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讓我們走進地理學會看地圖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運用地圖辨別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正北方向,相反的方向為正南方向,與南北方向垂直的為東西方向。有經緯線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兩者之間東西方向的判斷,要依就近原則,從二者經度差小于1800的一側來判斷。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方式: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在圖幅相等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地球的面貌認識地球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2億平方千米。地球儀和經緯網地軸: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的軸,叫地軸。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其中北極表示地球的最北端,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赤道:在地球儀表面,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地方所畫的圓圈叫赤道,赤道將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小為一點。緯度:人們為了區別各條緯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這就是緯度。赤道為0度(00),南北兩極分別為南緯90度(900S)和北緯90度(900N),0-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90度為高(6)經線: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各條經線長度相等。(7)經度:為了區別各條經線,也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這就是經度。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0度經線。從這條經線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度。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向西遞增為西經。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經線圈,一條是東經度,一條是西經度(除00和1800)度數之和為1800.(8)東、西半球分界線: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從海洋上通過,可避免將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9)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很方便的確定地球表面任何地點的位置。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一.世界海洋和陸地地球上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海洋更多的集中于南半球,陸地更多的集中于北半球,不論哪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七大洲1.面積: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2.亞洲:跨緯度最廣的洲非洲:最炎熱的大洲南美洲:最濕潤的大洲南極洲:最寒冷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洲界限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亞、歐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四大洋面積: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世界最大的大洋大西洋:“s”形北冰洋:跨經度最廣的大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沒被赤道穿過的大洋重要的海峽和運河直布羅陀海峽:連接了印度洋和太平洋馬六甲海峽:連接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蘇伊士運河:連接了紅海和地中海巴拿馬運河:連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白令海峽:連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對照地圖:熟記七大洲、四大洋、重要運河和海峽的位置世界的地形了解五種基本地形高原: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坦蕩或起伏較小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四周有山嶺環繞海拔和相對高度海拔: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面某個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學會看地形圖(1)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個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2)等高線數值大,則海拔高;等高線數值小,則海拔低(3)等高線密集,則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則坡度緩(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處。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個閉合等高線之間為鞍部。第四節海陸變遷一.海陸變遷現象如我國喜馬拉雅山區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證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典型舉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火山國):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亞火山、地震較少: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世界的居民世界人口的數量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人口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的國家,人口增長較快。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有些國家人口甚至出現負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地區。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區:寒冷的極地、干旱的荒漠、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濕熱的熱帶雨林世界人口居第一和第二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和印度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日本、墨西哥,位于亞洲的最多,有6個,位于南半球的只有巴西。世界的人種人種是根據人類的體質特征而劃分的人群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包括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混血人種:拉丁美洲(巴西主要為白色人種)世界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語言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西班牙語: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巴西主要為葡萄牙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世界的宗教1.世界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發源于亞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為教堂。(2)伊斯蘭教:發源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建筑物為清真寺。(3)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建筑物為寺廟。2.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奉為圣城。3.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第四節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態1.人們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2.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3.鄉村居民的居住地比較分散,規模較小的居民點叫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叫集鎮。二.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2.聚落比較密集的地區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區3.南方居民屋頂坡度較陡,便于排水,墻體高,便于通風散熱;北方居民屋頂坡度較緩,墻體厚實,屋內多建有火炕,能防寒。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一節天氣和氣候一.天氣和氣候(1)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變化的(2)氣候:反映一個地方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二.常用的天氣符號(P68圖4-1)衛星云圖上,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陸地,白色代表云雨區,白色程度愈濃,表示雨下得越大。氣溫和降水氣溫日平均氣溫:通常,一天中進行四次氣溫測量,分別為北京時間2時、8時、14時、20時,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就叫做平均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叫做氣溫日較差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海洋上八月氣溫最高,二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中氣溫最高值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氣溫年較差。緯度越高,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世界年平均氣溫的變化規律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緯度因素)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0C。(地形因素)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海陸因素)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降雨。降雨的主要類型對流雨:濕潤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赤道附近多對流雨。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破產生的降水。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因素)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海陸因素)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因素)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狀與氣候地區具有球狀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陽高度角不同,太陽輻射的強度也隨著發生變化。太陽高度角越大,太陽輻射的強度越強。地球的運動與氣候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整個北極圈出現極晝,南極圈出現極夜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晝短夜長。整個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溫度帶的劃分海陸分布與氣候1.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海洋上八月氣溫最高,二月最低;南半球相反。緯度越高,氣溫的年較差越大2.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四.地形地勢與氣候1.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地勢對氣候的影響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0C。五.人類活動與氣候熱島效應:人口密度大、工業集中的城市,城市中心區氣溫比郊區高,風速比郊區小,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云增多。溫室效應:排放CO2等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旱牢災害頻繁,兩極地區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的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區可能被淹沒。第四節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氣候類型主要氣候特征主要分布地區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以南美洲面積最大熱帶季風氣候相同點不同點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降水分雨旱兩季熱帶季風的年降水量比熱帶草原大熱帶季風氣候雨旱季的差別比熱帶草原氣候大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面積最大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大陸內部及大陸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面積最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季氣溫在00C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四季較分明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地中海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以歐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分配比較均勻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面積最大,最典型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地區,亞洲面積最大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雨熱同期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50-500的亞歐大陸,美洲大陸的內部。以亞洲面積最大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雨熱同期主要分布在北緯500-600之間的亞歐大陸、美洲大陸內部,南半球沒有苔原氣候冬季嚴寒,夏季短暫,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南半球沒有冰原氣候終年嚴寒,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島和其它北極島嶼、南極洲,以南極洲最大,最典型高山高原氣候自然景觀垂直變化顯著,山地、高原所處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封層越明顯,越多主要分布在亞洲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非洲的東非高原,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世界的發展差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一.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二.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中國,世界人口居第二位的國家為印度三.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于政治、經濟等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國際合作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UN)-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總部位于美國紐約。世界貿易組織(WTO)-重要的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總部位于瑞士的日內瓦國際奧委會-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體育組織,總部位于瑞士洛桑歐盟(EU)-歐洲西部影響力的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總部位于奧地利的維也納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