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4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4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體系構建
前掛后聯
1.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分析國家根據形勢作出某項決策的原因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所以要根據社會形勢作出新的決策。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所以要通過制定正確的決策來推動社會發展。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所以要改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改革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
(4)社會發展是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非對抗性決定了其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5)其他角度:主要是結合決策的具體內容來分析,如涉及民生問題的,要調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等知識;涉及價值觀問題的,要調動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等知識。
2.如何運用人生價值的知識分析問題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這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另外,應與時俱進,使價值判斷、價值選擇跟上時代的步伐。
(3)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我們應該積極為社會作貢獻。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要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創造主觀條件: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特色專題 體現類主觀題解法
“體現”類設問往往以“體現”“反映”“蘊含”等詞語為題眼,要求學生分析材料中所體現的有關經濟、哲學或政治、文化道理。其設問的基本模式有兩種,一是“××(指材料)是如何體現××(指經濟、哲學或政治、文化道理)的”,二是“××(指材料)體現了哪些××(指經濟、哲學或政治、文化道理)”。第一種設問模式的指向比較單一,在設問中明確了所要“體現”的知識,要分層展開、具體化;而第二種設問模式的指向相對比較開放,一般有“哪些”兩字出現,應指出觀點,往往兩個以上?!绑w現”類設問實現了背景材料和基礎知識的有機結合,既能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又能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求學生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體現”類設問的解題,關鍵有三點:
一是明確知識。即要明確設問中所體現的知識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觀上準確到位,宏觀上整體把握?!啊痢?指材料)是如何體現××(指經濟、哲學或政治、文化道理)的”這類設問,易于從微觀上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把握;而“××(指材料)體現了哪些××(指經濟、哲學或政治、文化道理)”類設問更側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宏觀把握。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可先把相關知識在草稿紙上做出簡要羅列,也可打腹稿。
二是研究材料。要詳細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層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話。
三是比較分析。對先前所羅列的知識與材料的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弄清材料體現了哪些知識,或哪些知識在材料中得到了體現,找到一一對應關系。
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再把有對應關系的知識點和材料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組織成答案。
(2020·貴州畢節梁才學校期中)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馂陌l生后,州、縣兩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投入689人實施滅火作業。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30名撲火人員失去聯系。4月2日,一份沉重的名單公布,人們用最悲痛的方式記住了30位英雄的名字。黑框白底定格的30幅遺照里,有兩名22歲的贛州籍消防隊員丁振軍、古劍輝。丁振軍是在于都五中就讀的初中、高中。他在學校積極向上,學習刻苦,為人誠懇,善于團結同學,高中階段學習體育專業,肯吃苦善鉆研,各方面表現突出,多次被評為“優秀團員”、“三好學生”。兩位贛州的英雄,他們的忠誠和熱血,已經化為永恒。讓我們致敬英雄。
運用實現人生價值的有關知識,談談兩位英雄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
答案?、偃说膬r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兩位英雄在森林消防工作,英勇救火,正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人的價值只有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兩位英雄在火災面前做出了正確選擇。③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丁振軍在中學階段就刻苦認真表現突出體現了這點。④兩位英雄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解析 本題考查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屬于措施類試題。針對材料中英雄們為了國家集體的利益而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可從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的角度作答。
1.(2020·浙江東北聯盟期中)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這一大型美食文化紀錄片講述了人與美食背后的溫情故事。節目攝制組足跡遍布全國
20多個地區,拍攝地點多達
115
處,調研采訪人物
300
多人,拍攝美食達
400
多種。在創作上,該紀錄片共8集,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節目內容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從群眾視角出發,由百姓自己講述屬于自己的“美食故事”,贏得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熱播,吸引人們開始瘋狂搜尋其中的美食,一部紀錄片拉動了龐大的消費,同時傳遞著千年的中華傳統美食文化并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
運用《生活與哲學》中“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相關知識,分析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創作和傳播過程。
答案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舌尖上的中國》創作素材的源泉。②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舌尖上的中國》由百姓自己講述屬于自己的“美食故事”是人民群眾直接創造的精神財富。③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文藝作品要從群眾視角出發,深入群眾,講述百姓故事,才能贏得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歷史的主體、文化創新作用等知識。從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舌尖上的中國》創作素材的源泉。《舌尖上的中國》由百姓自己講述屬于自己的“美食故事”,說明人民群眾可以直接創造精神財富。因此文藝作品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就必須從群眾視角出發,深入群眾,講述百姓故事,才能贏得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2.(2019·福建廈門雙十中學期中)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引領人民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我國天文事業長期落后于西方,主要受制于望遠鏡設備。20世紀90年代,南仁東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投身祖國天文事業,提出建設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歷時十二年,足跡幾乎遍布西南大山,歷盡艱險,最終在貴州平塘找到最適合FAST建設的臺址。面對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核心技術遭遇封鎖等難題,南仁東團隊頑強拼搏,歷經近百次失敗,最終完成技術攻關。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追授南仁東“改革先鋒”稱號。
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從南仁東團隊自身角度,分析他們成功筑夢的原因。
答案?、偃说膬r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價值觀對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具有導向作用。②南仁東團隊堅定理想信念,心系祖國、胸懷夢想、不忘初心;扎根實踐,深入工程選址、科研和建設第一線;歷盡艱辛仍頑強拼搏、堅毅執著。
解析 本題考查價值觀的知識,屬于體現說明類主觀題,可從南仁東團隊自身角度,分析他們成功筑夢的原因,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思考分析?!叭说膬r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價值觀對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具有導向作用。”屬于理論知識;材料中“南仁東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投身祖國天文事業,提出建設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闭f明南仁東團隊堅定理想信念,心系祖國、胸懷夢想、不忘初心;“足跡幾乎遍布西南大山,歷盡艱險,”說明扎根實踐,深入工程選址、科研和建設第一線;“歷經近百次失敗,最終完成技術攻關?!闭f明歷盡艱辛仍頑強拼搏、堅毅執著。
PAGE
-
4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考點考情
1.人生價值(三年3考)①價值和價值觀 ②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三年2考)①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蹆r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軆r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三年3考)①價值的實現方式?、趥€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考向分析
1.從內容上看,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的實現方式等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考查較少。2.從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并重。選擇題往往以漫畫、古詩文、名人名言為考查背景,非選擇題往往以熱點材料為背景。
考點一
價值和價值觀
1  價值
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2  人的價值
含義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內涵
①社會價值: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自我價值:在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對自我的滿足
特點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評價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如何分清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
比較
人的價值
物的價值
構成雙方
都是人,涉及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
滿足主體需要的方式
以個人創造出物的價值來滿足主體的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
以自身因素或屬性來直接滿足主體需要,是被動的、無意識的
價值關系
復雜,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滿足他人的需要,又有自身的需要
單一,是需要與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
地位


注意: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這是人的價值與一般物的價值的最根本區別。
3  價值觀
1.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價值在于享受價值,在于社會對個人的滿足。(×)
