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2.掌握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內容。3.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1.結合學生自身學習實際,培養科學精神,正確面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2.認同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判一判]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提示:錯誤。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即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只是哲學基本問題的一個方面的內容。2.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①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②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連一連]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創設情景]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從而留下了很多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如泰勒斯說:“水生萬物,萬物復歸于水。”柏拉圖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現實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人的知識來源于對“理念”的回憶。馬克思說:“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認識的事物。”康德認為,物自體的真正面目是永遠無法為觀察者——人類所確知的,因為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不一定相同。[探究任務]1.(辨析與評價·科學精神)泰勒斯和柏拉圖的觀點分別屬于什么哲學陣營?它們爭論的焦點是什么?提示:泰勒斯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陣營,柏拉圖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陣營。二者爭論的焦點就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即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2.(解釋與論證·科學精神)馬克思的觀點和康德的觀點之間的分歧在于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嗎?請發表自己的觀點。提示:首先,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這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其次,馬克思的觀點屬于可知論,康德的觀點屬于不可知論,而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分歧在于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所以,設問中的觀點混淆了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的內容。[探究總結]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何者為本原存在決定思維唯物主義思維決定存在唯心主義有無同一性能夠正確認識世界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論(1)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即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與存在之間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第一性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同一性是區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2)并非一切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是不可知論者,相反,絕大多數唯心主義哲學家都認為世界是可知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都是可知論者。 2019年是我國建國70周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從哲學的基本問題角度看,這表明( )A.思維對存在具有反作用B.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D.思維與存在是相互依賴的[思維建模]審設問從哲學的基本問題角度看審材料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審選項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說明中國共產黨能夠認清國情,表明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本題答案為B項。定答案B康德認為:認識完全局限在經驗的范圍內,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的存在。康德的觀點認為( )A.物質是世界的本原B.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D.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B [題中材料表達的意思是,康德認為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包括上帝)的存在,屬于不可知論,認為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B符合題意;A、C、D均與康德觀點不符。]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3.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4.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5.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2019年10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城市治理,下足“繡花”功夫》的文章。文章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對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隨著城市化率的節節攀升而不斷深入的。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城市人,越來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城市開始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人們對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步告別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如何克服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協作、智慧的現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時代的發展,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頗有難度的考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轉變治理思維、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信息提取知識對接如何克服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協作、智慧的現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在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中國人對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隨著城市化率的節節攀升而不斷深入的存在決定思維,存在是第一性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轉變治理思維、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問題1.如何克服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協作、智慧的現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時代的發展,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頗有難度的考題。思維和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和關鍵。這是因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①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②體現著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③是一切哲學都必須要回答的問題④是人們在實踐中無法回避的問題A.③④ B.①②C.②③D.①④A [一切問題的根源和關鍵在于首先弄清世界的本質和根源,而這正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①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等同于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觀點錯誤。②與題干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題設要求。]2.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對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隨著城市化率的節節攀升而不斷深入的。這說明( )A.存在決定思維B.存在離不開思維C.思維完全再現存在D.思維與存在相互轉化A [“中國人對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隨著城市化率的節節攀升而不斷深入的”體現了存在決定思維,A正確符合題意。思維離不開存在,B顛倒了二者關系,觀點錯誤。D中“二者相互轉化”說法錯誤;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但不是再現,C錯誤。]PAGE-5-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明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2.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3.正確把握哲學上的兩個對子。1.結合歷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的具體事例,認同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2.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一、唯物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判一判]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著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展開的。( )提示:錯誤。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意識能否正確反映物質問題兩個方面。其中,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著第一個方面展開的,而不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2.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3.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二、唯心主義1.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2.