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音樂(下)《春節序曲》導學設計 授課教師 課型 欣賞課 課時 1 時間 45分鐘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春節序曲》感受樂曲熱鬧、歡騰的情緒特點。 2、過程與方法:運用比較、試聽結合、引導、合作、探究、實踐、演示等多種手段,了解作品不同的情感表達及民族特點。 3、知識與技能:感受演奏形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帶來的情緒體驗,了解民族五聲調式和一領眾和及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 重點難點 重點 感受演奏形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帶來的情緒體驗 難點 探究作品的民族風格特點 學法指導 引導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 導學流程及內容 個性修改 一、(情境創設)導入音樂課堂。 1、(課件出示)播放視頻《春到福來》。 2、學生做律動進入教學情境。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領學生步入音樂的殿堂。) 二、教學活動一:尋春 教師:歡迎同學們走進我們的音樂課堂,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嗎? 學生:熟悉。 教師:對了,優美的旋律,動人的舞姿,好像把我們帶入了歡度春節的場面。提到春節,同學們知道有哪些習俗呢? 學生: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發紅包...... 教師:非常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春節的氣息。 (鑼鼓秧歌表演) 感受到春節的氣息,讓我們繼續春之聲的腳步,共同走進《春節序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培養學生專注聽賞、認真感受、積極判斷的聽賞習慣,并自然導入本課主題。) 教學活動二:賞春 1、觀看中國愛樂樂團現場演奏《春節序曲》 師:需要大家留意的是: 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 樂曲給你帶來的感受是怎樣的? 演奏樂器有哪些? 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為什么用西洋管弦樂隊演奏還能有我國的民族特點? 作曲家到底運用了什么招數?讓我們到作品中一探究竟。 2、分段聆聽 (一) 前奏 (1)初聽前奏 思考:音樂的感覺是否相同??(學生回答) 師:兩者之間是否有細微的差別?請大家再一次聆聽前奏Ⅰ思考是否所有樂器都參與到這段的演奏? (2)復聽前奏Ⅰ 思考:是否所有樂器都參與到這段的演奏? 師生結論:全奏、強力度、快速,這三個要素預示了作品的基調是熱鬧歡騰的; (3)復聽前奏Ⅱ 思考:它與Ⅰ有何不同? 師生結論:一領眾和是我國民間音樂常用的手段之一。這便是招數之一。 實踐活動:(體驗一領眾和) (4)前奏Ⅰ與前奏Ⅱ有何聯系?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比較兩段主干音)師:主干音多運用12356 ,Ⅱ是Ⅰ的擴展和補充,這五個音也是民族五聲調式中的音,所以作品的民族性極強。這便是招數之二。 比較聆聽A、B主題 思考:比較A、B主題在情感的表達上有何變化?試著說說樂段開頭的主奏樂器。(A 長笛 B 雙簧管) 學生選擇并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圖形譜 (1)熟悉A主題,了解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 引導學生談談情緒特點,結合手勢引導學生發現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此為招數三 (2)熟悉B主題 引導學生談談情緒特點,并哼唱B主題旋律 (3)探究B主題與陜北秧歌調的聯系 師:下面老師再為大家演奏一個音樂片段,請仔細聆聽它與B主題有何關聯? 教師彈奏,學生聆聽后回答。 師:這首作品是陜北秧歌調《二月里來打過春》 師生小結:作曲家的招數四就是作品運用了陜北秧歌調為素材 教學活動三:品春 欣賞《春節序曲》其他演奏形式:鋼琴獨奏、合唱。 結語 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李煥之先生的《春節序曲》,不僅掌握了作品的民族特點,還了解了復三部曲式,可以說是收獲不小。希望大家在課下搜集一些關于節日的歌曲或樂曲,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 今天的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從音樂聽覺感受入手,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中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