剖析:這是對人的價值的錯誤理解,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價值觀對人生與社會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剖析: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才對人生與社會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3.獲得的回報越多,人生價值越大。(×)
剖析: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不在于回報的多少。
4.人生的真正價值是貢獻與索取的統一。(×)
剖析:人生價值是貢獻與索取的統一,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5.價值觀具有正確導向作用。(×)
剖析:正確的價值觀才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6.價值觀念決定人的行為選擇。(×)
剖析: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對認識、改造世界的活動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指導而非決定作用。
易混點:錯誤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都有導向作用,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價值觀。不同性質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不同,正確價值觀起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價值觀起消極的導向作用。另外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不能理解為決定作用。
[矯正訓練] 社會發展猶如列車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驅動,而正能量的積聚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微貢獻”。這告訴我們(  )
A.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個人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條件
B.社會是個人組成的社會,社會發展離不開個人的付出
C.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對社會和人生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D.只有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答案 B
解析 從題干可以看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貢獻,B符合題意;A強調個人離不開社會,不符合題意;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起阻礙作用,C觀點錯誤;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D是片面的。
命題點1 價值和價值觀
1.(2017·全國卷Ⅱ)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上述論斷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
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真理觀?、谟姓_的價值觀引導,就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 ③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茏顝V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這表明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價值觀不能決定真理觀,且材料體現的是真理觀影響價值觀,①錯誤;只有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可能有正確的價值觀,②錯誤。故答案選D。
2.(2017·全國卷Ⅲ)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些論述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
①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诶硐胄拍钍菍崿F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芾硐胄拍钍欠駡远ㄈQ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價值觀。由材料可知,習近平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行為的“總開關”,體現了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①②正確;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其正確與否的標準,③錯誤;理想信念是否堅定與文化水平高低沒有必然關系,④錯誤。故答案選A。
3.(2016·天津高考)2016年新學期開始,浙江多所大學的學生社團共同發起了“螞蟻助學計劃”,發動大學生每月捐出2元錢,50個大學生組成一個“蟻窩”,資助一個螞蟻寶寶(貧困地區小學生)。三月份,他們已經用875位大學生的捐款,資助了安徽省17名“螞蟻寶寶”。這些大學生的行為啟示我們(  )
A.價值觀對人的成長有促進作用
B.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C.滿足他人需要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D.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人生價值。大學生的助學行為幫助了貧困地區的小學生,為社會作出了貢獻,這表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D正確。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人的成長,故A錯誤。B與題意不符。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故C錯誤。
命題點2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4.(2019·北京高考)清掃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區勞動,果蔬種植、木工制作、機床操作等學農學工實踐,“醫生”“博物館講解員”等職業體驗……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在不一樣的學習中收獲成長。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  )
①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②提高勞動技能,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蹣淞⒙殬I平等觀,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軜淞⒄_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光榮屬于勞動者,①④正確。②③強調勞動教育的作用或要求,并不是題干中所述的勞動教育的目的,排除。
[解題指導] 正確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都有導向作用,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價值觀。
(2)不同性質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不同,正確價值觀起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價值觀起消極的導向作用。
(3)不能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理解為決定作用。
5.(2016·全國卷Ⅱ)1708年,清政府組織傳教士繪制中國地圖。歷經10年成功繪制的《皇輿全覽圖》已達到很高的科學水平,卻一直被作為密件珍藏于內府。反之,參加測繪的傳教士把資料帶回西方后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中國地理的了解超過中國人??梢姡痘瘦浫[圖》價值的實現(  )
①以對其價值的真理性認識為前提?、谌Q于其科學內容適用范圍的擴大?、凼艿饺说乃季S方式和價值觀的制約?、芤云淇茖W內涵的不斷發展為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皇輿全覽圖》價值的實現取決于主客觀因素,不單取決于其科學內容適用范圍的擴大,另外其價值的實現也不以其科學內涵的不斷發展為條件,故②④說法錯誤。清政府和傳教士對待中國地圖的不同做法表明《皇輿全覽圖》價值的實現以對其價值的真理性認識為前提,其價值的實現受到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制約,故①③正確。應選B。
6.(2018·全國卷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開國將軍甘祖昌,參加過井岡山斗爭、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榮獲過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
長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戰友約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設,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革命勝利后,曾經的誓言讓他心中的鄉愁越釀越濃。1957年8月,他主動辭去軍隊領導職務,秉持“共產黨人不能享清福,要艱苦奮斗一輩子”的信念,舉家回到家鄉沿背村務農,他把70%的工資捐給了家鄉的建設事業,有關部門按照規定要給他蓋房配車,被他一一拒絕。他領著鄉親們修水利,建電站,架橋梁,綠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項項利民工程幫助村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給妻子和兒女的唯一遺產是三枚勛章。
將軍農民的事跡被編入小學課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習近平高度評價甘祖昌將軍的艱苦奮斗精神。強調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1)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體現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情懷的。
(2)班級擬舉辦學習甘祖昌精神演講會。請圍繞“青春、奮斗”的主題列出演講提綱的三個要點。
答案 (1)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導向,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影響改造世界的活動。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畢生精力。
(2)(示例)志存高遠,樹立崇高理想;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增長本領;弘揚革命精神,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國,在奉獻社會中實現青春理想。
解析 第(1)問,考查價值觀的知識,主要包括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人生的重要向導)。在把握教材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甘祖昌的事跡展開論述即可。第(2)問屬于開放性試題,所答符合題目要求,內容正確,形式新穎即可。
7.(2016·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郅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
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
答案 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受錯誤價值觀驅動,否認英雄的言論歪曲了歷史,遮蔽了真相,導致人們思想的混亂。只有尊重歷史,堅持真理,樹立和弘揚正確價值觀,才能抵制否認英雄的謠言,消除其影響。
解析 本題運用價值觀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首先要答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的相關知識;然后說明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是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并說明其危害;最后說明我們應該怎么辦。
考點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內涵
①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斷,稱為價值判斷。
②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就稱為價值選擇。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
比較
社會歷史性
階級性
主體差異性
內涵
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
要求
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價值觀念與時俱進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明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3)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4)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
