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智力套環:金蟬脫殼 教學簡介: 學情分析: 對于經歷過木工學習的初一學生,大部分勞技教室內的工具都已經能夠熟練操作,欠缺的是具體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在本課時的學習之前,初一(學生已經歷了“金屬絲造型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對其中一部分技巧進行了分步練習。而所謂“熟能生巧”,在正式進行《金屬絲成型》作業“自行車模型”的制作之前,選擇小習作“智力套環——金蟬脫殼”來進行本章知識點的實踐感知過渡,對于本班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且難度適中的學習、制作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金屬絲造型時所需用到的工具與材料。 (2)掌握彎曲、拉直、靠模等加工技能及應用。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通過獨立的技能體驗,掌握金屬絲造型的加工工藝。 (2)討論分析“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零件構成與加工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金屬絲造型的特性,體驗金屬絲作品制作給予的感受。 體驗“智力套環——金蟬脫殼”解環過程中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對“智力套環——金蟬脫殼”零部件的觀察與。 環形結構的靠模制作過程。 難點: “智力套環——金蟬脫殼”各部件組裝前、后的微調整。 “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的解環過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工具準備: 平口鉗、尖口鉗、靠模工具、記號筆、尺。 材料準備: 直徑3mm金屬絲 教學資源應用: (1)PPT (2)教師講解,并巡回指導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1)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即“金屬絲成型基礎知識”,包括:工具的使用和一些制作手法。 (2)導入: 教師向學生展示手中的“智力套環——金蟬脫殼”,引出今日習作的課題。 觀察: 請學生仔細觀擦桌上的“智力套環——金蟬脫殼”,并說出該“智力套環”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的零件以及各零件的制作方法。 各部分零件的制作: (1)下料: 根據書本要求裁切22厘米長鐵絲2根;6厘米長鐵絲2根;12厘米長鐵絲1根; “零件1”的制作: 借助于工具和模具的使用,按圖樣完成2件“零件1”的制作; “零件2”的制作: 借助于工具,按圖樣完成2件“零件2”的制作,完成后與“零件1”進行連接,并注意連接點的調整; “零件3”的制作: 借助于工具和模具的使用,按圖樣完成1件“零件3”的制作,并與“零件1”結合起來作最后的調整。 試一試: 試一試“金蟬”會不會“脫殼”,并交流“脫殼”的方法。智力套環的“上套”與“解套”過程練習。 整理小結: 整理、點評: 教師在學生先進行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結。小結完畢后,對桌面、工具進行整理。 作業: (1)課堂上未完成“智力套環”制作的同學,下節課繼續完成。 (2)思考:怎樣利用金屬絲來作畫? 附頁:技能體驗2 智力套環“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智力套環) 金蟬脫殼零件圖 制作工藝流程: 下料(零件1:22厘米長鐵絲2根;零件2:6厘米長鐵絲2根;零件3:12厘米長鐵絲1根) → 加工零件1 → 加工零件2(先加工成型,再截斷鐵絲;后與零件1連接) → 連接點調節(調節零件1前后翻動的靈活度) → 加工零件3 → 調試(零件3環的大小調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