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Ⅱ《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內容。這一部分教材做了調整,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放在了第三單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前面。這樣的調整更加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當前的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承接第一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闡釋為什么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因為黨始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這節課就來分析黨是怎樣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學情分析???高一學生閱歷淺,觀察、思考、判斷能力不成熟,實踐方面比較欠缺他們在學習方面的需求是:第一,不喜空洞說教,喜歡形象生動;第二,不喜抽象遙遠,喜歡關注身邊的事;第三,不喜被動灌輸,喜歡主動參與。學生雖然關心國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蓋全,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感悟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境界外,也不回避黨內存在的問題,要使學生相信我黨懲治腐敗的態度和決心.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知識目標1.知道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識記黨的性質、根本宗旨、執政理念、奮斗目標。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的能力,不斷提高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課知識,使學生升華對黨的認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進而更加信賴和擁護黨的領導,激發學生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做有時代擔當的青年。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難點: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學流程:環節一:導入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00后,有一首歌同學有沒有聽過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的話,下次我們辦一個紅歌比賽,一起來學學這首歌啊。)聽過的同學就知道這首歌里一直在單句循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么為什么會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環節二、講授新課一、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一)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1.必要性: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材料探究】請同學們把書本翻到本課,閱讀材料。思考一下,材料分別反映了當時中國哪三種基本力量的狀況?這三種力量分別提出了什么樣的救國方案?結果如何?這又說明了什么?(板書:(一)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方案一: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買辦專政,要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半封建道路;方案二:一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方案三: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我們說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封建勢力和西方列強勾結,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史,也是中國人民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圖存之路的歷史。聯系我們歷史課上學習的有關我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農民戰爭不可能贏得反列強、反封建戰爭的勝利;“百日維新”印證了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和改良運動,注定要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最終使中國陷入軍閥混戰表明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所以方案一被機智的中國人民拋棄了,方案二也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現在還剩下方案幾?第三種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最終贏得了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國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板書:1.必要性: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始終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百折不撓地奮斗。那同學們知不知道黨是哪一年成立的啊?(1921年7月23日)師提問: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從幾十個人發展到今天8944.7萬黨員,領導著13億人口中國的執政黨?明確:(1)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2)堅持了科學的理論體系;使黨永保其先進性;(3)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知識點一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自主學習:“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列寧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理論是靈魂、是旗幟、是方向。那么,共產黨員為什么能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呢?p56-60完成以下內容知識點二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自主學習:指導我黨前進的先進理論有哪些?明確:1.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究,完成表格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地位(1)黨的指導思想圖片滾動: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指導思想一一呈現毛澤東思想(1945年七大)、鄧小平理論(1997年十五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十六大)科學發展觀(2007年十七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決的問題鄧小平理論: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基本內容核心內容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核心立場:以人為本;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精講點撥1.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嗎?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時期黨的指導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主要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毛澤東思想主要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從范圍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思想。2.黨擔負著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職能嗎?不對。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這并不等于說黨承擔著國家或政府職能。3.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就是努力實現全體公民的利益要求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里的人民,是指人民群眾,是指最廣大人民,而不是全體公民。人民與公民是兩個概念。從各個英雄人物事跡看,共產黨人應如何當好人民公仆、時代先鋒?知識點三: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因: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②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③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④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如何)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做法:①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②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環節三當堂訓練要讓每一個干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假如你是一名黨員干部,你應該( A )①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②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③加強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的立法工作,為反腐敗提供法律保障 ④充分行使質詢權,加強對反腐敗工作的監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環節四課堂小結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習關于我國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相關內容。我們學習了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闡明中共執政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實踐的結果中驗證了中國共產黨確實具備治國理政的智慧和能力,這也就回答我們課前提出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不僅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更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同時我們還學習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定了在黨的帶領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教學反思:本節學習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雙向互動,鑒于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中盡量挖掘一些能打動學生的正面事例,讓學生深入實際了解情況,聯系現實生活體會教材的政治學道理。在教學案例的選取上,堅持把國家大事和學生身邊小事結合起來的原則,既讓學生了解當前的時政,關注國家政治生活大事,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