①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②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1.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剖析: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所以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剖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往往因人而異,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其客觀標準,其客觀標準在于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是否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只要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就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剖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兩條標準,一是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二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只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而忽視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會導致“好心辦壞事”。
4.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標準是最高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追求。(×)
剖析: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的價值標準,維護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價值追求。
5.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所以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剖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具有主體差異性,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客觀標準,不因人而異。
易混點:錯誤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實質、關系和特點
  ①實質: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屬于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②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
③特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主體差異性,在階級社會才具有階級性。
[矯正訓練] (2014·安徽高考)下圖漫畫揭示的哲理是(  )
①價值判斷超越社會歷史條件?、趦r值判斷應基于價值選擇?、蹆r值判斷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④要用正確價值觀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題以漫畫為背景,考查價值判斷、價值觀的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①“超越社會歷史條件”說法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建立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的,②錯誤;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等不同,價值判斷往往因人而異,③正確;漫畫左側的人只注重物質富足而輕視精神進步,啟示我們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人生,④正確。故答案選D。
命題點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2018·全國卷Ⅰ)在高鐵時代,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2016年運送旅客約3000萬人次。運營近半個世紀的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種做法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  )
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 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壅_的價值選擇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軆r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們的利益的差異導致了價值觀的差異,①表述錯誤。人們在正確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價值選擇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判斷的合理性,④表述錯誤,③正確。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②符合題意。故選C。
2.(2015·全國卷Ⅰ)2014年,日本方面認為美國某出版公司出版的教科書《傳統與遭遇:環球視角看過去》中有關“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內容與其立場“有出入”,要求修改。鑒于教科書中的內容和歷史事實相符,該書作者明確拒絕了日方的“請求”。由此可見(  )
①尊重歷史事實是形成正確價值判斷的前提?、趦r值判斷因具有主體性而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蹥v史事實隨價值判斷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軆r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深受歷史觀的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日方罔顧基本事實,在此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是錯誤的,①正確;②錯誤,價值判斷具有主體差異性,但只有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才是正確的;③錯誤,歷史事實是客觀的,而價值判斷是主觀的,客觀事實不會隨著主觀判斷的改變而改變;價值觀對人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在不同價值觀指導下,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故④正確。故選B。
3.(2016·海南高考)油畫作品《父親》曾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在一個陰雨綿綿、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掏糞。這份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  )
①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趦r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 ③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苤挥写_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大年三十,畫家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掏糞,這種辛勤勞作的場景激起了他的創造欲望,并最終完成了畫作,這說明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①正確;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標準,在于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錯誤;正確的價值選擇要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基礎,③錯誤;畫家深深感受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并將農民作為自己畫作的題材,這說明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④正確。故選B。
4.(2016·浙江高考)2016年年初,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查處了一批傳播淫穢色情、謠言、暴恐、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的網站。這一凈網行動的哲學依據有(  )
①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诓煌再|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蹆r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人的各種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儆^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故④錯誤。在網上傳播違法信息會危害社會,這表明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故②③正確,應選C。
5.(2017·江蘇高考)近年來,“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當今科技發達,物質資源豐富,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很多人終日沉浸于網絡,漸行漸遠地偏離了心靈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仿佛是物質和技術構筑的叢林里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有些青少年認為,有了高科技電子產品,就不需要“詩和遠方”。請運用價值觀的道理對此觀點加以分析。
答案 該觀點是片面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因人而異,具有社會歷史性。題中觀點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物質滿足的過分追求。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們應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將物質富足與精神追求結合起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由設問的知識范圍“價值觀”并結合材料中的“沉浸”“偏離”等關鍵信息可知,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與社會歷史性特點、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角度切入分析作答。
考點三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  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實現人生價值
具體做法
根本途徑
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條件
客觀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主觀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人生價值能否實現,不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條件。人生價值能否實現,取決于個人在實踐和勞動中對社會的貢獻。
2  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哲學依據
(1)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
(2)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尊重勞動是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勞動是尊重人民群眾社會實踐主體地位的要求。
(4)尊重勞動是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的必然要求。
(5)①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意味著他為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貢獻就越大,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②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③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1?強調只要個人奮斗就能實現人生價值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人的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個人奮斗,但“個人奮斗”與“自我實現”必須以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為前提。
?2?機遇對實現人生價值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它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首要?或決定?條件。
?3?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不是社會提供良好的條件,而是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4?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備相應的主客觀條件。
