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學期歷史復習提綱西方工業文明(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對外政策)中國農耕文明(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對外政策)(1840-1949)世界中國近代史西方工業文明一、經濟—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興起,通過先后兩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手工工場(最早出現于14世紀的意大利)(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起止時間 標志 重大發明及發明者 影響 意義 工業門類工業革命早期階段(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珍妮紡紗機瓦特—蒸汽機史蒂芬孫—蒸汽機車(火車)汽船—美國富爾敦 英國成為世界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工業革命的新階段(第二次) 19世紀后半期(70年代)到20世紀 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格拉姆—電動機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 愛迪生—電燈貝爾—電話本茨—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德國和美國率先實現電氣化,超過英國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共同影響: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業革命新階段的特點:(1) 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19世紀—科學的世紀)(2)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3) 新的技術和發明走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4) 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二、政治——歐美主要國家紛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建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5、國別 時間 革命爆發原因 領導人 頒布的法律文獻 確立的政治體制 處死的國王英國 1640~1689 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克倫威爾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查理一世美國 1775~1783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華盛頓 《獨立宣言》 共和政體法國 路易十六5、國別 時間 革命爆發原因 領導人 頒布的法律文獻 確立的政治體制 處死的國王 影響英國 1640~1689 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克倫威爾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查理一世美國 1775~1783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華盛頓 《獨立宣言》 共和政體法國 1789~1793 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羅伯斯庇爾 《人權宣言》 共和政體 路易十六三、思想文化:—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科學革命及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名稱 人物 國籍 稱謂 主要成就 主要觀點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 達芬奇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借助于文學創作,核心是宣傳人文精神,批判天主教的神權思想莎士比亞 英國 戲劇天才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宗教改革運動(16世紀德國) 馬丁.路德 德國 宗教改革家 建立新教,主張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擺脫羅馬天主教的統治科學革命(16、17世紀的歐洲) 培根 英國 科學家 知識就是力量 研究自然規律,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哥白尼 波蘭 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提出了“日心說”布魯諾 意大利 斗士 為捍衛真理而被燒死,提出宇宙無限論牛頓 英國 科學巨人 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峰啟蒙運動(興起于17、18世紀的法國) 伏爾泰 法國 啟蒙運動旗手 提倡“天賦人權”思想 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思想孟德斯鳩 法國 重要啟蒙思想家 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盧梭 法國 啟蒙思想家 提倡“人民主權”思想對外政策——開辟新航路后實行開放躍的殖民擴張政策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根本原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歐洲人對貨幣和黃金的狂熱追求歐洲人對東方商品的喜好傳播基督教的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國別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意義 發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發現美洲新大陸 到達印度,開辟了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完成環球航行,也證明地圓說的正確性積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禮貌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逐步走向整體。消極影響: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對美洲、亞洲、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如大肆屠殺印第安人,毀滅了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造成了亞、非、拉國家長期的貧困與落后。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時間 最遠到達 目的 手段 影響鄭和下西洋 1405-1433 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宣傳國威 和平親善 加強了明朝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同時也加重了明朝的財政負擔哥倫布航海 1492 最遠到達美洲 獲取商業利益,為了尋找黃金,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新的活動空間 殖民擴張 使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起來,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同時也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國的農耕文明一、經濟——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男耕女織仍是絕大數中國農民的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最后的盛世(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表現:(1) 人口眾多:17世紀初, 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超過三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2) 商品經濟發達:江南農民種桑養蠶,從事絲織業;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明清時“湖廣熟,天下足”)(3)手工業繁榮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徽商、晉商、工商業市鎮的出現(農村――城市)(4)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宮的“瓷室”, 對中國茶葉的需求)(5)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服務性行業、茶館、酒樓、戲院等二、政治上——實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專制皇權高度加強,政治腐敗★專制帝國1、明清時期,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表現:(1)明:朱元璋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2)明:設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錦衣衛(可以經過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3)清:設軍機處(雍正)(4)清:興文字獄(5)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制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6)明清:修建貞節牌坊,禁止世俗生活2、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權神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長城(今天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廟 (明:以防為主,比較被劫的防御政策 清:積極主動,采取懷柔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2、清民族政策:(1)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莊,(是統治者避暑, 圍獵的場所, 更是他們實行“懷柔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場所, 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接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2) 西藏:賜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27年設駐藏大臣(18世紀前期),實行“金瓶掣簽制”(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這個機會制造分裂。