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4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①了解秦漢時期與匈奴、西域的關系,知道漢朝對匈奴和戰政策演變的原因; ②了解匈奴的興起和秦漢統治者鞏固邊疆的措施; ③了解張騫出使西域,初步理解中華民族形成的過程。 學習重點:漢朝與匈奴關系的變化;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 學習難點: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與和,其中和是主流。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匈奴的興起與秦漢的和戰 1.匈奴的興起 (1)匈奴是活躍在蒙古草原上的一個古老的______。 (2)______末年,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并不斷南下侵擾北方各國。 (3)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的國家,首領稱為“______”。 2.秦抵御匈奴 (1)秦統一后,派大軍北擊匈奴,奪回了大片土地。 (2)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又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______,東到______的一道城防。此后的近2 000年中,很多朝代也曾修建長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______。 3.西漢與匈奴的和戰 (1)漢初和親 ①背景:秦末漢初,中原混亂,匈奴再次乘機南下,威脅中原。______即位后不久,就曾率領大軍北上抵御匈奴,結果被匈奴軍隊圍困,經過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圍,史稱“_____”。經歷這次失敗,西漢政府決定對匈奴采取“______”政策。 ②內容:將漢朝______作為公主,嫁給匈奴單于為妻。同時,漢朝每年贈送給匈奴大量______。 ③影響:暫時避免了匈奴的侵擾。這種和親政策持續了幾十年。 (2)漢武帝反擊匈奴: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朝對匈奴采取______,幾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了______和______地區,遷徙百姓到這些地區居住墾荒,并設置了______,派駐______,實施統治。 (3)匈奴的______:匈奴被擊敗后分裂為幾部,相互攻殺。 (4)匈奴歸附:匈奴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南遷到______附近,并同漢朝訂立了______。 4.東漢與匈奴的關系 (1)東漢時,匈奴分為______兩部。 (2)南匈奴同漢友好,逐漸______遷。 (3)______仍住在蒙古草原,經常侵擾______邊境。 (4)東漢也曾派遣大軍大敗北匈奴。北匈奴戰敗后,部分西遷,匈奴勢力逐漸從______消失。 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表 時期 漢與匈奴的關系 史實 西漢初期 和 和親;送給匈奴大量財物;開放邊境市場,進行貿易 漢武帝時期 戰 派______、______大破匈奴 漢元帝時期 和 呼韓邪單于向漢朝請求和親,______自愿前往 東漢時期 戰 派竇固、竇憲出擊北匈奴 (二)張騫通西域 1.西域 (1)范圍:兩漢時期,人們把今天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區,稱為______。 (2)概況:漢武帝以前,西域小國林立,有的國家以農耕為主,有的國家以畜牧為主。這里物產豐富,盛產香料、核桃、葡萄等,還產良馬和玉石。西域北部的一些國家,當時受到匈奴的控制。 2.張騫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______原來生活在今敦煌、祁連山一帶,西漢初年,被匈奴逼迫而西遷。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決定招募______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 公元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______。先后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郡 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和經濟文化交流 經過 公元前138年,______從長安西行,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10余年,后逃離匈奴,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生活安定,不愿再同匈奴打仗。張騫未能完成使命 公元前119年,______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使團帶去上萬頭牛羊以及金幣、絲綢等財物。他們訪問了西域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攜帶禮物回訪長安 影響 張騫了解了西域各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情況,以及各國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漢朝和西域經濟文化交流頻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3.西域都護府 (1)設置:公元前______年,西漢政府設置了______。 (2)職責:總管______,保護______。 (3)作用:標志著______,其管轄范圍包括今______及______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三)鞏固邊疆與中外交流 1.絲綢之路 (1)背景:漢朝和西域溝通之后,中國與西方的貿易日益活躍。 (2)路線: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______往西,經過______、今天______境內,運到______,再轉運到______。