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過受力分析理解滑輪的省力情況同學們在遇到滑輪或滑輪組問題時,對滑輪及滑輪組的動力或阻力大小判斷有時不知從何下手,本文就此問題希望能指點迷津,幫助同學們正確理解滑輪。一根繩子力相等無論是定滑輪、動滑輪還是滑輪組,只要在同一根繩子上,不管繩子有多長,也不管繩子繞過多少滑輪,繩子上的力總是相等的。如圖1,用定滑輪沿不同的方向提升重物,判斷、、的大小關系。分析 要提起物體,繩子必須對重物施加向上的大小為的拉力,繞過滑輪,不論方向如何,拉力的力臂都是輪的半徑,所以,拉力大小都等于被提起的物體的重力。所以二、滑輪兩邊力平衡滑輪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滑輪受到相反方向上的合力相互平衡。如圖2用動滑輪勻速豎直提升重物,拉力與物體重的關系。分析 不計滑輪重,動滑輪處于平衡狀態,如圖2甲,則即若動滑輪的重量為,如圖2乙,則即下面就利用上面的結論解決有關滑輪的一些問題。例1 如圖3所示的裝置處于平衡狀態,若滑輪重、繩重以及摩擦均忽略不計,則與之比為( )A.1∶1 B.2∶1 C.1∶2 D.1∶3分析 依據一個繩子力相等,每段繩子上受到的拉力都是,動滑輪處于平衡狀態,所以,即∶=2∶1故選B。例2、如圖4用用滑輪組允速拉動水平面上的物體,若所用的拉力F為10N,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分析 根據一根繩子力相等,動滑輪對物體產生3F的拉力,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3F平衡,所以 。例3 如圖5所示的裝置中,當人用力向右拉滑輪時,物體A恰能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3N,忽略滑輪、繩與測力計重及滑輪與軸間的摩擦,則人的拉力F為( )A.3N B.4N C.6N D.8N分析 依據一根繩子所受拉力相等,彈簧測力計對動滑輪的拉力與對動滑輪的拉力都等于3N,動滑輪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例4 用如圖6所示的裝置勻速拉起重為G的物體(不計摩擦、滑輪重及繩重),求拉力F與G的關系。分析 依據一根繩子力相等,滑輪兩邊力平衡,在圖中標出各繩子所受8,有 ,所以,。例5 如圖7,動滑輪重5N,物體G的重量為15N,用力F使物體勻速上升,求所用力F的大小(不計摩擦)。分析 如圖,根據同一根繩子受力相等,標出各繩子所受力,以滑輪為研究對象,再依據滑輪所受力平衡,有。例6 如圖8所示,在忽略滑輪自重和摩擦的情況下,當滑輪平衡時,拉力 。分析 根據每個滑輪上繩子所承受力的特點,在圖上標出每一股繩子所承受力的大小。物體受到的總的拉力是,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所以,即。由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在判斷滑輪或滑輪組的省力或費力情況時,先從動力端入手,依據滑輪兩邊力相等,逐個分析滑輪的受力情況,最后根據力的平衡,得出結論。一、鞏固練習1. 使用定滑輪_______省力.但是__________改變力的力向(填“能”或“不能”)。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_________杠桿,請在圖甲中標出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2.使用動滑輪可以省_______的力,但是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變力的力向。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_______杠桿,請在圖乙中標出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3. 小葉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用200 N的拉力在20S內將重力為 480N的物體勻速提高2m , 若不計摩擦與繩重.求: (1) 動滑輪重; (2)繩子自由端的速度;(3)若再增加150 N 重物,要使物體勻速上升, 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大 4. 如右圖所示,分別利用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勻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都為20N.則:(1)不計滑輪、繩子的重量及摩擦時, 被提升的物體重量分別是:G甲=________N G乙=_________N G丙=_________N G丁=_________N(2)當物體被提升2m時,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分別是:s甲=________m s乙=_________m s丙=_________m s丁=_________m5.如圖甲、乙兩個物體均重10N在F=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動滑輪、繩子的重量,則甲、乙兩物體運動過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別為:f甲=___ _N、f乙=_ _N6.汽車提起礦井中礦石, 若汽車以6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礦石被提升的速度是______.7.用一個滑輪組提升一個重物時.當繩子的自由瑞被拉下4m時, 重物升高了1m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200 N, 不計摩擦與滑輪重量,則物體的重量是__________N.8.用如右圖甲、乙、丙所示的滑輪組分別勻速提起同一個重物時.所用的拉力為F1 ,F2 ,F3 若不計滑輪、繩重及摩擦.則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 )A. F1 < F2 B. F1 > F2 >F3C. F3 > F1 > F2D. F1 = F2 = F3GF1F2F3圖1圖2FF甲乙FFF圖3FF3F圖4bb圖5GG0圖72F2FG圖8FF4F4FFFG2F2F圖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