1.只要個人努力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剖析:人生價值的實現,既包括主觀條件,又包括社會歷史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社會提供的一定的客觀條件,僅僅靠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個觀點割裂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片面夸大了個人努力的作用。
2.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客觀條件。(×)
剖析: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備相應的主客觀條件。
3.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剖析: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4.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剖析: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滿足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說明滿足和發揮了主觀條件,但缺少客觀條件的基礎仍然不能實現人生價值。
5.人生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定會成為現實。(×)
剖析: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但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易混點一:錯誤理解實現價值的途徑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矯正訓練1] 漫畫《幸福》(原作者:畢傳國)啟示我們(  )
A.為了個人幸福,可以犧牲大家的幸福
B.為了大家的幸福,就得犧牲個人幸福
C.要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幸福
D.要在追求個人幸福前提下兼顧大家的幸福
答案 C
解析 個人幸福和大家的幸福分不開,強調的是要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幸福,應選C。A、B、D說法均不正確。
易混點二:夸大個人主觀條件在人生價值實現中的作用
  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個人的主觀條件,但不能夸大為決定性因素。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個人在實踐和勞動中對社會的貢獻。
[矯正訓練2] 被老百姓譽為“太行新愚公”的時代楷模李保國教授,把科技扶貧視為自己的理想,把農民急需的技術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山上,讓技術長在泥土里,扎根太行致力于綠山和富民?!疤猩降母咐相l親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李保國的言行說明(  )
①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條件?、谡_的價值取向必須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③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真正價值的根本途徑和必經之路 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個人素質會實現事業的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條件,①錯誤;“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山上,讓技術長在泥土里,扎根太行致力于綠山和富民”,說明正確的價值取向必須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真正價值的根本途徑和必經之路,故②③符合題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事業的成功,④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
命題點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2019·江蘇高考)“軟世代”是近年來出現的青年群體,意指在發達的消費社會,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都綿軟無力。如果讓你去勸導他們,下列道理比較合適的是(  )
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诿撾x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圩叱鲎晕业男√斓?,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軐崿F人生價值必須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軟世代”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不愿意出去工作,要勸導他們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進入社會,投身于勞動和奉獻,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①③符合題意?!败浭来比狈M取心,宅在家里啃老,并沒有個人奮斗意識,②不符合題意?!败浭来痹诩掖蛴螒颉⒖欣?,享受了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但他們并沒有創造價值,④不符合題意。
2.(2019·浙江高考)“最美退役軍人”平時說得最多的是“社會需要我,百姓需要我”。從軍期間,他們保家衛國,為國防建設作貢獻;退役之后,他們繼續奮戰在各行業,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白蠲劳艘圮娙恕钡难孕懈嬖V我們(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谀芰ψ吭降娜烁锌赡軇撛斐鲎吭降娜松、凵鐣峁┑目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苤挥性趧趧又胁拍軇撛旌蛯崿F人生價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最美退役軍人”無論在哪里,都堅信“社會需要我,百姓需要我”,都能夠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①正確;他們繼續奮戰在各行業,為社會發展作貢獻,說明了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④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最美退伍軍人內心中的信念激勵他們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沒有提到能力的卓越,也沒有提到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對他們的影響,②③排除。本題選D。
3.(2018·全國卷Ⅱ)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這是因為(  )
①奮斗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趭^斗能減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與困難?、蹔^斗能讓理想擺脫條件制約而變為現實 ④奮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條件影響而獲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人生價值的實現的相關知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是因為奮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條件影響而獲得成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①④正確;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與困難都是客觀的,通過奮斗并不會使之減少,②錯誤;人的主觀能動性受客觀條件制約,奮斗能使人有效利用客觀條件,但不能擺脫客觀條件的制約,③錯誤。故本題選B。
4.(2017·北京高考)
上面為某報刊登的一則新聞,對該新聞理解正確的有(  )
①根據市場需求設計產品體現了同學們對市場動態的把握?、谖幕瘎撔碌脑慈莻鹘y文化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弁瑢W們的成功體現了思想道德修養在個人成長中的首要作用?、芡瑢W們在奉獻社會中鍛煉了能力,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生產經營、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中學生設計出蜜蜂雞、民族雞、粉萌雞、項鏈雞等玩偶雞,在廟會上格外受歡迎,這說明同學們正確把握了市場動態,設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①正確;中學生銷售創意萌雞的所有收入都將提供給西部貧困地區的中學,這說明同學們在勞動與奉獻中既鍛煉了能力,又實現了人生價值,④正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②錯誤;思想道德修養在個人成長中有重要作用,但非首要作用,③錯誤。故答案選B。
5.(2017·海南高考)閱讀材料,完成問題。
時代楷模李保國教授把科技扶貧視為自己的理想,為山區發展奉獻畢生心血和智慧,為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
李保國把農民急需的技術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山上,讓技術長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綠山和富民。針對山區土薄水少等特點,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術,“聚集土壤,聚集徑流”,是太行山區土厚了、水多了、山綠了。他找準科技脫貧的路徑,創新推廣蘋果先進栽培等36項農業實用技術,使科技成為脫貧致富的“利器”。他舉辦培訓班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永久牌”土專家。35年來,李保國起早貪黑,埋頭苦干,每年在山區“務農”200多天,幫助農民增收28.5億元,帶領10萬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鄉親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崩畋难孕凶尨笊綉涯?,令人們動容,他被當地老百姓譽為“太行新愚公”。
運用人的價值的知識說明,為什么李保國被當地老百姓譽為“太行新愚公”。
答案 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李保國把個人的事業發展同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心系群眾,長期在科技扶貧事業中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社會的稱贊,無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稱號。
解析 本題可從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李保國把個人的事業發展同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無愧于“太行新愚公”稱號的角度進行說明。
6.(2016·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郅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
班級召開“我為英雄點個贊”主題班會,請就如何學習英雄列出發言要點。(兩條。每條10~30個字)
答案 樹立崇高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勤奮學習,掌握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貢獻的本領;深入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結合實際,圍繞主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PAGE
-
17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考點考情
1.社會發展的規律(三年2考)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谏鐣庾R的相對獨立性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⑤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⑥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⑦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點
2.社會歷史的主體(三年5考)①人民群眾的概念?、谌嗣袢罕妱撛鞖v史的作用?、廴罕娪^點和群眾路線
考向分析
1.從內容上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歷年高考的重點,都有所涉及,其他內容考查較少。2.從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選擇題,也有大量的非選擇題。選擇題以漫畫、名人名言、古詩文以及熱點材料為考查背景,非選擇題往往以熱點材料為考查背景。
考點一
社會發展的規律
1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
含義
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內容
最主要的內容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辯證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示:
(1)比較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物質與意識
(2)厘清幾點認知
