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3.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設計【課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教材分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課的第二框,是經濟生活“三觀”之一——消費觀。通過學習常見的消費心理和正確的消費原則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生活中的消費行為,透過現象看到經濟本質,在生活中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學情分析】學生對于消費心理和消費原則的了解比較多,只是運用經濟理論去分析消費行為的能力相對較弱。當然本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所以教學環節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社會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結合學生的閱歷,探究活動要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四種常見的消費心理的特點,正確評價它們;理解正確的消費原則。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過展示成果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和自我表達能力;通過對影響價格的因素及價值規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增強理論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常見的消費心理和正確的消費原則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生活中正確分析生活中和消費有關的經濟現象,透過現象看到經濟本質,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科素養】政治認同:支持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堅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正確理解常見的消費心理和正確的消費原則的基本理論,運用經濟生活的基本理論分析經濟現象。法治精神:依法參與經濟生活。公共參與: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教學重點】消費心理及消費原則【教學難點】區分四種消費心理,掌握正確對待四種消費心理的態度。【教學方式】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等【課前準備】四種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直播帶貨及斷舍離的資料;教學PPT;等【教學過程設計】程序設計學習環節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預設)媒體運用課堂預習列出預習問題提出預習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結合已有知識,找出預習問題的答案。預習內容較多,要留足時間,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最好是繪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根據PPT展示的問題,在課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會速讀課本的同時找準課本關鍵信息。對找到的信息進行整合,繪制記憶表格或者列出知識要點。多媒體基礎知識1不同消費心理的表現、特點、評價和態度2.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四條)根據課前分組情況,依次邀請每組的發言人,展示該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檢驗預習效果。每組的發言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其他組同學的補充或者異議在該組發言結束后進行,時間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體情況延長時間,總時長要調控好。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為發言人,展示本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其他未展示的同學認真觀看,待發言人結束發言后,對發言同學的發言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電子展臺合作探究探究一:你知道“直播帶貨”嗎?你買過“主播們”推介的商品嗎?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探究二:“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你有過“斷舍離”的想法嗎?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斷舍離”的看法。探究三:我們要理智選擇商品,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有人說,那我不消費就好了啊,反正也要“適度消費”和“勤儉節約”。你是怎么看這一觀點的?提示:能實現消費者、企業、相關產業行業多方共贏是直播帶貨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直播間購買商品,不僅價格更便宜,還能節省大量挑選試錯的時間和成本。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借用明星或網紅直播帶貨,能迅速增加品牌曝光度,以及產品轉換率,從而加快資金循環速度,拓寬營銷渠道,提升銷售效率。在疫情期間,直播帶貨在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扶貧領域也表現不俗?! ?br/>直播帶貨也存在主播夸大和虛假宣傳、頁面掛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鏈接等問題意見較多,質量保障、支付安全和售后服務等問題。總之,我們在選擇是否購買直播商品時,要結合自己的時間情況,認真理智地進行選擇。提示:當斷則斷。提示:我們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商品。“適度消費”和“勤儉節約”并不是要求我們節制消費,而是根據經濟承受能力進行消費,是倡導我們不忘本來,艱苦奮斗,為國家做貢獻。根據探究問題,和本組內的同學展開討論,然后自己組織好答案,將答案草稿或者邏輯線羅列在草稿紙上,根據提問順序,展示自己的答案。多媒體體系形成多媒體課堂實戰1.由猿輔導教育贊助播出的《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熱播以來,猿輔導教育市場迅速打開,不費吹灰之力就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主要是利用了消費者的(A)A.從眾心理B.求異心理C.攀比心理D.求實心理2.“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得意須盡歡、女人要學會取悅自己”是近年“精致主義者”的流行語,然而瀟灑的“買買買”的背后是債臺高筑。央視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的數據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797.43億元,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6.98萬億元,90后負債平均達月收入的18.5倍,按平均工資6917元計算,平均負債12.79萬元。這表明(C)①年輕人要追隨大眾文化的消費潮流②要量入為出,理性消費③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移動支付是浮夸性消費的助推器④沖動、非理性的消費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消極影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行為經濟學中的“稀缺心理”,指只看到蠅頭小利而壓縮必要消費開支,反而因小失大的行為。例如,為了省錢選擇低劣食品導致疾病,反而損失更多醫療費用。這啟示我們(D)A.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醫保水平B.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C.企業要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D.堅持適度消費做理性的消費者4.近年來,針對大學生的詐騙案件頻發,校園貸也屢屢爆出巨額借貸無法償還的新聞。某項調查顯示,超半數大學生認為“不欠債、不貸款才是最好的消費方式”。下列對此觀點評價正確的是(B)①否定了適度舉債對提高個人消費水平和質量的意義②是一種科學、理性的消費觀,有利于降低生活風險③貸款消費就是超前消費,作為沒有收入支撐的大學生不宜介入④是否貸款消費要充分考慮自身經濟承受能力,防止消費走向極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多媒體板書設計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常見的消費心理正確的消費原則板書課后提升練習冊對應習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