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資源簡介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
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高考目標導航】
考點集結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我國處理民族管理的基本原則
3.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4.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6.我國的宗教政策
二、考向動態
1.結合國家促進西藏、新疆發展跨越式發展和推動西部打開發戰略,理解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及其關系。
2.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促進民族團結的舉措。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4.全面掌握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
【基礎知識梳理】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我國的民族概況21世紀教育網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 之一。
(2)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基本內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2)內在聯系:
三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各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3)具體要求
①十分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這種民族關系。
②自覺履行維護 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責任付諸行動。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指定、實施了與之配套的法規、規章、條例等。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要點
前提 國家統一領導
范圍 各少數民族 的地方
內容 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
(2)基本內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②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 。
③核心內容:自治權、 執行權、其他自治權。
(3)決定因素:適合國情
①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②現實情況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21世紀教育網]
1.我國宗教概況
(1)我國是 宗教國家,信教人數比例不大,但絕對數字不?。?br/>(2)宗教的存在有著深厚的歷史、社會、認識、心理根源,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還將 存在。
2.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內容:國家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②目的: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 ,抵制滲透。
(3)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內涵: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 的支配。
②要求: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支持宗教界在 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制滲透,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原因: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和我國宗教對自身的要求。
②實質: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 ,而是要求他們保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立場,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 多作貢獻。
弘揚民族精神
(1)原因: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要求必須科學對待宗教。
(2)要求[來源:21世紀教育網]
①國家:鞏固 的指導地位,進行科學世界觀和 的宣傳教育。
②中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的有機統一。
3.民主 與 的統一。
【要點名時透析】
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舉措
(1)堅持和完善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是首要原則,堅持民族團結是重要原則,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根本原則。[來源:21世紀教育網]
(2)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法律保障。
(3)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制度保障。
(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是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關鍵。
例題:(2011·安徽高考)6.為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內地省市根據國家要求認真落實對民族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教育對口支援工作21世紀教育網
① 是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來源:21世紀教育網]
② 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 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④ 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題圍繞民族和教育問題,考查我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解答本題的關鍵一是明確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是什么,二是明確公民權利實現受多種因素的制約。
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
① 增進民主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排除
② 教育對口支援堅持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有利于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 入選
③ 受教育權利受多種因素影響,教育對口支援有利于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實現,但說“保障了”就夸大了其作用 排除
④ 各省市對民族地區進行支援,體現了新型民族關系 入選
【答案】選B。
【高考真題體驗】
1、(2011.海南單科T12)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解經”工作。10年來相繼出版的4輯《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從教義和教規角度對伊斯蘭教經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進行的“解經”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眾在教義理解上的差異
③有助于豐富伊斯蘭教文化內涵
④有利于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解經”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民族宗教問題的關注,考查學生對宗教政策的識記、理解及運用能力。解題時把材料與知識結合起來思考。材料的“解經”工作與保障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無關,①不合題意;②本身錯誤;“解經” 工作“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促進宗教與時俱進,增添新的內涵,體現了實行宗教信仰政策的目的。③④符合題意。
【答案】選D。
2、(2011·江蘇高考)18. 2010年8月,江蘇舉行“七彩假日——民族團結‘手拉手、一家親、一世情’”夏令營活動,此次活動是貫徹落實《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的實際行動。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①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礎 ②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意識
③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和諧共處 ④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國家明確加大對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本題即是對這一熱點的反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政治生活關于民族的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題干連接語是“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作為意義,②③說法是正確的;①錯誤,涉及文化多樣性知識,應為“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礎?!雹茼楀e誤,因為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而非重要途徑。
【答案】選C。
