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族交往與融合專題復習6-2:利用多種資料,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有關史實的分析、探討,了解中國農牧文化的碰撞、融合過程,理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2、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研討、史實分析、談話引導等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比較、歸納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民族大融合的過程,樹立民族平等、團結與共同繁榮的觀念。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中國農牧文化的碰撞、融合過程。教學難點:如何從歷史史實中分析、得出正確的歷史結論、觀點。四、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五、教學過程(一)話題導入:史實“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候盡西來。” ――唐 李白《古風》(1)“秦王”指誰?“掃六合”指什么?其時間和結果分別是什么?(2)“秦王”在民族關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據此請歸納秦朝對少數民族的態度。以上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二)史海探究探究一史實一: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今雁門山),進攻太原,以巧計誘帝于平城……帝被圍七日……得脫……--《史記·匈奴列傳》史實二:衛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余級……”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首虜十一萬余級……”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史實三:“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勿得相詐相攻。” --《漢書·匈奴列傳》 史實四:“昭君出塞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聲,黎庶無干戈之役。” --《史記·匈奴列傳》(1) “高帝”是誰?這一史實發生在什么時候?“高帝”被圍白登之后對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2)依據史實,說說漢朝對匈奴的民族政策變化情況。(3)結合史實四分析“昭君出塞”有何作用?作用:昭君出塞使北方邊境安定,社會生產發展,匈奴與漢朝友好相處。探究二史實一:魏主下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史實二: (1)“魏主”是誰?史實發生在什么時期?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請依據史實概述改革的措施。(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此次改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為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歷史作出了貢獻,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實三:漢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老百姓以魚米為食。那時的生產技術比較落后,百姓雖沒有什么積蓄,但也少有挨餓受凍之人。 --《史記》史實四:南朝前期江南是繁榮昌盛的地方,民戶越來越多,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努力耕種。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 --《宋書》你認為出現上述史實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種景象會帶來哪些影響?北方人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極大地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古代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探究三史實: 他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曾得意地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資治通鑒·唐紀十四》他是誰?結合史實說說他采取了怎樣的民族政策?這種 民族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探究四 請從課本中找出說明這一現象的具體史實。上述史實共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么現象?這種現象對當時社會有何影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商業繁榮、人民生活情趣無限、科技發展達到頂峰等。元朝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設立清朝民族政策延伸:思品考點3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探究五:閱讀下圖,回答問題:①青藏鐵路示意圖 ②《藏人的暢想》(1)請在圖一中用斜線將西藏自治區畫滿,并回答該地區處于我國地勢第幾級階梯。(2分)(2)元朝和清朝時期我國對西藏地區是如何進行管轄的(各舉一例)?當前我國在該地區又實行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4分)(3)結合圖文,運用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能建成青藏鐵路?(至少兩點)(4分)(4)請為《藏人的暢想》續寫一句話。(友情提示:從“青藏鐵路建成后將給西藏帶來哪些好的變化”作答。)(2分)參考答案:(1)斜線畫在圖中(1分);第一級階梯(1分)。(2)賜予“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封號;規定達賴、班禪冊封制度;設立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等。任寫一點即可。(2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分)(3)①經濟實力的增強;②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③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④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⑤建設者的奉獻精神和堅強意志等。任寫兩點即可,每點2分。(4分)(4)如經濟快速發展、對外交流加強、旅游業更加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等。(2分) (三)課堂感悟 我思、我悟、我得(提示:可從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角度思考) (四)總結與鞏固中國的統一,實際上是中國農牧兩大民族的統一;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是農牧兩大民族文化的交融結合;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里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高原鐵路。(共11張PPT)涉及考點13.了解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概況(a)18.說明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及影響(b)22.梳理秦統一后的王朝更替或并存的時序(b)23.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理解其影響(b)24.說明元朝和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b)史實“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候盡西來。”――唐 李白《古風》(1)“秦王”指誰?“掃六合”指什么?其時間和結果分別是什么?(2)“秦王”在民族關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據此請歸納秦朝對少數民族的態度。以上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秦朝●秦始皇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什么?有何深遠影響?西漢●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是哪一皇帝在位時期?在對待匈奴問題上他的重要貢獻是什么?這一事件有何深遠影響?西漢疆域●依據圖片,說明西漢時期在西北、南方、西南地區,民族融合是如何實現的?史實一: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今雁門山),進攻太原,以巧計誘帝于平城……帝被圍七日……得脫…… --《史記·匈奴列傳》史實二:衛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余級……”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首虜十一萬余級……”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史實三:“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勿得相詐相攻。” --《漢書·匈奴列傳》 史實四:“昭君出塞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聲,黎庶無干戈之役。” --《史記·匈奴列傳》(1) “高帝”是誰?這一史實發生在什么時候?“高帝”被圍白登之后對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3)結合史實四分析“昭君出塞”有何作用?(2)依據史實,說說漢朝對匈奴的民族政策變化情況。史實一:魏主下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史實二: (1)“魏主”是誰?史實發生在什么時期?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請依據史實概述改革的措施。(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此次改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北魏史實: 他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曾得意地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資治通鑒·唐紀十四》●他是誰?結合史實說說他采取了怎樣的民族政策?這種民族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唐朝北宋●與北宋并存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是:遼( 族)、西夏( 族)、金( 族)●由少數民族建立并統一的的朝代是:元朝( 族)、清朝( 族)清朝●清朝統治者在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是什么?●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列舉我國古代統治者維護民族團結的政策兩例。●對比兩圖,說明兩幅圖的關系?●清朝前期的鞏固利益于統治者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請用史實說明清統治者為維護民族團結的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民族交往與融合專題復習.ppt 民族交往與融合專題復習題.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