使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3) 西南:改土歸流,從中央派遣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直接管理(4) 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治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打擊(粉碎準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連續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4、清代疆域版圖基本與現在相似,奠定了我國版圖的基礎5、雅克薩之戰(康熙、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三、思想文化——實行文化專制,愚昧落后(1)清:大興文字獄,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2)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制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大大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四、對外政策——實行盲目自大的閉關鎖國政策清閉關自守政策:原因:(1) 西方國家的侵略(2) 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受到外國的侵略(3)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頻繁的交流會引起統治的不穩政策: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馬戛爾尼訪華,乾隆皇帝拒絕與英國通商)★來自海上的挑戰1、天主教傳入:(1)明:意大利 利瑪竇 (學習漢語,熟悉儒家經典,帶來了新的科學知識和機械制品,翻譯了《幾何原本》介紹歐洲流行的數學理論,繪制世界地圖)(2)清:德國 修改中國歷法,醫學 意大利 郎士寧 宮廷畫家,參與了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筑的設計(康熙帝)(3) 帶來了西方文明,也預示著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將接踵而來。2、1553年葡萄牙人侵占澳門3、17世紀初荷蘭人侵占臺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840-1949)世界中國近代史一、屈辱的歲月侵華戰爭 時間 目的 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影響中英鴉片戰爭 1840~1842 打開中國的市場 《南京條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P65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北京條約》P65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4~1895 征服中國 《馬關條約》P66 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辛丑條約》P67 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1、 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市場,2、 獲取高額利潤,3、以武力來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2、 鴉片輸入的危害:(1)大大損害了中國人的身體(2)軍隊戰斗力大大降低(3)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財政負擔沉重(4)精神委靡3、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林則徐虎門硝煙★歷次戰爭失敗的原因:(1)清政府自大無知,腐敗無能;(2)國家經濟實力貧弱;(3)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先進,國力強盛,科技發達,軍事強大二、悲壯的抗爭代表人物:關天培(鴉片戰爭) 鄧世昌(甲午戰爭) 徐驤(領導臺灣人民抗擊日軍)1、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1)金田起義:1851年,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2)失敗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3)性質: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4)教訓:農民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農民運動不能救中國2、地主階級: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地主階級自上而下的自救運動(性質)興起:――開明的知識分子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抗西方的侵略(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2)代表人物:奕訢、李鴻章――地主階級洋務派(3)指導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4)口號:自強求富(5)措施:A、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早期1888年,李鴻章創建了一支新式海軍――北洋海軍B、以“求富”為口號,創辦各種新式民用企業―――后期1872年,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創的最大的民用企業,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家新式航運企業C、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各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6)結果: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7)意義:洋務運動持續了30多年,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主,培養了一批中國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資本投身近代民用工業,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同時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教訓:清政府腐敗無能,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也不能救中國3、資產階級改良派——戊戌變法——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性質)(1)1895年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2)戊戌變法(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3)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變法而犧牲的第一人)――資產階級維新派(4)支持者:光緒皇帝(5)內容:①政治 ②軍事 ③經濟(p71) ④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⑤文化教育:京師大學堂――新式學堂(北京大學)(5)結果: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失敗(6)失敗原因:把維新變法的希望寄托在清朝皇帝向上,主張采用合法的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不愿意發動廣大人民群眾;頑固派的反擊 (7)教訓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能的,只有進行革命,才能推翻清朝統治。 4、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丑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軍》鄒容●中國同盟會:(1)時間:1905年(2)創立人:孫中山(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4)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5)性質:是中國每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正常,它的成立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1)結果: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制政府(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了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意義: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功的表現)(3)失敗的表現:沒有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任務,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悲慘遭遇沒有改變。(6)失敗的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沒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7)啟示(教訓):中國要振興,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這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基本國情所決定的。(8)1912年4月,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中國歷史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全球性的震蕩、★ 一戰和二戰世界大戰 時間 原因 交戰雙方 性質 重大戰役 新使用武器 結果第一次 1914~1918 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帝國主義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同盟國(德、奧匈為首)VS協約國(英、法、俄為首) 帝國主義之間的掠奪戰 凡爾登戰役 飛機坦克 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第二次 1939~1945 一方面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另一方面也是繼續瓜分世界殖民地 法西斯國家(德意日為首)VS反法西斯國家(中蘇美英為首) 法西斯侵略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二戰轉折) 原子彈導彈 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啟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把科學技術要用在造福人類的事業上,而不是應用于戰爭毀滅人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要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協商談判的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而不是訴諸武力二戰中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日記》)法西斯投降的順序:意——德——日1945年10月 聯合國的創立:創始國:中英美蘇法等 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直接原因:人民貧困,消費水平低于生產力水平,生產和消費的矛盾擴大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3、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強4、本質:是“生產過剩”的危機。所謂“生產過剩”,不是指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因為消費者沒有那么高的購買能力,使的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而顯得“過剩”。5、影響:為擺脫危機,各國走上了不同道路——①德國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主義專政的道路,成為了發動戰爭的策源地②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逐步擺脫了經濟危機的困境。