①無論是科學的社會意識還是歪曲的、虛假的社會意識,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也都會對社會存在起反作用,只不過反作用的性質不同。
②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中,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認為二者相互決定,或后者決定前者。
③不能認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因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
2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①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2)社會的基本矛盾與基本規律
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的內容
基本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圖示:
1?生產力: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生產關系: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生產和分配、交換、消費等方面的經濟關系。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產品如何分配和人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①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不是一定社會現存的一切生產關系的總和,而是指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諸方面的總和。它不包括舊的生產關系的殘余或新的生產關系的萌芽。
②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包括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政治上層建筑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也包括政黨、社會團體等組織。思想上層建筑,通常也稱為觀念上層建筑或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大部分社會科學。
3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總趨勢: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實現方式: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3)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途徑
階級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矛盾性質
對抗性(敵我矛盾)
非對抗性(人民內部矛盾)
解決方式
階級斗爭
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    
(4)關于我國現階段的改革
①改革的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和改變。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③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1.社會意識的變化和社會存在的變化是同步的。(×)
剖析: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剖析: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始終是不可分割的。(×)
剖析:社會存在能離開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不能離開社會存在。
4.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剖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5.新時代,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剖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6.在我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力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使經濟基礎適應上層建筑的發展。(×)
剖析:在我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易混點一:錯誤理解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
①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不完全同步,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先于社會存在。
②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每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著繼承的關系。
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
④各種形式的社會意識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矯正訓練1] “刷臉支付、996、我太難了、光想青年”,這些凝練個性的詞語,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代表了一定社會階層的民意和情緒、準確表達人們對事件和生活的態度。生活新詞、熱詞大量涌現表明
(  )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谏鐣庾R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凵鐣庾R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苌鐣庾R具有相對獨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這些凝練個性的詞語,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準確表達人們對事件和生活的態度”,說明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①②符合題意。③否定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④干支不符,均應舍去。故選A。
易混點二:對兩種社會基本矛盾辨別不清
  辨別材料考查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還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關鍵是準確把握兩者的基本內涵,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如所有制結構調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屬于生產關系的變革;而政治體制改革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如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法律法規的完善、思想觀念的解放等則屬于上層建筑的變革。
[矯正訓練2] 新一輪農村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將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改革層面,通過制度創新推動農業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大釋放,從而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并用之于農。從哲學角度看,這表明(  )
①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是農村改革的先導?、谏a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 ③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苻r村體制變革是人民利益與社會規律性內在統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新一輪農村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將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通過制度創新推動農業發展方式根本轉變,這表明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農村體制變革是人民利益與社會規律性內在統一的要求,②④符合題意;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①錯誤;③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
易混點三:錯誤認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社會發展的動力問題
①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②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③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人民群眾。
[矯正訓練3] (2014·江蘇高考)針對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我國開始逐步調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我國人口政策調整的哲學依據是(  )
A.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C.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體
D.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答案 B
解析 “針對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我國開始逐步調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說明我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體現了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B正確。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錯誤。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體、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與題意無關,故排除C、D。
命題點1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2018·天津高考)“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边@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做出的重大判斷?;谶@一判斷,黨中央進行重大戰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引領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上述材料表明(  )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谙冗M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③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基礎?、苌鐣洕陌l展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調整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發展的規律。根據題干的內容“這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變化做出的重大判斷”可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故①正確切題?!盎谶@一判斷……部署……對于引領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則體現出先進的社會意識的推動作用,故②正確切題。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故③錯誤。生產關系的調整應基于生產力的發展,故④錯誤。故選B。
2.(2018·海南高考)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面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這一論述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
①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谙冗M的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凵鐣庾R的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具有同步性?、苌鐣嬖谂c社會意識相互融合,沒有確定的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意識的作用。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表明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先進的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①②符合題意。③錯誤,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中“沒有確定的界限”的表述錯誤,故排除。故本題答案為A。
