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智力套環“金蟬脫殼”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金屬絲材料特性和用途的探究與分析;二是金屬絲連接方法的嘗試與歸納;三是對金屬絲加工工具使用及成型方法的體驗與感悟。 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實踐與探究活動為基礎,通過設置金屬絲劃線、切割、彎折、整形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得出金屬絲加工的一般規律,并為后面自行車模型的設計與制作打下良好基礎。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金屬絲成型與連接。方法是:在對材料特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常用金屬絲的基本特性;在獨立技能體驗活動中,掌握金屬絲成型的基本方法。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設計與表達。方法是:首先選擇效果明顯的探究活動,初步學會常用金屬絲的連接方式,為自行車模型的設計簡化與表達打基礎。 本設計通過探究與分析、嘗試與體驗、交流與感悟、設計與評價等手段,提高學生的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比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創新與實踐能力;同時也滲透了技術思想與技術創新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常用金屬絲的特性和用途。 (2) 初步學會對金屬絲材料進行劃線、分割、彎折、整形等技術。 (3) 初步學會常用金屬絲的幾種連接方式及應用。 (4) 能夠依據示意圖進行設計,并進行加工。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技能體驗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設計與制作,為自行車模型的設計與制作打下良好基礎。 (2) 在技能體驗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設計與制作活動中,發現技術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修改原來的設計。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并逐步形成嚴謹、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和意志品德。 (2)初步養成與他人進行技術合作、技術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1) 金屬絲材料的劃線、分割、彎折、整形等技術。 (2) 金屬絲的連接方式。 2. 教學難點: (1)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構思與表達。 (2)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制作。 四、【教學器材】 學具:尖嘴鉗、細鐵絲、靠模(直徑為40毫米的圓柱物 每2人一個) 教具:智力套環“金蟬脫殼”模型 五、【教學過程】 技能體驗 1、課時建議1課時 2、準備知識:收集金屬絲彎曲成型有哪些方法。 3、導入: 技能體驗:“金蟬脫殼” 活動1:分析與思考 (1)粗鐵絲下料的分析與思考 ① 在尖嘴鉗手柄的哪一個部位加壓,可以較容易的將粗鐵絲截斷? ② 鐵絲放在刀口的什么位置,用同樣的力度,剪出的刀痕最深? ③ 經刀口加壓后,鐵絲仍未截斷,可用什么方法使鐵絲在截口出斷開? (2)“金蟬脫殼”智力套環零件特點分析與思考 ①“零件2”與“零件3”都是圓環,是否能用同樣的方法成型? ② 在圓環成型時,采取什么方法既能保證質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③ 鐵絲成型與鐵絲的長度之間有關系嗎? 活動2:嘗試與體驗 內容:試一下3-3 “金蟬脫殼” 工藝流程與質量要求 (1)下料 劃線、分割。由于做智力套環的鐵絲較粗,下料時要求學生注意握柄的位置(一般手可捏在尖嘴鉗兩柄距離最遠的位置,下料時可達到較滿意的效果)。如果出現截不斷的現象,可用尖嘴鉗鉗住刀痕的上端,向左右方向扭動鐵絲,使鐵絲在刀痕處斷開。 (2)零件成型與活動連接 零件1成型時,先用尺量出中點,然后放在靠模(圓柱器皿)上彎曲成型。下端的圓弧不要封口,當連接完成后,用鉗子夾緊。 零件2、3要先彎曲成型,后下料,否則會難以成型,教學時應特別提醒學生。 裝配與調試質量要求:零件2裝配時方向要求一致,使零件1前后翻動靈活;零件3“上套”后,不能從零件1中自然脫落。 (3)交流與評價 ①學生自評、互評 ②教師總結 活動3:智力套環“上套”與“解套”比賽 “上套”時將零件1對折,零件3從對折的間隙中穿入,后將零件1打開,使零件3處在零件1中間的位置;“解套”則反之。 設計意圖:通過粗鐵絲下料的操作分析,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加工工具;通過對“金蟬脫殼”智力套環零件特點的分析與思考,幫助學生了解特殊的零件成型可利用靠模進行操作,提高加工效率與零件的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