▲開辟新的發展道路●理想變為現實的十月革命(偉大的俄國十月革命)◆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國處在沙皇統治下,是個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過程:(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①結果: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成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臨時政府沒有滿足工人和農民的愿望。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2)性質:社會主義革命(3)新生的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①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②頒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③把銀行和大企業收歸國有,由工人監督企業生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誕生了!◆十月革命的意義:不僅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美國的羅斯福新政(1)目的:為了盡快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實行經濟復興。(2)特點: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3)內容:①政府規定了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承認工人有權和雇主集體談判。②政府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有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失業者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補助。(4)評價 ★意義:羅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國人民。隨著新政的實施,美國逐漸從噩夢般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局限:新政只能緩和經濟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思考題:1、羅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農業,關注“三農”問題;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再就業工程。第三課 民族復興的新道路一、中華民族的覺醒(一)新文化運動:(1)性質: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2)核心思想與口號:民主與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3)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4)代表人物及貢獻: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胡適提出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還試做白話詩魯迅 《狂人日記》 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5)意義:喚醒民眾,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進了中國人們的覺醒。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極大地破除了封建主義思想的束縛,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二)五四運動:①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②過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舉行示威游行——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鎮壓。——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各地人們紛紛響應。③初步勝利:北洋政府最終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④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因為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⑤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密不可分,都為中華民族的覺醒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文化運動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后期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二、歷史性的轉折:1、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①先進知識分子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②向俄國學習,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2.黨成立的條件: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第一個 陳獨秀 上海)(南陳北李)3.黨的成立:(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興南湖內容: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確定黨的重點工作是開展工人運動。(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上海內容:①最高綱領: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②最低綱領: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③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④要組成民主的聯合戰線。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的道路,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的道路。)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北代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北伐戰爭(1926-1927)1、第一次國共合作:(1)過程: 中共三大:1924年,廣州 確定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國民黨一大:1924年,廣州 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共產黨合作,共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2)成果:創辦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干北伐的勝利進軍。2.北伐:①目的:1926年,為打倒列強,消滅軍閥,實現全國統一,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②迅猛發展:共產黨人的勇猛作戰,葉挺第四軍獨立團贏得“鐵軍”稱號③勝利發展的意義:極大鼓舞了工農大眾,推動了國民革命,沉重打擊了國內軍閥,也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④結果: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土地革命(1927-1937)——國共對峙的十年●中國共產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南昌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朱德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②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③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2)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9月,毛澤東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岡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一條從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武裝道路。其中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最大、最鞏固的。(這些革命根據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處,那里敵人力量薄弱,革命基礎較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些地區農特產比較豐富,便于籌集糧食,所以有利于革命隊伍的存在與發展)。4.長征:1934——1935年,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新的根據地。(長征性質:紅軍戰略大轉移)5.遵義會議:1935年初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影響:從此,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最終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6、長征精神:不怕犧牲、敢于勝利樂觀主義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抗日戰爭(1937——1945)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日本侵華的原因與過程:原因:20世紀30年代,日本卷入了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統治集團發動了對外戰爭,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過程:(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附近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向中國東北軍發動進攻。這就是九一八事變。后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2)七七事變:(又稱瀘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城內搜查,遭到拒絕后,日軍立即向宛平城和宛平城發動進攻,這就是七七事變。后果:日本向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這兩次事變的共同點是:蓄謀已久;尋找借口,嫁禍于人,這是帝國主義發動戰爭慣用的伎倆。●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至少達30萬。(2)731細菌部隊:日軍為了進行細菌戰,竟用中國人的身體代替動物做實驗,731部隊就是一支滅絕人性的部隊。(3)轟炸城市:日軍對重慶、蘭州、昆明等我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和封鎖,制造了六、五重慶隧道大慘案。(4)對占領的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慘案”。