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否定之否定規律)教育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憶目標(1)辯證否定觀的內涵;(2)辯證否定法的本質;(3)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2、理解目標(1)辯證否定是自我否定;辯證否定觀與書本知識和權威思想的關系;(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3)創新與社會進步的關系;3、運用目標(1)分析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深刻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為什么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創新意識息息相關。(3)列舉實例,運用相關原理,說明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創新推動了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了人類思維和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二、能力目標1、學會用辨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辨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辨證的否定觀并不是否定一切,拋棄一切,扔掉書本,蔑視權威,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敢于懷疑,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見解。2、通過學習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3、培養學生破處落后的思想意識,積極參加創新實踐,勇于突破陳規舊俗,注重研究新情況,敢于提出新問題,大膽尋找新思路的能力。三、德育目標1、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使學生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樹立“創造偉大”的觀念。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對于一個人來說,創新意味著個人的新思路、新見解、新觀念、新境界,創新實現了個人的不斷進步。教學重點難點:1、辯證否定觀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創新促進生產關系及社會制度的變革教學課時安排:2課時【導入新課】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電梯不夠用,于是酒店請來了建筑師工程師研究如何增設新的電梯。專家們一致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每層樓打個大洞,直接安裝新電梯。方案定下來之后,兩個專家坐在酒店前商談工程計劃。他們的談話被一位正在掃地的清潔工聽到了。清潔工對他們說:“每層樓都打個大洞,肯定會塵土飛揚,動工時最好把酒店關閉些日子。’’工程師說:‘‘那不可行,關門一段時間,別人還以為酒店倒閉了呢。”清潔工不經意地說:“我要是你們,我就會把電梯裝在樓的外面。”建筑師和工程師聽了這話,相視片刻,不約而同地為清潔工的想法叫絕。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偉大變革——把電梯裝在樓外。這位普通清潔工對電梯安裝的建議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 (創新思維)【講授新課】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1、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1)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舉例】農作物只有靠新陳代謝的內部矛盾才能生長,如種子發育為植物、雞蛋孵化為小雞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結果。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長的,打碎杯子、踩死蟲子、踩壞草坪、大風摧折莊稼不是不是辨證的否定。事物內部存在著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最初,肯定方面處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事物就被肯定著。但是,在矛盾雙方的斗爭中,否定方面總會由弱變強。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為支配地位,事物就轉化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實現了對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終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內部,是事物內部的否定因素戰勝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課堂探究】P75頁 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探究提示】辯證的否定并不是外力的作用,不是人對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外力對它的否定,更不是外力對事物的毀滅或排拒,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因此,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A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而實現這一過程必須要對舊事物進行否定,否定實現了事物由舊質向新質的飛躍。【舉例】雞蛋孵化為小雞;【舉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舉例】市場經濟否定計劃經濟【舉例】改正缺點;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B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否辯證的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新事物在否定舊事物的時候,并不是把舊事物全盤拋棄,一筆勾銷。舊事物是新事物的母體,新事物從舊事物那里脫胎而來,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繼承了舊事物中的一切積極的有生命力的因素的基礎上發揮起來的。這樣,在新、舊事物之間,就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舉例】社會主義社會否定資本主義社會,拋棄了私有制、生產關系、腐朽的上層建筑,保留了先進的生產力、科技、生產經驗、管理方法。【舉例】雞蛋孵化為小雞,拋棄了外殼,保留了胚胎。【舉例】在數學上,0這個數是解決記數和進位問題而引進的概念,由于它不能表示實在的東西,很長時間人們不把它看作是一個數。認為0是無,是對有的否定。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這種否定不是形而上學的簡單否定,而是具有豐富內容的辨證否定。辨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0是從無到有的必經之路,是連接無和有的橋梁。0又是正數和負數之間的界限,它既否定了任何正數,也否定了任何負數,是唯一的中性數。但它又是聯結正數和負數的中間環節。沒有0,負數就過渡不到正數去,正數也休想發展到負數來。數學中的0是對任何定量的否定。如果沒有這一否定,任何量的發展都無從談起。這個否定不是一筆勾銷,而是揚棄。因為它克服了任何定量的有限性,成為其發展的環節。在現實生活中,0作為辨證的否定,也體現出聯系和發展的性質。如0度不是沒有溫度,而是非常確定的溫度。在標準氣壓下它是水結成冰和冰融化為水的界限,是連接水和冰的重要環節,也是兩者之間發展的環節。在時間的流逝中,0點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刻,它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標志著過去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到來的確定時間。所以,0不是無,而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確定的數字,它在數字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課堂探究】課本第75頁 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我們應當怎樣理解;【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形而上學否定一切的否定觀。我們理解的否定觀是辯證的否定觀,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是主張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就是揚棄。C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揚棄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新事物拋棄舊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并把它作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揚棄體現著事物發展過程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舉例】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曾經出現過一個“無產階級文化派”,他們主張拋棄過去的一切,建立無產階級的數學和天文學,建立無產階級的新鐵路。他們寫道:“為了我們的明天-我們將拉斐爾火葬,我們要把博物館破壞,我們將藝術的花朵加以摧殘。”以上觀點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舉例】對待文化遺產,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正確的方法是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補充】辨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才能向前發展。這種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肯定的東西被否定了,而否定之后產生的新事物也同樣要被內部的否定因素所否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事物的發展出現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證過程。而否定之否定不是肯定階段的簡單回復,而是在新的基礎上的回復和在更高階段上的發展。【舉例】種麥子在適宜的條件下,播下的麥種生根發芽被生長出來的麥苗所否定,這是第一次否定。而經過出苗、拔節、結果,又產生了麥粒,麥粒成熟了,否定了麥苗,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這就完成了種麥子的一個周期。但經過兩次否定后的麥粒,在數量上、質量上都不同與以前了。【舉例】《三國演義》:“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香港、澳門回歸前與回歸后);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優越)(2)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A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B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C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課堂探究】P76為什么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能夠突破傳統療法,提高燒傷治愈率?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探究提示】他們能夠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迷信權威意見,勇于探索,刻苦攻關,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種做法符合辨證否定觀的基本要求。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1)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P77【課堂探究】課本第76頁 有沒有永恒不變的自然和社會狀態 有沒有永恒的不再被豐富、發展的認識和真理 為什么 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還會向前發展嗎 【探究提示】世界永遠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永恒的自然和社會,真理和人的認識永遠不會停下它們的腳步,它們都是不斷地發展的,人類社會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依然會繼續向前發展。