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19)必修4哲學與文化3.1世界是普遍性的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聯系的含義;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關鍵能力:能夠區分聯系的特點;明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以及系統優化法;學會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分析解決問題。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科學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聯系觀。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原理及方法論;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與方法論2.教學難點: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復習舊知導入)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那么,世界的規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第三課我們就一起來《把握世界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世界的其中一個規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2、新課講授(一)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我們通過下面的這個故事來具體的體會聯系的這些特點:《唇亡齒寒》故事:公元前661年,晉獻公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先后吞滅了很多弱小的諸侯國。晉國的國土面積和軍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此時,晉獻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國上,以便掃除障礙,向中原地區發展。晉獻公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臣荀息替晉獻公擬定了一條絕好的計策。他建議用良馬玉璧向虞公送重禮,行賄借道,去討伐虢國,破壞虞、虢的聯盟,然后各個擊破。對于這一計策,晉獻公開始有點猶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雖然晉獻公對荀息的計策十分贊同,但對贈送良馬、玉璧這些稀世之寶卻有些割舍不下,并擔心虞公收了重禮還不肯借道。荀息笑道:“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晉獻公還不放心地說:“虞國大夫宮之奇十分精明能干,只要宮之奇在,定能識破送禮借道的蹊蹺,必然勸虞公拒收禮物,事情就不好辦了。”荀息說道:“大王不知,宮之奇的為人,聰明而不固執,又自小和虞君在一起,他肯定不會強諫,強諫也無益。再說白璧寶馬,人見人愛,玩好在耳目之前,由此而招到的禍事則是以后才有的事,這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才能意識、預見得到的,那虞君是中智以下的人,他是沒有這個見識的,所以此事肯定能辦成。”聽后,晉獻公這才放心,采納了荀息的計策。虞公過去只是聽說過這些寶物,但無緣親眼觀賞,時感遺憾。當時一見到這兩件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一向力主聯虢拒晉的大夫宮之奇急忙勸阻道:“晉使詞謙禮重,必然于我國不利,虞虢唇齒之鄰,久已結盟,方得國泰民安。俗話說得好:‘唇亡齒寒’。大王千萬不可答應借道!”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虞公終于不聽勸諫,答應了晉使借道的要求。荀息回國后把虞公答應借道的事回復了晉獻公。獻公喜出望外,當即決定拜里克為大將,荀息為副將,率領兵車400乘,精兵二萬人攻打虢國,占領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省平陸縣北)。三年之后,晉獻公又一次派荀息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許借道。大夫宮之奇急忙又諫道:“虞和虢是互為表里的關系,虢國亡了,虞國怎么能存在下去?晉國萬萬不可依賴!我們怎么能與賊寇一起玩樂?一次借道,已經破壞虞虢聯盟,鑄成了大錯。豈能再錯下去?過去虞虢兩國結成聯盟,互相幫助,緊密團結,別國才不敢輕舉妄動,欺負我們,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不正是虞國和虢國嗎?”虞公卻不以為然,認為宮之奇太多慮。宮之奇覺得身為重臣,眼看國家將亡,卻無能為力,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走前留下四句話:“貪圖人家白璧寶馬,等于自己甘心飲毒酒啊!也像開了大門迎接強盜一樣的啊!嘴唇沒有了,牙齒自然要受寒冷啊!”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教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聽故事,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總結: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弱小的勢力相依為命應該聯合對抗外敵,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沒有了一個,另一個必定會慘敗。只有相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聯系是普遍的。教師:除了這個故事以外,大家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或俗語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圍魏救趙、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名師出高徒、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牽一發而動全身等等。問題:那么什么是聯系呢?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談談自己對聯系的理解。教師總結: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低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教師講解:聯系具有普遍性,具體表現在哪呢?從宏觀天體到微觀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舉個例子,老師和同學們是相互聯系的,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器官肢體之間也是相互聯系,每一個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周圍事物有著這或那樣的聯系。那么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孤立的看待事物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的內部聯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既要看到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橫向聯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能夠總結出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原理:聯系具有普遍性。①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③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方法論: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的內部聯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既要看到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橫向聯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問題:我們說聯系具有普遍性,那是不是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呢?結合具體事例說明你的觀點。學生:小組討論,形成小組答案教師總結:并不是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此時此刻的你和大西洋彼岸的一塊大石頭有聯系嗎?顯然是沒有的。我們所謂的聯系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①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②聯系這種關系在世界萬事萬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教師:我們再分三個領域來了解聯系的這種普遍性。我們在前面曾把世界分為三個部分,同學們還記得哪三個部分嗎?沒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我們就從這三個領域來重點理解。(1)自然界:從宏觀天體到微觀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低等的簡單的生命體到高級的復雜的生物個體,無不處在相互聯系之中(2)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資源、環境等各個領域,各種制度以及各種活動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3)思維領域:人的思維活動的進行以及思維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觀點、思想和理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那么,這三個領域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三大領域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渡:剛剛我們說,現在的我們與大西洋彼岸的一塊大石頭是沒有聯系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樣能夠讓我們與這塊石頭有聯系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或者此刻你便動身越過大西洋,坐在那塊大石頭上歇息,那么,你和這塊石頭就有了聯系。又或者,這塊石頭被大西洋彼岸的人們做成了石桌,出口到了中國,你又在市場上把它買了回來,此時你與這塊大石頭也有了聯系。那么,大家想一想,這說明什么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說明聯系是有條件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那么,任何兩個事物只要我們想要把他們聯系起來就可以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有一天,魯國城郊飛來一只罕見的海鳥。