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偉大的改革開放》教案一、教材分析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成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回首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決策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做出的,改革開放的過程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歷史意義?本節課我們通過探究這些問題,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二、教學目標【必備知識】識記:了解改革開放的進程。理解:(1)改革開放的意義;(2)改革開放的進程是怎樣的?【關鍵能力】通過了解改革開放的進程,認識到偉大的改革開放的意義。【核心價值】通過本課學習,明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2.教學難點: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學習改革開放的進程,明確中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幫助學生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科學精神】理解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弘揚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學生通過了解改革開放的進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三大件”的前世今生。2004年,《東京新聞》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三大件’一反映經濟狀況的鏡子》的報道,其中關于中國的“三大件”是這樣寫的:1970年是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九十年代是電話、電腦和空調。在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的今天,中國己經沒有固定的“三大件”概念,但多數媒體說住房、汽車和子女教育是現代的‘三大件”。分享活動: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以“三大件”為例,說說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什么哪些突出的變化?一、改革開放的進程播放視頻。材料: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3.全會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探究活動一: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歷史知識,分析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召開的?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共產黨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1.改革開放的開啟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事件:1978年12月18日,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1.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2.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3.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意義:①偉大轉折②開啟新時期2.改革開放的發展(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2)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3.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3年召開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著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4.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材料: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將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民各家各戶使用(“包干到戶”、“包產到戶”),由集體經營變成分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用農民自己的話概括就是:“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探究:從“大鍋飯”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請你思考我國的改革實質是什么?補充:我國改革的實質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而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二、改革開放的意義材料一: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增速一直維持中高速發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GDP在世界排名從1978年的15位(3679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世界第二(900309億元)!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結果,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飛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發威、移動支付、網上購物……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走進了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漸擴大,人民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材料二:視頻《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探究活動1.請結合材料一,運用身邊的事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本節課知識,歸納我國改革開放的目的和重大歷史意義。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一直維持中高速發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GDP在世界排名從1978年的15位(3679億元)提升到現在的世界第二(744127億元)!2、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29家,并出現了華為、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世界級的國際知名公司,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家,中國制造早已成為世界人民不可或缺的商品,且質量不斷提高。二、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結果,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飛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發威、移動支付、網上購物……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走進了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便捷的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被稱之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三、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增長的經濟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國家有了錢就可以增加軍費,加快武器研發,從而促進軍事實力不斷提高。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改革的紅利不斷釋放,村村通、養老制度、醫保制度、扶貧制度等大量民生工程不斷推進,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切實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五、國際影響力逐漸擴大近年來,中國的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多邊外交等穩中有進,一系列主場外交有聲有色。從2013年的發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到2014年北京APEC會議,2016年G20峰會,再到2019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國際日益看到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六、文化的發展日趨完善中國文化的發展取得較大的進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文化體制改革得以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更為規范,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水平不斷提升,文藝創作成果更加豐富和繁榮,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文化對外影響力和輻射力正在增強。1.我國改革開放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意義: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強調:2018年,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不斷在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進展,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相信改革開放將以“史詩般的進步”,讓我們的人民共和國抵達全新高度;相信激蕩百年的民族復興夢想,必將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六、課堂小結七、教學反思本課結合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和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視頻。讓學生深刻體會改革開放的好處,從而堅定改革開放的步伐。真正領悟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而樹立遠大的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第4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