3.(2017·全國卷Ⅲ)“爆竹聲中一歲除”是傳承千百年的中國春節習俗,然而2017年春節期間,許多人選擇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的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在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環保過春節正成為“新年俗”。年俗的這種變化表明(  )
①社會意識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主變化的?、谏鐣庾R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凵鐣庾R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④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但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正確,①③錯誤;年俗中關于放不放煙花爆竹,怎么放,在經歷了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體現了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④正確。故答案選C。
4.(2017·全國卷Ⅲ)2016年10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強化互聯網思維的依據是(  )
①互聯網思維決定了網絡時代社會形態的性質和面貌
②互聯網思維適應了網絡時代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③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意識先進與否的主要尺度?、芫W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以及創新的作用?;ヂ摼W思維是一種社會意識,而意識是不能起決定作用的,①錯誤;互聯網的優勢能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體現了互聯網思維作為一種社會意識,適應了社會存在的需要,②正確;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故衡量社會意識的先進與否,應該是社會意識是否適應社會存在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發展,③錯誤;材料中指出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體現了互聯網技術能夠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④正確。故答案選C。
5.(2019·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長期以來,大運河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等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產。2019年2月,國家出臺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對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有重要作用。
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觀的知識,分析國家出臺《規劃綱要》的哲學依據。
答案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針對大運河保護傳承存在突出問題,國家出臺《規劃綱要》。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兑巹澗V要》的出臺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具有重要作用。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規劃綱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解析 本題知識限定為社會歷史觀,題型屬于體現類試題。我們首先要明確社會歷史觀的主要觀點,然后分析材料,將材料與原理相結合。針對大運河保護傳承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出臺《規劃綱要》,其哲學依據在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兑巹澗V要》的出臺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其哲學依據在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兑巹澗V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其哲學依據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6.(2019·江蘇高考)皮影、剪紙、微雕……曾幾何時,這些傳統手工藝不僅是鄉村社會中人們的娛樂方式,而且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它們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對此,有人心懷憂慮,呼吁要對其進行扶持和保護。但是也有人認為,社會已經變化,該消亡的會消亡,該新生的會新生,沒有必要人為地去拯救。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相關原理,對材料中的兩種觀點進行評析。
答案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皮影等傳統手工藝需要面對社會變化的現實,作出相應的變革和創新;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皮影等傳統手工藝仍然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適當的扶持和拯救還是必要的。
解析 本題屬于觀點評析題,解答時首先明確觀點是什么,然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中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的知識分別對這兩種觀點進行分析。
命題點2 人類社會基本矛盾
7.(2017·天津高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這表明(  )
①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④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有規范和引導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科學整理和修改完善現行民事法律規范,這體現了認識具有無限性,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①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也沒有體現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和導向作用,②④排除;法律屬于上層建筑范疇,編纂民法典是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的有針對性的新規定,這體現了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③正確。故答案選C。
8.(2018·江蘇高考)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段講話蘊含的哲理是(  )
A.必須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B.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C.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D.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抓住關鍵句“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里的“邏輯”和“潮流”指的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A正確且符合題意。材料并未強調人的作用,排除B。材料也未涉及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關系、生產力的問題,C、D不符合題意。
9.(2016·全國卷Ⅰ)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強調,推動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和發展,最大限度增加勞動關系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因為(  )
①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趧趧雨P系矛盾是制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矛盾?、蹌趧雨P系矛盾的解決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苷_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①錯誤。勞動關系矛盾的解決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勞動關系矛盾只是影響生產力發展的因素,不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因素,③錯誤。②④是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原因。故選C。
10.(2018·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改革開始于農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我國農村改革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材料一 1978年冬,小崗村的18戶村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大包干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糧食總產達13.3萬斤,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進入新時代,小崗村大力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立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并頒發股權證,實現了村民“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轉變,2017年,小崗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材料二 為發展農村生產力,滿足廣大農民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期盼,黨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業改革發展的文件。如1982年發布《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肯定“包干到戶”等形式的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1991年頒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為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經營制度;2016年制定《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推進“三權分置”改革;2018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導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深入。
小崗村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
答案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解放生產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小崗村進行“大包干”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和土地流轉,發展集體股份經濟,不斷破除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經營機制弊端,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發展。
解析 本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屬于教材基礎知識,在熟記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材料,對小崗村改革發展的實踐展開論述即可。
考點二
社會歷史的主體
1  人民群眾的概念
(1)內涵: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
(2)外延: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1)人民群眾與勞動群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勞動群眾屬于人民群眾,但人民群眾不只包含勞動群眾。
(2)人民群眾是個歷史概念。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具體內涵不同。在我國現階段,主要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的穩定的部分。它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3)只有對社會歷史發展、進步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才是人民群眾。
2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具體表現為: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廣大勞動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與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關系?