歐洲和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______。 2.西漢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西漢時期政府也十分重視對______的經營,不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等當時越人的聚居區,還派官員修建通往_____的道路,加強了與當地民族的聯系。 3.中外交流 (1)中原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居民,很早就有來往。東漢時期,半島上的各國和我國關系密切,文化交流頻繁。漢朝的______和______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名馬等特產也運到中國。 (2)日本和中國交往的歷史也很悠久。______時,日本的100多個小國中有30多個和漢朝有來往。 三、問題探究 1.秦修長城的目的是什么? 修長城有什么影響? 2.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3.讀教材P60閱讀卡,總結兩漢時期與匈奴有哪些文化交流。 4.如何認識漢匈戰爭的性質? 5.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歷史作用? 課堂檢測 1.唐朝詩人胡曾在詩中這樣寫道:“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詩中最后一句講的歷史事件是( ) A.秦始皇修筑長城防止匈奴進攻 B.秦始皇修建大量高大宮殿 C.漢武帝派大將霍去病北擊匈奴 D.王昭君到匈奴和親[來源:學_科_網] 2.為漢匈兩族友好關系與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 A.呼韓邪單于和蔡文姬 B.冒頓單于和文成公主[來源:學科網ZXXK] C.張騫和王昭君 D.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 3.下列事件與匈奴無關的是( )[來源 A.秦修長城 B.昭君出塞 C.白登之圍 D.七國之亂 4.張騫出使西域,歷盡艱辛,不辱使命。他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 ) A.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B.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C.完成漢朝與西域之間的和親使命 D.使西域這一地區歸入西漢版圖 5.張騫出使西域對世界最重要的貢獻在于 ( ) A.了解了西域的情況并與西域各地方政權建立了聯系 B.使西域的葡萄、胡蘿卜等物種傳入中原 C.為絲綢之路的最終開辟奠定了基礎 D.解除了匈奴對西域各地方政權的控制 二、非選擇題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古代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穿中國的絲綢衣服,成為古羅馬貴族的社會時尚。1世紀左右,在羅馬城的豪華市區,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市場。 (1)他們穿著來自中國的華麗絲綢衣服,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 (2)在古代西域為絲綢貿易提供保護的政府機構是什么? (3)中國絲綢是通過什么路線運往歐洲的? 答案: 二、自主學習 (一)匈奴的興起與秦漢的和戰 1. 游牧民族、戰國、單于 2.臨洮、遼東、萬里長城 3.(1)劉邦、白登之圍、和親、皇室女子、財物 (2)攻勢、河套、河西走廊、郡縣、軍隊 (3)分裂 (4)長城、和好盟約 4.南北、南、北匈奴、東漢、蒙古草原、衛青、霍去病、王昭君 (二)張騫通西域 1.甘肅玉門關、陽關、西域 2.大月氏、使者、河西走廊、酒泉、張掖、威武、敦煌 張騫、漢武帝 3.60、西域都護府、西域事務、往來旅商、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巴爾喀什湖 (三)鞏固邊疆與中外交流 1.長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亞、歐洲、絲綢之路 2.南方、西南地區 3.鑄銅、制漆、西漢 三、問題探究 1.抵御匈奴,維護國家的統一 觀點1:防備、阻止匈奴侵擾,保衛黃河流域文化的發展,保障內地人民安定的生產和生活。 觀點2:長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象征,為修長城秦朝連年投入數十萬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國的國力,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2.①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 ②漢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③有衛青、霍去病等杰出將才 3. 4.①兩漢時期匈奴與內地漢族政權的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民族之爭,不存在侵略與反侵略之分,只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別。 ②兩漢與匈奴的戰爭是由于匈奴對中原搶掠引起的,匈奴對中原搶掠是非正義的,兩漢對匈奴的戰爭具有反掠奪反奴役的性質。 5.不僅打通了西域和漢交往的通道,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和歐洲、非洲大陸的通道。而且還使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起友好關系,交往日益頻繁,促進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西域歸屬漢朝中央政府創造了條件。 四、課堂檢測 1.A 2.D 3.D 4.B 5.C 6.答:(1)張騫 (2)西域都護府 (3)“絲綢之路”,即以長安為起點,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向西亞和歐洲。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