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準考證號5.下列關于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山西省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評估試題A.口腔中的牙齒和舌分別具有咀嚼和攪拌的作用B.肝臟分泌的膽汁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生物(人教版)C.胃只有貯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D.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注意事項6.“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下列有關食品安全的說法,錯誤的是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A.購買食品時選擇新鮮、不含防腐劑的食品B.過期的食品,只要沒變質也可以食用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C.用清水浸泡、沖洗水果蔬菜第Ⅰ卷選擇題(共40分)D.發芽的馬鈴薯含有毒物質,不能食用7.呼吸道能夠保證氣流通暢的主要原因是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A.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做支架將該選項涂黑。每小題2分,共40分)B.鼻腔黏膜中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使吸人的空氣變得溫暖1.下列關于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觀點,正確的是C.呼吸道黏膜能夠分泌黏液吸附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等A.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祖先D.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能夠阻擋空氣中的灰塵8.如圖為肺泡內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B.古人類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體的營養,促進了腦的發育A.a代表氧氣,b代表二氧化碳C.現代類人猿的大腦與人類一樣發達B.過程c、d是通過人體的呼吸運動實現的D.現代類人猿能直立行走C.血管甲內流動脈血,血管乙內流靜脈血2.右圖為女性的生殖系統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血管甲為肺動脈,血管丙為肺靜脈血管甲血管乙血管丙A.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9.下面是某小組同學模擬為病人(B型血,缺血原因:燒傷,血漿含量低)輸血過程中的一B.受精過程發生的場所是②些片段,其中最合理的是C.受精卵在植入③的內膜后才開始分裂①檢測獻血者的血型找出同型血②沒有同型血時可輸入AB型血③抽取獻血者D.胚胎發育的場所是③300mL血液④采取成分輸血⑤輸全血3.青春期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下列關于青春期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3⑤的想法和做法中,正確的是10.血液是流動的組織,下列關于血液的敘述,正確的是A.血液由血清和血細胞組成A.獨立性增強,多與家人溝通避免叛逆B.血漿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紅細胞B.拒絕與異性交往C.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身體可能有炎癥C.學習任務重,盡量少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D.血液中具有運輸功能的只有血漿D.自已喜歡的盡量多吃,不喜歡的堅決不吃1.下列關于血管的敘述,正確的是4.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應適當多吃點魚、瘦肉、雞蛋等食物,這些食物富A.動脈分布一般比較深,管壁厚,彈性大含的營養物質主要是B.直接與心室相連的血管是靜脈A.糖類脂肪C.動脈中有動脈瓣,靜脈中有靜脈瓣,其功能都是防止血液倒流C.蛋白質D.無機鹽D.人需要輸液時,針頭刺入的是動脈七年級生物(人教版)第1頁(共6頁)七年級生物(人教版)第2頁(共6頁)24.(除標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15分)山西省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評估試題(1)控制單一變量是否注射生長激素(2)取平均值注射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口服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無促生物(人教版)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進作用(3)生長激素是一種蛋白質,在胃中會被胃蛋白酶分解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5)垂體(1分)侏儒題號111213141516選項ADBDBDC以上答案僅供參考,有些試題答案并不唯一,評卷時可以根據學生答題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評分標準。、非選擇題(共60分)21.(除標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5分)(1)④左心室主動脈動脈(2)靜脈血動脈血左心房(3)吸收一層扁平上皮細胞尿素(或“營養物質”“氧氣”)(4)A肺肺泡的數量很多;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答案合理,答出一點即可,2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22.(除標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5分)(1)淀粉唾液、胰液、腸液(缺一不得分)(2分)胰島(或“胰腺”)(2)增加收縮線粒體(3)血小板(4)⑤兩(5)⑩鼓膜③3耳蝸聽覺23.(除標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5分)(1)腦干(2)反射反射弧大腦效應器(3)小腦(4)視網膜視覺中樞睫狀體晶狀體(5)神經快(6)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分)(7)糖類七年級生物(人教版)答案第1頁(共2頁)七年級生物(人教版)答案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西省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評估試題 生物(人教版)答案_print.pdf 山西省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評估試題 生物(人教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