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題偉大的改革開放學習目標改革開放背景歷程意義趨勢開端主體核心素養體現1.政治認同: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發展成就,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相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科學精神:通過對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解讀,知道改革開放是一個過程,是“持久戰”,理解“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公共參與:學生自行查詢、感悟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偉大成就、巨大變化,感悟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觀看視頻結合視頻和所學知識,思考當時中國的出路在哪里。一、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二、開端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探究一根據視頻和查閱的資料,探討: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什么決議?有何意義?我們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們的改革,實質是在改什么?二、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的決議: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二)會議的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二、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二、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四)我國改革的實質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而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三、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南方講話和十四大十八大以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探究二自主學習教材32頁和33頁相關知識,小組合作整理:在改革開放三個階段,其“改革”的措施和“開放”的措施分別有哪些?三、歷程1.改革方面:農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一)第一階段三、歷程2.開放方面:(一)第一階段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0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88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1990年三、歷程1.改革方面: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二)第二階段三、歷程2.開放方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二)第二階段三、歷程1.改革方面: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第三階段三、歷程2.開放方面: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三)第三階段三、歷程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78年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1992年南方講話和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三、歷程總結歷屆三中全會,都提出了很重要的改革措施!改革開放的意義探究三感悟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并談談:創造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重要力量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是?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四、主體1.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2.主體力量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個經驗的取得和積累,都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創造。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鼓掌向受表彰人員表示祝賀五、意義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語2008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1990年11月的深圳。1981年正在興建中的廣東深圳蛇口工業區。2018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六、趨勢六、趨勢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7年12月31日,習近平發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本課小結改革開放背景歷程意義趨勢開端主體決議意義主要矛盾改革實質改革方面開放方面領導核心主體力量(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論述,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闡述了堅持改革開放對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意義。()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①改革開放能夠消除我國存在的社會矛盾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③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經濟政治體制和社會基本制度④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練一練1978年黨的十ー屆三中全會,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遭受挫折的歷史教訓,果斷決定轉移工作重點,實行改革開放,明確提出“必須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航程,奏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樂章。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運用所學知識,比較改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練一練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改革開放的背景.mp4 02十一屆三中全會一瞥.mp4 03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mp4 04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mp4 05改革開放的意義.mp4 06中國要擴大開放.mp4 3.1偉大的改革開放.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