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總是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為基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是杰出人物歷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賴人民群眾,才能有所作為。如果只承認杰出人物的偉大作用而否認人民群眾的作用,就會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的英雄觀。
3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
基本內容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群眾路線
地位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基本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意義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不是創造社會歷史的源泉,不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不能決定社會歷史的性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必須尊重社會發展規律。
4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區別
區別
唯物史觀
唯心史觀
社會存在、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根本區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承認杰出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推動作用不能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
偉大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類歷史是由偉大歷史人物創造的
人類社會有沒有自身的規律
社會歷史領域有著固有規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
人類社會是沒有規律、不可捉摸的,社會歷史僅僅是個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積
社會發展的動力問題
(1)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2)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3)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人民群眾。
1.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剖析: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但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的基本矛盾。
2.生產力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剖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領導力量。(×)
剖析: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4.人民群眾是創造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
剖析: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易混點一:錯誤理解人民群眾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不是創造社會歷史的源泉,不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不能決定社會歷史的性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矯正訓練1] 2019年3月28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活動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書寫無愧于時代的亮麗答卷。這是因為(  )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 ②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廴嗣袢罕娛俏镔|財富的創造者,決定社會發展的趨勢?、苋说挠心康?、有計劃的意識活動引領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坼e誤,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決定社會發展趨勢;④錯誤,先進的社會意識引領社會的發展和進步。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A。
易混點二:錯誤認為經濟發展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
  經濟發展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矯正訓練2] 要適應經濟新常態,我們就不能再刻意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而是要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的質量在于:第一,增加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利潤;第二,增加人民的實際收入,真正實現藏富于民。這體現了(  )
①正確的價值觀對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谙雴栴}、辦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③經濟發展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芤獔猿秩罕娪^點和群眾路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馘e誤,正確的價值觀對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導向作用;經濟發展要一切從實際出發,③錯誤。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B。
命題點1 社會歷史的主體
1.(2017·江蘇高考)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谌嗣袢罕娛巧鐣镔|財富的創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在中國網民規模巨大和互聯網普及率高的情況下,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經常通過網絡聯系群眾,回應關切、釋疑解惑,這啟示我們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①③正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不屬于啟示,②④排除。故答案選B。
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中央電視臺推出特別節目《大國工匠》,講述實現中國夢征程中勞動者的故事,謳歌中國工人的精湛技藝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題。
2.(2016·全國卷Ⅲ)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謳歌勞動者,是因為(  )
①勞動者是創造歷史的社會主體和真正英雄?、谀X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在勞動創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勞動者的知識結構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優化 ④勞動者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的作用,為因果類選擇題。謳歌勞動者,是強調勞動者的地位和作用,①④正確。②③本身正確,但不是謳歌勞動者的原因。故選B。
3.(2019·全國卷Ⅱ)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說:“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這個時候,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還在辛勤工作,我們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它是溝通藏區與內地的郵政主動脈,黨中央的聲音和各種郵件通過郵車送上雪域高原。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郵件在!”的敬業精神,憑借精湛的駕駛技術和豐富的出車經驗,克服缺氧、“風攪雪”、孤寂等困難,駕駛郵車奔馳在白雪皚皚的“生命禁區”,服務藏區30年,未發生一次責任事故,給雪域高原的人們帶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拔抑皇且幻掌胀ㄍǖ泥]車駕駛員,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樣子,心里就開心?!?018年,其美多吉帶領班組的康巴漢子們安全行駛62.49萬公里,向西藏運送郵件41萬件,運送省內郵件37萬件。他們用奉獻、忠誠與生命鑄就了愛崗敬業、頑強拼搏的雪線郵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郵路被交通部命名為“其美多吉雪線郵路”。
其美多吉被評為“時代楷?!焙汀案袆又袊?018年度人物”。
以其美多吉為代表的雪線郵路勞動者的事跡,生動詮釋了“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的道理,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加以說明。
答案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郵車駕駛員們是平凡的勞動者,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為藏區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做出貢獻;用奉獻、忠誠和生命熔鑄的雪線郵路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人們在平凡崗位建功立業。
解析 本題考查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相關知識,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在解答此題時,要結合材料中“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郵件在!’的敬業精神”“服務藏區30年,未發生一次責任事故,給雪域高原的人們帶去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用奉獻、忠誠與生命鑄就了愛崗敬業、頑強拼搏的雪線郵路精神”等信息分別從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即可。
4.(2017·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節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緊緊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節,啟用水舞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目的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總收視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新一輪中國詩詞熱。
