一分析,說明中共“八大”路線的正確性?
探究2:結合材料二數據,如何評價八大路線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
(分小組分題探究)
【課堂小結】:
三、檢測訓練,拓展提升
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級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比重變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
重(%)
土地占有
比重(%)
人口比
重(%)
土地占有
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土地改革已經完成
C.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D.農村互助組的成立
2、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②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獲得較快發展 ③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變 ④形成并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必然性。下面認識正確的是(  )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
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共八大指出,當前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兩對矛盾的實質是(  )
A.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B.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
C.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
D.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
5、閱讀材料,完成下題。
(課后作業)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性轉變和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國全面地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人口眾多,由無產階級政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開始了她新的航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國民經濟各方面都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表1 工農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年份
工農業總產值
農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
1949
466
326
140
1952
810
461
349
1957
1241
537
704
1978
5634
1567
4067
(參見柳隨年、吳群敢著《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頁)
表2 中國、美國、日本發展情況相比:
年份項目
中國
美國
英國
1953~1957年工業生產年均增速
18%
2.8%
4.1%
1949~1989年GDP增長率
7.37%
3.17%
6.98%
1949~1989年人均GDP增長率
5.44%
1.87%
5.95%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偉大的歷史性的勝利”。請你結合材料,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解讀圖表的方法:(1)堅持從上到下解讀。(2)先讀圖表題目以明確圖表主題。(3)再讀數據,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弄清數據變動過程、趨勢和方向。(4)圖表有注解的,還要讀注解,進一步明確題意。(5)最后,綜合以上信息,對圖表信息作出歸納、判斷或推論。
【歸納】:第二課重難點
【課后作業】:背誦記憶本節課內容,預習下節課內容:
第三課
第一框題(課本P31-P35)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共2個課時)
第二框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課時2)答案
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檢、導】
(一)新知探學
(課前預習:結合課本P25-P30,獨立完成相關的填空或問題)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2、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
“一化三改”
4、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思考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種說法正確嗎?
提示:不正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2、(1)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思考2】:
原因:上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補充)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二)【課前訓練】:【自糾自查】:
1、[提示]×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2、[提示]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3、[提示]×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4、[提示] ×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5、[提示]×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課堂探究一: “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解讀圖表的方法:(1)堅持從上到下解讀。(2)先讀圖表題目以明確圖表主題。(3)再讀數據,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弄清數據變動過程、趨勢和方向。(4)圖表有注解的,還要讀注解,進一步明確題意。(5)最后,綜合以上信息,對圖表信息作出歸納、判斷或推論。
【答案分析】:(分小組分題完成)
探究1:據材料分析,從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結論?為改變這種現象黨中央作出怎樣的決定?
提示: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的比較差距非常大,中國的工業化幾乎是一窮二白。黨中央確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探究2:據材料二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提示:①三大改造有其歷史必然性。②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走合作化的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營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知識拓展】:社會主義改造的有關知識匯總
時間
1949年~1956年
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總路線、
總任務
一化三改:“一化”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歷史必
然性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偉大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2、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隨著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的完成,我國的生產關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都變成了社會主義性質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也基本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占了絕對的優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本上被消滅了,農民的小生產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課堂探究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答案】:探究1:據材料一分析,說明中共“八大”路線的正確性?
提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決定了工作重心必須轉移。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確立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黨的中心工作,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路線。這一路線既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結束的國情和民意,又富有創造精神。它為黨領導即將到來的全面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探究2:結合材料二數據,如何評價八大路線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
提示:數據顯示中國已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工業等均取得顯著發展。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狀況的社會主義道路,制定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路線和方針。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實現飛躍的根本原因是毛澤東思想的指引。
【名師點撥】中共八大
(1)時間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
(2)會議背景
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
(3)重要決議
①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②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4)歷史意義
八大制定的這一路線既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結束的國情和民意,又富有創造精神。它為黨領導即將到來的全面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于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1、解析:選B。從表格中的數據來看,1950年時被富農、地主占有的土地到1954年大部分轉移到了貧農、中農手中,這意味著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被廢除了,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土地改革的完成,B正確。
2、解析:選A。③④不屬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不選;①②符合題意,入選。
3、解析:選A。題干強調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必然性,③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選;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因素是毛澤東思想指引,④不選;①②符合題意,入選。
4、D [中共八大指出的兩對主要矛盾中“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與“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屬于先進的生產關系層面,“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與“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屬于落后的生產力層面,故中共八大兩對主要矛盾的實質是先進的生產關系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
5、《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偉大的歷史性的勝利”。請你結合材料,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答案:(1)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經濟建設雖然經歷過曲折,但總的來說,它的成就是極為輝煌的。
(2)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它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2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武城县| 萨迦县| 宁晋县| 阳曲县| 炎陵县| 盘锦市| 永川市| 乌拉特后旗| 长海县| 申扎县| 文成县| 娄烦县| 东阿县| 交城县| 东至县| 抚松县| 崇信县| 镇坪县| 曲水县| 伊川县| 巨野县| 成安县| 湘潭县| 航空| 新建县| 甘洛县| 沁水县| 泰宁县| 尼玛县| 凉城县| 淮北市| 淄博市| 定远县| 驻马店市| 祥云县| 云和县| 万山特区| 鹤山市| 新竹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