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連一連] 將下列觀點與對應的哲學派別進行連線3.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及其關系(1)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2)二者關系: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但從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辨一辨] 唯物主義堅持辯證法思想,唯心主義堅持形而上學思想。提示: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形而上學之間是相互交叉關系。辯證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存在的,有些唯心主義中也堅持辯證法思想。唯物主義及其派別[創設情景]下列觀點蘊含了豐富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①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③“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泰勒斯)④原子就是物質,就是世界的本原。(伽森狄)⑤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狄德羅)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探究任務]1.(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上述觀點分別屬于唯物主義中的哪種具體形態?提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①②③;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④⑤;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⑥。2.(解釋與論證·公共參與)這些觀點的共同點是什么?提示:它們都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都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探究總結]對比理解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項目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同點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局限性(1)沒有科學依據(2)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1)混淆哲學的物質概念和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2)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共同性都堅持了唯物主義方向,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三者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這一觀點( )①建立在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學說 ②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但對物質的認識屬于主觀猜測 ③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 ④肯定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但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等局限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思維建模]審設問觀點分類題,關鍵是把握題干中觀點的內涵所在。審材料“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審選項②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排除。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排除。①④觀點都是對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正確分析,故符合題意。定答案B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的始基”。中國春秋時代《管子》一書中也指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他們的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B.科學的物質觀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D.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D [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即把具體的物質形態看成世界的本原,這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故選D項。]唯心主義及其派別[創設情景]程顥和程頤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在哲學史上程顥主張“心是理、理是心”,而程頤則主張“有理則有氣”。明朝劉宗周所撰《人譜類記》里載二程應邀赴宴,席間有歌姬在場。程頤怒而拂衣離席,程顥則盡歡而罷。次日程頤去程顥處責問他沒有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程顥說:“昨日席間有歌姬而我心中無歌姬;今日家中無歌姬你卻念念不忘。”[探究任務]1.(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程顥、程頤的思想代表了什么哲學觀點?他們的區別何在?提示:二程思想是唯心主義的典型表現。程顥主張“心是理、理是心”,屬于把人的心靈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屬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程頤主張“有理則有氣”,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屬客觀唯心主義思想。2.(解釋與論證·科學精神)你能列舉一些唯心主義典型代表人物的觀點嗎?提示:(1)主觀唯心主義的常見觀點有: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②王守仁:心外無物;③康德:理性為自然界立法;④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⑤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等。(2)客觀唯心主義的常見觀點有:①柏拉圖:理念論;②黑格爾:絕對觀念論;③朱熹:理生萬物,理在事先;中外神創論等。[探究總結]對比理解唯心主義的兩個派別派別區別共性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夸大為唯一實在,認為客觀世界依賴于人的精神都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認為現實世界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日本農林水產省透露,截至10月25日,今年第19號臺風“海貝思”對該國農業、林業、漁業等相關領域造成的損失額已達1027.3億日元。對此,有人認為:臺風是天災,天命不可違!下列觀點與這一觀點代表的哲學派別根本對立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③理在氣先 ④天地之變,陰陽之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維建模]審設問首先要把握題干中的觀點的哲學派別,再明確與之根本對立的哲學派別。審材料“臺風是天災,天命不可違!”體現的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審選項題干觀點屬于唯心主義,其根本對立的觀點應該屬于唯物主義。“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屬于唯物主義,①符合題意;“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屬客觀唯心主義觀點,②不符合題意;“理在氣先”屬唯心主義觀點,③不符合題意;“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屬于唯物主義觀點,④符合題意。定答案D“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生活中,這一思想對很多人有借鑒意義:心態好就能超脫世俗雜事的困擾。在哲學上,這一思想屬于( )A.客觀唯心主義B.主觀唯心主義C.樸素唯物主義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B [“心遠地自偏”是說只要心志高遠,所處的地方自然就感到僻靜了,這種觀點有“心態決定一切”的意思,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思想,B項正確;其他選項均不是對這一思想的正確歸納,不選。]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著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2.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3.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4.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5.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當成世界的本原,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鄉村振興的規劃、建設、管理及其可持續發展本是極其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針對各地的現狀。但一些管理者經常“拍腦袋”決策,讓鄉村振興規劃成了朝令夕改的計劃。針對這種情況,管理者必須轉變鄉村發展理念,注重適度、均衡、以人為本。這就要求堅持規劃的科學性、穩定性、人性化,少做一些“大手筆”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一些精雕細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讓鄉村真正成為農民的幸福樂園。信息提取知識對接鄉村振興規劃,需要針對各地現狀物質決定意識,存在決定思維規劃往往是“拍腦袋”決策的產物一些管理者常犯主觀唯心主義錯誤規劃是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的要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反對主觀唯心主義1.“朝令夕改”的規劃往往是“拍腦袋”決策的產物。下列選項與這一規劃決策過程體現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未有此氣,已有此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氣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變,陰陽之化B [題干中的決策過程屬于主觀唯心主義。A屬于客觀唯心主義,C、D屬于唯物主義,故都排除;B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入選。]2.鄉村振興規劃也要處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說明( )A.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B.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D.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現實問題息息相關D [題干強調思維與存在關系的重要性,D項點明這一點,故符合題意;A、B兩項指向哲學的重要性,偏離題意;C項觀點也非題干所指,排除。]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_2021學年高中政治第1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第1框哲學的基本問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20_2021學年高中政治第1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第2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