獵人們知道魯侯喜歡養鳥,就捉住海鳥,獻給他。魯侯下令高級廚師每天給海烏準備豐盛的酒席,叫樂隊演奏高雅的樂曲,讓海鳥欣賞優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鳥卻被嚇得驚恐萬分,三天后就死了。問題:魯侯養海鳥的故事違背了聯系的什么觀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教師講解: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有些聯系是自在事物的聯系(如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它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些事物的聯系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雖然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的客觀性原理: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①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事物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客觀聯系,我們不能忽視甚至破壞這種固有聯系,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二是事物之間本來不存在某種聯系,我們就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②反對: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問題:大家知道哪些是脫離實際,主觀臆造的聯系呢?學生:列舉教師總結:喜雀報喜,烏鴉報憂,4和死,8和發過渡:我們講的聯系,都只局限于事物的兩兩之間的聯系,那么,世界上的聯系只局限于兩兩聯系嗎?當然不是,聯系還具有多樣性。我們通過下面這個例子來了解:【閱讀與思考】研究顯示,塑料進入海洋,能夠存在數百年時間,持續危害海洋生態系統。進入土壤,會污染地下水,影響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和植物,危害人類健康。經過太陽照射,塑料中的大量毒物還會排入大氣層,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聯系生活實際,看看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聯系的多樣性。學生:列舉生活實例,說明聯系的多樣性教師總結:從上面這個實例,塑料進入海洋,危害海洋生態系統這是直接聯系,塑料進入海洋,危害人類健康這是一種間接聯系,無論直接聯系還是間接聯系,都是聯系多樣性的表現,除了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還有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我們在通過幾個實例具體了解這幾種聯系: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與火是直接聯系,魚與火是間接聯系蘋果落地和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本質聯系,蘋果落地是非本質聯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必然聯系騎車出門撞到了樹上:偶然聯系家人之間和家庭與社會:家人之間是內部聯系,家庭與社會實外部聯系問題:這么多種聯系,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往往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忽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聯系的多樣性原理:聯系具有多樣性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總之,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教師講解:例如生活中蠶沙(蠶糞)喂魚,塘泥肥桑,栽桑、養蠶、養魚三者結合,形成桑、蠶、魚、泥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教師講解:聯系具有多樣性,同時具有條件性,如何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的關系呢?①聯系的多樣性同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的多樣性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②條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影響和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認識事物,要認識事物發生作用的條件;改造事物,要改變事物發生作用的條件。條件是可變的,人們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同時,條件的變化也有其自身的規律,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必須遵循客觀事物本身變化的規律,并依賴于一定的條件。③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全面具體地分析各種條件的性質和作用,是我們正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從客觀現實條件出發,去做那些具備了一定條件、經過努力可以成功的事情,同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改變不利條件,創造有利條件,促進事物的發展。(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教師講解:什么是整體,什么是部分,相信大家非常清楚,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也是聯系的關系。通過下面這組圖片來認識整體和部分。這里面的汽車是整體,而這些零件就是部分。那么整體和部分是什么樣的關系呢?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整體與部分是互相區別的。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整體與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教師講解:舉個例子:根據木桶和木板的對話,請你說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構成事物的內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整體與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就像亞里士多德說:“只有那只活著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個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個部分。”知識總結: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閱讀與思考】◆唐代韓愈讀書用的是“提要鉤玄”法。他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讀一本書,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內在邏輯,從而提出綱要,鉤出精義。這樣,一本書到最后可能變成簡單的幾張圖表,書也就讀“薄”了。◆宋代蘇軾讀書用的是“八面受敵”法。一本書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復研讀。從這一角度讀,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從另一角度讀,解決另一方面的問題。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全體,書也就讀“厚”了。問題:上述兩種讀書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談談你是怎樣學習的,并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這兩種讀書方法中所包含的是系統優化的哲學道理。在實際生活中要真正掌握這種方法,就要做到三點: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還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明白1+1>2的道理。整體與部分的原理:整體與部分是互相區別的。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整體與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方法論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3、結束新課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來結束今天的內容。《田忌賽馬》戰國時代,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兩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馬,齊威王的三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因此,田忌三戰三敗。后來,軍事家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以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以上馬對他的中馬,以中馬對他的下馬。結果,田忌一敗二勝。同樣的馬匹,由于田忌改變了排列組合,從而實現了由敗到勝的轉變。田忌運用的是什么思維方法田忌運用的是什么思維方法?從《田忌賽馬》的故事中我們應該受到什么啟示?同學們下課思考這些問題。4、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講了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化目標;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六、板書設計世界是普遍性的(一)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①含義1.聯系的普遍性②表現③方法論要求①含義2.聯系的客觀性②表現③方法論要求①含義3.聯系的多樣性②表現③方法論要求(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整體與部分的區別2.整體與部分的聯系3.系統的基本特征原理4.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方法論要求七、課后作業思考課后問題,完成本課時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