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設計西安交大附中 張康軍一、教學理念與課標分析:1.教學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恰當采取循循善誘、釋疑解惑等教學方式,在合作探究與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中,幫助學生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2.新課標對本課的具體要求: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3.分析新課標:新課標重視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重視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重視回歸生活,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新課標強調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感、主動性。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體現這些變化與要求,既要針對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豐富的有時代感的學生活動,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結合以上分析,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中將突出以下幾個特征:1、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生的需要和狀況為主進行教學設計。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4、引導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和諧發展,著重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5、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回歸生活體驗。二、教材分析: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懂得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了解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含義;深入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具備分析商品價格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實際生活能力;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商品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樹立競爭觀念和質量意識。2.教材地位與知識結構:(1)教材地位:第二課第一框題重點研究影響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本框題著重研究價格變動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既是對第一框題的思維延伸,由于第一框題形成邏輯上的因果關聯,是全課知識的落腳點。從經濟生活全模塊知識來看,經濟生活具體包含四部分知識——生產(出發點),分配、交換(橋梁和紐帶)和消費(最終目的),價格變化始終貫穿四個環節全過程,因此進行好本節課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洞察分析各種經濟現象、切實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知識結構:本框題內容明晰,結構簡單,全部知識分為兩部分: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和對生產的影響,從人們的認識順序和思維發展規律角度來說,各種生活現象就在身邊,談完價格對生活消費的影響,自然而然就形成“生活消費品都是通過不同方式生產出來的,那么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是否也有影響?”這樣的疑問,這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主題。3.教材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1)本課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2)本課難點: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3)確定依據:主要是從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識能力角度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要求確定。三、學情分析:要做到“以學生學為主體”,而非教師的教為主進行教學設計,就要了解學生特點。高一學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1.學習訴求:高一學生不喜空洞說教,喜歡形象生動的直觀思維學習;不喜抽象遙遠,喜歡關注身邊時事;不喜被動灌輸,喜歡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急需有人幫助他們澄清認識,樹立正確的知識及正確的價值取向。2.優點:學生普遍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可塑性強;性格活潑,容易激活;樂于實踐探究。3.不足:(1)由于多元化的社會生活觀念影響,甚至社會生活的負面影響廣泛,導致很多學生是非不明,價值觀需要修正;(2)在學習上習慣于“被動接受“,缺乏深入的探究精神;(3)追求個性,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需要調動;(4)注重書本,實踐能力較弱;(5)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奔波,與社會接觸較少,社會經驗不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進一步發揮學生優勢,修正劣勢,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教法分析:針對學生特點、教材特點,主要采用如下幾種教學方法:1.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展現大量圖文資料,使教學更直觀、更感性;并適當展示相關理論知識基本觀點。2.合作探究教學法。針對教材重點、難點,開展合作探究,充分討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豐富課堂教學,多種討論形式穿插)3.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啟發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4.時事教學法。結合時事進行教學,開拓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理論聯系實際。五、學法分析:針對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教師引導學生主要采用如下幾種學習方法:1.合作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欠缺,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法。通過理論學習,聯系生活實際,由點帶面,進行思維擴散,上升成一般規律性認識;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六、教學過程:1.時事播報:兩名學生上講臺,五分鐘時事播報,教師引導學生評價。2.回顧舊知:(在串講中提問,學生回答)在市場競爭中,價格是如何形成的?3.導入新課:(多媒體,情景導入)人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經常會購買反季節商品,在2006年11月某天,杭州某商場打出“買800立減200”的促銷廣告,引來人們排長隊,瘋狂購物的火爆場面。(展示相關圖片,抓住學生心理,引導思考)提出問題:為什么消費者會這樣“瘋狂”購物?4.探求新知:(1)由學生的回答自然得出結論:價格變動會影響到生活消費。(2)教師提出問題:人們的消費需求是多樣的,不同生活消費品受價格變動的影響程度一樣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說出即可)教師歸納:生活必需品受價格變動的影響程度較小,高檔耐用消費品受價格變動的影響程度較大。(3)(多媒體展示情景)由于受油價變動影響,北京某汽車銷售公司的經理表示出了憂慮。問題:為什么汽油價格上升,會影響到汽車的消費,也會促使各地一些研究所、商家積極研究開發新能源?(學生閱讀教材,同桌間討論思考做答)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也會引起某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價格變化與需求變化之間)互補商品,異向變化,替代商品,同向變化。(3)(多媒體展示情景)加入世貿組織六年以來,中國的汽車市場“烽火不斷”。問題:假如你就是某汽車企業集團的老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如何取勝,請談出看法?探究活動方式:前后桌組成四人活動小組,充分討論、探究,形成結論,最后選派代表,闡明觀點。(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對展現的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對于一些亮點,及時提升,進行思想教育和正確觀念引導)觀點一:價格變化會引起生產規模的調整。(教師引導提升:這體現了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從而保證市場供求的相對平衡狀態。)觀點二:促使生產者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教師引導提升: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人力資源也是重要的資源形式,我們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未來的建設者,必須樹立競爭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與技能,以適應社會競爭,并有所作為。)觀點三:促使生產者不斷生產出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教師引導理論提升: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要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順利轉換,必須圍繞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不斷生產出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歸納:總之,價格變動影響生產體現出了在市場經濟中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指揮、調節著生產與交換等經濟活動,那就是“價值規律”。(強化學生對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基本規律的認識,從而樹立自覺遵循價值規律,按規律辦事的實踐理念。)3.課堂小結與知識整合: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價格的因素,本節課我們又共同研究了價格變動對生活和對生產的影響(提問:價格變動會使生活消費需求受到怎樣影響?學生分別說出對不同生活需求的影響,說出互補商品和替代商品價格變動對彼此需求的影響),作為生產者,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做到這樣幾點:圍繞市場及時調整生產規模;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出高質量的適銷對路的商品(師生共同說出)。(一邊小結知識點,一邊用多媒體顯示出知識板塊之間關系,進行整合)(小結完畢,學生也回答完畢,教師簡單評價)4.隨堂鞏固:(1)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補品。如果市場上甲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條件不變時①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③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5.拓展演練:(多媒體展示“王老漢養雞”的漫畫)針對漫畫所反映的問題,你認為作為商品生產者應該如何應對價格變動,以確保在市場中處于有利地位?試設計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寫出你的研究題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七、評價與反思:這節課是按照45分鐘教學要求和新課程理念進行的一節研究課。本課主要以情景設置為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教師點撥講授,總結歸整,引領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從教學效果來看,基本實現了預設的教學目標,達到教學要求,也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提升。 本節課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教師“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出來,結合具體情景設置引領教學進程,從而抓住了教學點與學習點,使教與學有機統一。同時,也恰當的采用了多種評價形式,如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有效性的評價形式也在一定程度激活了學生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弊端。(1)教師講授顯得較多;(2)在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有點欠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