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2012屆豫南九校高三政治新課標第一輪復習講義:2.4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人教版必修3)【考綱考點解讀】明確考綱 (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課程標準 解析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備考指要 本課所涉及的知識是高考命題的重點,主要圍繞“傳統文化的作用”“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考查。在復習過程中應系統梳理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在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合理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今的社會價值以及如何發展傳統文化。【考點精講精析】考點2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知識梳理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1)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性、繼承性。傳統文化總是與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緊密聯系的。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為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方面的繼承。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本身就意味著傳統文化是變化發展著的,但這種變化發展并不是對過去的徹底拋棄,而是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2)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雙重性: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不能籠統地說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要看傳統文化的性質和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做到因時而變、與時俱進。由于傳統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因此,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不同會造成其發揮作用的結果不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2.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從整體上可以概括為16個字,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具體地說,對待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溫馨提示】對待傳統文化,既不能搞“傳統虛無主義”,全盤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義”,全盤繼承。傳統文化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為傳統文化存在積極的作用而對其全盤肯定,或者因為其存在消極的影響而對其全盤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正確的態度是辯證地分析傳統文化,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3.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誤區警示】(1)認為對待傳統文化,首先是繼承,其次是發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在繼承之后才發展,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2)文化繼承和文化傳播:文化繼承主要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傳播主要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4.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③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④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二、典型例題1.(2011北京,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重要內容,三年來,當地政府積極修復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遺產,重視培養羌繡、羌笛演奏等傳統藝術的新傳人,鼓勵編排《羌魂》等原生態歌舞作品,災后恢復重建之所以重視繼承傳統文化是因為( )①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②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③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涉及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故①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錯誤,③④正確,故選D。【答案】D2.(2011山東,20)“好客山東賀年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節日消費。關于圖7“好客山東賀年會”的理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淀 ②先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賀年活動是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 ④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②說法錯誤,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④說法錯誤,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好客山東賀年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意味著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從而傳播了文化,選③;好客山東賀年會以元旦、春節和元宵節三大節點為支撐點,體現出民族節日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淀,選①。【答案】B3.(2011天津,5)最近,河北農業大學一群畢業生默默幫助病逝同學李寶元父母的事跡被廣為傳頌。15年前畢業之際,有人提議“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一個算不上約定的“約定”,讓兩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張匯款單和56封信。同學們用實際行動使扶危濟困、重情信諾的傳統美德在當代得到完美綻放。這一事跡表明( )A.傳統道德準則完全適應現代生活 C.傳統道德對今天人們的價值選擇有深刻影響B.中華文化的具體內涵是亙古不變的 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判斷問題的能力。材料突出了傳統美德在當代對人們行為選擇的影響,故體現了C。傳統道德準則應順應時代不斷發展,說其完全適應現代生活是錯誤的,A不選。中華文化的具體內涵是變化發展的,B說法是錯誤的。D不符合提議,材料沒有顯示傳統文化對我們民族生存與發展的作用。【答案】C4.(2010江蘇,21)中央電視臺開播《百家講壇》以后,一些艱澀高深的傳統經典經過現代詮釋變得通俗易懂,富有時代氣息,為大眾所接受。這說明( )A.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能夠因時而變 B.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C.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具有認同感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傳統文化在今天。C、D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思想對人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正確的思想、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錯誤的思想則起到消極阻礙作用。故B項觀點錯誤,排除;A選項觀點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當選。【答案】A5.(2008廣東,18)溫家寶總理以白居易的詩句“心中為念桑農苦,耳里如聞饑凍聲”告誡官員,要時時惦記百姓疾苦。溫總理“以詩言志”表明( )A.傳統文化是現代思想的主要源頭 B.傳統文化仍有現實意義C.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 D.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礎【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傳統文化的作用及其特征,考查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總理“以詩言志”體現的是傳統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發展還具有重要影響,而不是說傳統文化的形成,故C項錯誤。現代思想的源頭是當前的社會實踐,經濟發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故A、D兩項錯誤。【答案】B6.(2008江蘇,21)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 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 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優秀文化的繼承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考查識記理解能力、解讀信息闡釋事理的能力。題干以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得以傳承的事例,說明優秀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對現代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答案】A7.(2008寧夏,38)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后焚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你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解析】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要做好這道題,一方面必須熟悉教材的相關理論,同時要融入情境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答案】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②通過遺址或通過遺址與復建部分的對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勿忘國恥,激勵人們不甘屈辱,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獨特地位,通過復建或重建推陳出新,可以使我國古代的園林建筑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注:考生贊成任何一種觀點,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點,或者其他合理內容,均可給分以齊魯吉祥民俗文化為內涵好客山東賀年會以賀年活動為主題以“會”主要組織形式以元旦、春節和元宵節三大節點為支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