3、(2010·福建高考)29.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總量由1952年的57.9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億元;少數民族的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40歲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歲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歸因于
A.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經濟自治權
B.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
C.我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解析】A 本題通過陳述黨和國家在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面做出的貢獻,考察民族團結這一高考必考點。題干強調的是少數民族地區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和發展。其原因主要歸功于黨和國家制定了符合當地的各項民族政策,故B為最佳選項。AC由B引申而來;D項陳述一種客觀事實,與題意無關。
【答案】A
4、(2010·天津高考)6.藏傳佛教在玉樹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的結古鎮禪古寺的喇嘛們進行了災后首場法事活動,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發達感恩,給全國人民及世博會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國
A.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為社會和諧做貢獻 B.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C.少數民族有從事宗教活動的自由 D.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解析】 本題考查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從材料可以看出,正當的宗教活動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做貢獻,A項符合題意。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答案】A
7、(2010·安徽高考)4.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56各民族緊密團結在祖國大家庭內。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 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了建設國家的積極性、創造性 ② 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③ 我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④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世紀教育網
【解析】B 本題以民族團結社會熱點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在本組合選項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為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而提出的,排除。我國形成新型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大團結原因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原則和民族宗教政策。
【答案】B
8、(2010·江蘇高考)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一事實表明
①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關鍵 ②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 ④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D 本題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理解。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物質基礎,①錯誤;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④錯誤。②③正確表明了民族團結的意義。
【答案】D
9、(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以來,國家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適當增加國家投資比重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比重,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
①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③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與團結的物質保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本題強調了重視民族繁榮的原因,②④的說法符合題意;①的說法不符合題意;③的說法強調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項。
【答案】C
10、(09·全國卷高考II)3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
①是該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
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為人大而不是政府,①故說法不對。④說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擁有的自治權,不僅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答案】B
11、(09·廣東卷高考)29、西藏自治區歷任人民代表常務委員會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擔任。目前,在自治區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了族占94%以上,在自治區各級國家機關組成人員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77、97%。這說明
A、我國少數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放內部事務的權利
B、民族區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
C、我國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解析】B與題干無關,不選。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之一,D不選。根據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及題干的主旨A、C入選。
【答案】AC
【考點精題演練】
1、(2011·四川樂山高三模擬)33.穩定是福,動亂是禍。凡是民族團結搞得好的時期,各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實惠就多;凡是民族團結遭到破壞的時期,就會導致社會動蕩,各族人民遭殃?!懊褡迥绖t社稷固。”這句話主要強調 ( )
A.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B.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的物質保證
C.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富強的基礎
D.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2、(2011·甘肅蘭州一中高三實戰演練一)35.中華民族的歷史,不僅記錄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傳揚著松贊干布、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的曠古傳奇。在我們薪火相傳的記憶中,既有胡服騎射、關山飛渡,又有蘇武牧羊、昭君出塞。中華民族的歷史,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條規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睦是繁榮昌盛的基礎,和則兩利,分則俱傷。這說明
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國家和人民之福
②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前提條件
③必須十分珍惜和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④符合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歷史形成的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11·廣西桂林中學高三模擬)34.在多民族國家內,民族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關鍵在于能否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民族政策。正確的民族政策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統一至關重要。下列是一圍制定與實施民族政策可能產生的社會后果,其中正確的是
①民族政策失誤—民族矛盾激化—社會動蕩一經濟衰退—爆發政治危機—外部勢力插手—國家分裂
②民族政策正確—民族矛盾消失—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政治危機的根源消除—國家政權鞏固—民族關系良性發展
③民族政策正確—民族矛盾緩和—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對國家認同感增強—民族關系和諧穩定—國家繁榮昌盛