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答案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創造者;樹立人民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的意識;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和現實價值;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傳承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解析 本題屬于體現說明類主觀題。解答這類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材料信息的獲取。本題首先要答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其次要結合材料,從樹立主體意識、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現實價值以及創新其傳承方式等方面作答。
命題點2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2016年2月,國務院移動客戶端正式上線。通過客戶端人們發現:大量的公文和數據變成了明快易讀的圖表說明;“政策紅包你搶到了嗎”“這些新規將影響你我的生活”:——這樣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氣;“我向總理說句話”起到了合民意、聚民智的作用。據此完成第5題。
5.(2018·海南高考)國務院移動客戶端上線得到網民的熱議和好評,從中得到的啟示有(  )
①實踐只要符合群眾愿望,就能獲得成功?、谕ㄟ^網絡聽取群眾意見,才能作出正確決策?、鄯仙鐣l展規律的實踐,就會得到人民群眾支持?、芘c時俱進地貫徹群眾路線,才能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群眾路線的相關知識。根據題目的表述,人們通過國務院移動客戶端可以更加通俗易懂地理解政府的政策,該客戶端得到網民的熱議和好評,這啟示我們要與時俱進地貫徹群眾路線,才能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實踐,才會得到人民群眾支持。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表述均過于絕對,故排除。故本題答案為D。
6.(2017·海南高考)在改革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迸發出無窮智慧?!敖粔驀业?,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樹、樹定根、人定心”……這些富有創見的主意都是人民群眾首先提出來的,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眾中就能找到答案。這里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有(  )
①堅持群眾路線,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②只要尊重群眾意愿,就能取得實踐的成功?、廴嗣袢罕姷氖讋摼袷且磺泄ぷ鞯某霭l點和落腳點 ④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①④符合題意;②說法過于絕對,排除;中國共產黨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當做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③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
7.(2019·全國卷Ⅲ)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歷史上,風沙、鹽堿、內澇肆虐,蘭考民生艱難、百姓貧苦。上世紀六十年代,“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依靠群眾,開啟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蘭考自然環境,形成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2014年,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選擇蘭考作為聯系點,叮囑當地干部要切實關心貧困群眾,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早日脫貧致富。
“改變蘭考貧困的面貌,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碧m考縣委牢記總書記囑托,把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奮斗目標。蘭考廣大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找到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人民團結奮斗,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建立“公司+貧困戶”“經營大戶+貧困戶”等模式,發展溫室大棚種植、畜牧業、民族樂器制作等產業,打贏了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2017年,蘭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18年,蘭考入選中國“幸福百縣榜”。
結合材料并運用唯物史觀知識,說明在脫貧致富實踐中蘭考縣委是如何貫徹群眾路線的?
答案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蘭考縣委心系群眾,把扶貧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從群眾中獲取智慧和辦法;帶領群眾艱苦奮斗,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審設問,本題知識限定明確,為唯物史觀,題目類型為體現類,問題指向為說明在脫貧致富實踐中蘭考縣委是如何貫徹群眾路線的。進一步解讀設問和材料,本題的知識限定看似非常寬泛,但實際上僅僅是群眾路線,屬于小切口的題目,此類題目解答的關鍵在于分層,首先要表述清楚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即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然后結合材料分層解讀如何為了群眾,如何依靠群眾。具體來講,為了群眾角度,蘭考縣委心系群眾,把扶貧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依靠群眾角度,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從群眾中獲取智慧和辦法;帶領群眾艱苦奮斗,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PAGE
-
17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學習時代楷模 實現人生價值
黃文秀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2016年,她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18年3月,①黃文秀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②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全國婦聯、國務院扶貧辦、中宣部、共青團中央先后分別追授黃文秀同志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稱號、“時代楷?!狈Q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考點對接]
信息①: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以及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但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信息②:實現人生價值,要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即時思考] 結合材料,運用實現人生的價值的知識,談談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是如何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
[答案]?、賰r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回鄉擔任第一書記,她的人生價值觀,影響她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影響她的行為選擇,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②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黃文秀在工作中,堅持不忘初心,無私奉獻,帶領當地群眾埋頭苦干,脫貧致富。③黃文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識范圍是“實現人生的價值的知識”,設問是“談談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是如何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其次分析該材料和設問,根據材料可從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角度回答。
以時代楷模、先進人物的事跡為背景,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以及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等知識是高考命題的熱點。
1.老英雄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從他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 ②砥礪自我,不斷艱苦奮斗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廴说呢暙I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芊e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承認與滿足(自我價值),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從老英雄張富清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④符合題意。材料著重強調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不是客觀條件,①不符合題意。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②錯誤。故選D。
2.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舍棄了國外高薪,帶領他的團隊用畢生精力打造了國之重器:“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為我國天文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被追授為“時代楷?!?,他的感人事跡啟示我們(  )
①要不斷努力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谝獙W會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廴嫣岣邆€人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④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正確價值觀的指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天文學家南仁東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而受到了社會的尊重,他的感人事跡啟示我們要不斷努力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啟示我們要學會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①②正確;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錯誤;人生價值的實現并不取決于正確價值觀的指導,④錯誤,選A。
PAGE
-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高碑店市| 江阴市| 桐城市| 文昌市| 若羌县| 宜黄县| 建昌县| 承德县| 石家庄市| 临江市| 福清市| 广汉市| 云南省| 永定县| 平顺县| 名山县| 罗定市| 白玉县| 甘洛县| 舞钢市| 阿克陶县| 酉阳| 兰州市| 华蓥市| 英山县| 庐江县| 高雄市| 崇义县| 永胜县| 崇文区| 沛县| 炎陵县| 通州区| 临朐县| 青岛市| 巴彦淖尔市| 垦利县| 尤溪县| 巴里|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