A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時代和條件來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任何事物對它內部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就變成沒有存在的理由了。世界處于永恒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來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舉例】奴隸社會讓位于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末期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B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是對現存事物的暫時性方面的理解。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是對現存事物的暫時性方面的理解。C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緊密聯系P77A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B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3)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P77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A關注變化的實際B突破成規陳說C破除落后觀念D注重研究新情況【課堂探究】課本第77頁 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我們常說,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種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明確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敢于懷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認識,才能進步,才能實現創新。我們常說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補充】辯證否定觀對正確認識事物的方法論意義辯證的否定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在考察事物時,必須同時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確地把握事物當前的性質;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確地展望事物發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對待古代文化遺產,要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待外國的東西,要有選擇地吸收,洋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絕,也不能全盤照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大膽地吸收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時對其腐朽的東西給予堅決地批判。二、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l、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舉例】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說:“袁隆平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新時代。” 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將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重大貢獻【舉例】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把人們帶進了信息時代。人們通過聯網的計算機可以在網絡上得到各種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迅速傳送信息。網絡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使得地球變得更小了。表明科學技術的創新對人類社會多個方面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舉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未來的5-10年,將為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成為帶動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1)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2)科學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不是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只有當它被人們運用于生產過程之中,滲透到生產力各實體性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等,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改進生產工具、擴大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每一進步都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A科學技術創新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當今財富增長的真正源泉是思想、智力,科學、技術、生產一體化與同步化,對生產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對勞動者本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勞動者,人們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但現代社會生產力中的勞動者不再被僅僅理解為四肢健全、肌肉發達的人,而是知識化、技能化、富于創造力的人。【舉例】教育(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遠程教學、網上充電)B科學技術創新更新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科學技術的每次重大進步,都使勞動工具發生革命性變革,進而使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舉例】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進儀器、先進治療方式)【舉例】克隆技術、納米技術C科學技術創新開辟了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擴大了勞動范圍。自然界中的許多東西能否進入人們的實踐領域而成為勞動對象,同樣取決于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舉例】廢物的再利用、太空星體(太空抗癌藥物的研制)【課堂探究】課本第78頁 想一想,技術創新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科技創新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變化和發展。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1)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舉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2)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舉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涌現出的新事物如承包制度、股份制、租賃消費、新的就業大軍(月嫂、搬家公司)【課堂探究】課本第79頁 運用所學原理說明制度創新的意義。【探究提示】理論創新,能夠帶來制度的創新和變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新理念,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帶動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轉向,從而活躍了社會主義的市場,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繁榮發展。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1)創新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課堂探究】課本第79頁 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是什么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 為什么 【探究提示】通過列舉不同的實踐活動相對應的三種思維方式,說明實踐方式決定人的思維方式,實踐創新推動著人類思維方式的改變。創新推動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思維方式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由人的實踐方式決定的。不同的實踐活動決定著思維活動的不同性質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內容。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類認識的對象和范圍日趨廣闊,使得人類思維的性質和水平不斷更新和提高。(2)創新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舉例】京劇被視為國粹,也是國戲,是中國最主要、影響最廣泛的劇種,不僅深受國內觀眾的喜愛,也深深吸引著海外的觀眾。它的前身是清朝初年流行于江南地區的徽班,清朝乾隆年間進入北京參加乾隆皇帝80壽辰慶祝演出。后來四大國班陸續進京,后世把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班進京成為著名的“四大徽班進京。”徽班成長發展的過程就是它向京劇嬗變的過程,唱、念、做、打表演體系逐步完善。光緒年間京劇之名確立。【舉例】《離騷》《九歌》直接取材于遠古時代人民群眾創作的神話和傳說。《水滸傳》《三國演義》是在民間口頭文學基礎上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課堂探究】課本第79頁 你還能舉出哪些推動人類文化進步的創新事例 【探究提示】除了所列舉的文化名著外,其他更多的文化產品,如雕塑、建筑、電影、藝術等也都屬于文化進步的標志。人類文化的發展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社會主義文化也不例外。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繼承中國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從而形成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3)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是對真理的發展,沒有創新,我們就失去了追尋真知的可能;創新是對實踐的推進,沒有創新,我們就不能在變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辨析題】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了創新意識,必然推動社會的發展。【答案提示】1、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要推動社會發展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正確的。2、但創新意識必須付諸實踐,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尊重客觀規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發展。認為有了創新意識,必然推動社會發展是片面的。【歸納本課】1、辯證否定觀的內涵和實質2、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有哪些要求?P763、如何理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3點)P78-79黑體字4、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P785、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從哪些方面努力?P7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