④民族政策正確—民旅關系和諧—交流、合作、溝通增強—民族心理素質趨同—民族差異逐步喪失—民族矛盾得到解決—國家政權鞏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1·廣西陸川中學高三模擬) 7.2011年2月21日利比亞發生動亂,對于動亂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由于總統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卷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其中根源之一在于卡扎菲執政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爭維持了統治,并將自己的部族提拔到關鍵的安全崗位和決策崗位?,F在,在利比亞的政治忠誠遭受嚴峻考驗之時,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壓迫的部落都在反對他。這給我們國家處理民族關系的警示是( )
①應消除民族差別和民族矛盾②應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③作為中國公民應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④應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紀教育網
5、(2011·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高三模擬) 29.2010年10月6日,“廣州市宗教界城市文明志愿服務全民行動日暨為亞運祈福”活動啟動儀式在五仙觀廣場舉行。該活動的舉辦說明
A.我國宗教人士都是愛國的 B.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C.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保護人權的體現 D.在我國宗教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6、2010年11月 3日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指出,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適時召開自治區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十分必要。強調“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因為民族團結是( )
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②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③社會穩定的前提,國家統一的基礎
④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我國各民族團結堅如磐石的情況下,任何敵人的分裂破壞活動都是注定要徹底失敗的。我國各民族之所以能“團結堅如磐石”,是因為我國( )
①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鏟除了民族壓迫與歧視的階級根源
②已經消除了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差異
③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8、2011年1月5日《人民日報》刊文《歷史期待下個“中國故事”》指出,“這5年(2006~2010),我們以發展解決民族問題……夯實了國家認同的堅實基礎,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睂ξ覈褡鍐栴}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自治機關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②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③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保證
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1·海淀模擬)2011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法正確的有( )
①體現了各少數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②是我國正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擁有一定的自治權
④民族自治權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中的“一府兩院”(政府、法院、檢察院)行使
⑤民族鄉是民族區域自治的補充形式,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沒有自治權
A.①②⑤ B.②③ C.②⑤ D.①③④
10、佛教認為:“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敝袊鸾探绶e極探索和諧世界究竟如何“從心開始”,強調要提倡“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由此可見( )
A.宗教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取締
B.必須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C.必須使宗教本質發生徹底改變
D.宗教界可以通過弘揚宗教教義、宗教道德中的積極因素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二、非選擇題
11、(2011·西安模擬)目前,許多國家、地區沖突都與民族和宗教問題有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又有多種宗教并行流傳。但我國相對于這些國家、地區而言,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可以自豪地說:“風景這邊獨好。”
請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回答:我國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為什么能做到“風景這邊獨好”?
12、目前,全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同時規定民族鄉享有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相似的自主權。目前,我國共建立民族鄉1 173個,未實行區域自治的11個少數民族已有9個建立了民族鄉。長期以來,這些地區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
結合材料,運用民族知識簡要回答:
(1)國家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目的是什么
(2)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參考答案
1-5 CABBD 6-10 DBBAD
6【解析】選D。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①觀點錯誤。②③④是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D項正確。
7、【解析】選B。我國各民族之所以能“團結堅如磐石”,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決定的。但我國各民族發展還存在差異,②說法錯誤。故選B。
8、【解析】選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不是自治機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民族政策,①④觀點錯誤。②③觀點正確。故選B項。
9、【解析】選A。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的,“兩院”不屬于自治機關、不行使自治權,③④觀點錯誤。①②⑤是正確認識,故選A項。
10、【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宗教的社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宗教往往有著不同的作用,在階級社會中,宗教主要起著消極作用,但是,宗教的一些教義、教規,宗教道德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能夠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D項正確,A項錯誤;B項錯誤,應該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C項錯誤,宗教本質不可能徹底改變。
11、【解析】本題應從民族和宗教兩方面來回答。民族方面應考慮到形成新型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因、我國實行的正確的民族原則和民族政策;宗教方面應考慮到宗教狀況的根本變化、我國正確的宗教政策。
【答案】(1)新中國成立后,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被鏟除,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2)我國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促進了新型民族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宗教狀況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4)我國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團結了廣大信教群眾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2、【解析】第(1)問考查“目的”,應從民族團結發展、國家統一方面回答;第(2)問考查措施,應從黨的領導、貫徹民族政策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國家和發達地區的支持、自治地方自身的艱苦奮斗等方面來回答。
【答案】(1)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2)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因此,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原則;要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民族地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發達地區要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援,實現共同繁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西吉县| 平邑县| 资中县| 莫力| 三原县| 隆化县| 荥阳市| 巫山县| 蒙城县| 海林市| 柯坪县| 井研县| 乐清市| 嵩明县| 象山县| 马关县| 沛县| 安乡县| 江城| 奉化市| 武冈市| 精河县| 永吉县| 乳山市| 泽库县| 翁牛特旗| 老河口市| 富宁县| 邻水| 湟源县| 鄯善县| 广南县| 安龙县| 增城市| 大连市| 永兴县| 合水县| 阿拉善盟| 蓬安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