二、全民族的抗戰1、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政策對內堅持“剿共” 對外一再退讓,實行“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內”后果: ①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②助長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到1941年底,日軍侵占了中國的大片 ,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南昌等重要城市。2.全國各階層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學生: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反日救國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2)東北人民: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自發起來抗日。(3)國民黨愛國官兵:發動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之間已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當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什么說西安事變是扭轉時局的關鍵?張學良、楊虎城是千古功臣?西安事變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成為國民黨轉向抗日的關鍵,使國共兩黨由分裂對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張、楊二人作為西安事變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說他們是千古功臣。)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4.全民族抗戰:①中國軍民頑強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擊②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開展游擊戰爭,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八路軍、新四軍—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③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力支持④人民戰爭的巨大力量5.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① 國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②國際: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各國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7.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①實行全民族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本原因)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國民黨愛國官兵的英勇奮戰④海外華僑和國際主義戰士的支持,蘇美等國家人民的援助解放戰爭(1946-1949)一.兩種命運的決戰:1.國統區的黑暗與的欣欣向榮對比表國統區 根據地政治 實行獨裁專政,壓制民主,特務密探遍布全國 實行民主選舉制度經濟 少數官僚掌握大量財富,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開展大生產運動,黨的領導人帶頭參加。 使人民生活有了保障2.重慶談判:1945、8,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10月10日,簽定了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毛澤東為什么要去重慶談判?1)經過長期抗戰的中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中共代表人民利益,努力爭取和平;2)表明共產黨和平談判的誠意。3)通過談判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 的陰謀。3.三大戰役表:戰役名稱 戰役時間 殲敵數 解放地區遼沈戰役 1948、9—1948、11. 47萬余人 東北地區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55萬余 華東地區——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948、11—1949、1 52 萬余 華北地區4.渡江戰役:1949、4月。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結果:人民解放軍一舉解放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殘余勢力退守臺灣。5.新政治協商會議:1949、9于北平召開。內容: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共同綱領》確定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 國都:北平(北京)。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國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6.開國大典:1949、10、1 下午,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戰起來了。”思考題:1、為什么說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20世紀30年代日本制造了兩次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日軍侵占了東北全境。七七事變,日本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亡種滅國的危急關頭。所以說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2、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日本為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單獨對中國發動了哪兩次侵略戰爭?甲午戰爭;全面侵華戰爭3、這兩次戰爭的結果如何,原因分別是什么?甲午戰爭:清朝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原因: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國家貧弱。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因: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抗戰勝利的基本保證和根本原因;②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③反法西斯盟國、國際進步力量和愛國華僑支持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4、這兩次戰爭結果對中國社會有什么影響?甲午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百余年間,中國抵御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它極大的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上振興的歷史轉折點。5、這兩次戰爭對臺灣有什么影響?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失敗后,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10月25日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6、兩次戰爭給我們的什么啟示?①落后就挨打;②發展是硬道理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④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和人民軍隊;⑤必須建立廣泛的人民統一戰線;7、二次侵略戰爭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甲午戰爭:旅順大屠殺 全面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8、面對日本右翼分子的行為,你會怎樣做?①表示強烈憤慨,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②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③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9.以史實說明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1)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1926年,又共同進行北伐戰爭,打擊了國內軍閥,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推動了國民革命。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十年內戰開始,使日本得以侵占東北。2)1937、7、7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中國的全面抗戰開始,并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第二次合作破裂后,中國再次陷入內戰,最終造成兩岸人為分裂。3)我們寄希望于國共第三次合作,使中華民族完成統一大業。10.“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聽到這激昂的旋律,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首創作于1935年的《義勇軍進行曲》,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被定為國歌,正式寫入憲法。據此回答:(1)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試列舉1931年至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的兩次侵華事變。(2)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領導“一二九”運動,促進了民族覺醒;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經歷了70年的風雨滄桑,這首歌一直在中國人心中回蕩:“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進!”請簡要說明在和平年代,為什么要把國歌寫入憲法?它傳遞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時刻鼓舞著炎黃子孫奮發圖強,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其深遠意義在于:它讓我們警鐘長鳴,在和平年代,仍提醒我們要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11.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如何顯示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等都是生產技術或社會制度的改良,而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則是注重喚醒民眾的民主精神,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是精神層面的反思;中國工人階級也登上了政治舞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