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第2課時教案課題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第2課時單元一學科生物年級七學習目標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2.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3.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4.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重點1.食物鏈和食物網2.食物鏈的書寫難點1.食物鏈和食物網2.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北美的凱巴森林中生活著種類豐富的生物,曾有4000多只黑尾鹿,還生活著以鹿為食的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各種生物和諧地生活著,森林里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了保護黑尾鹿,1906年,美國開展了一場捕狼行動。到1930年累計獵殺了6000多只狼,狼在凱巴林區不見了蹤影。鹿失去了天敵,種群數量急劇增加。興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毀壞林木,并使以植物為食的其他動物數量銳減,鹿群也陷入了疾病和缺少食物的困境中。興旺一時的鹿種群走向衰敗。為消除滅狼帶來的惡果,美國政府制訂了“引狼入室”計劃,并在1995年實施。隨著狼的引入,森林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凱巴森林的興衰說明了什么?引入新課講授新課三、食物鏈和食物網視頻: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作食物鏈。初中生物教材所說的食物鏈僅指捕食食物鏈,即以生產者為起點,一種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種活的生物所構成的食物鏈。如在一個生態系統中,鷹捕食蛇,蛇捕食青蛙,青蛙捕食蝗蟲,蝗蟲又吃小麥,這就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在捕食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種生物成分,不包括分解者。(1)食物鏈的寫法:起始環節是生產者,之后是消費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中間以“連接箭頭指向“吃”的一方,箭尾從“被吃”的生物發出。如兔吃草,狼吃兔可寫成:草→兔→狼。(2)營養級:作為食物鏈起始環節的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第一營養級。所有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構成第二營養級,即植食動物為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包括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依次類推,還有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等。如草→兔→狼→獅這條食物鏈中,草屬于第一營養級,兔屬于第二營養級,狼屬于第三營養級,獅屬于第四營養級。2.教材第22頁“觀察與思考”教材圖中列舉出了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多條食物鏈。討論(見教材第22頁)1.提示:圖中可形成多條食物鏈。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被多種生物捕食,所以,這些食物鏈之間是相互關聯的。2.從理論上分析,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貓頭鷹的數量會減少,青蛙、鼠、吃蟲的鳥的數量會增加,各種生物的數量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3.食物網(1)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2)形成的原因: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常被多種生物捕食,這樣就使得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1)物質流動特點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包括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生產者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轉化為有機物,將碳儲存在體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通過呼吸作用,把有機物中的碳轉化為二氧化碳返回空氣中??梢姡镔|在生態系統中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循環流動。(2)能量流動特點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從綠色植物把太陽能固定在體內以后開始的,生產者的能量一般來自太陽光,各級消費者的能量來自其上一個營養級,分解者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和消費者。能量流動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是不可逆轉的,能量在沿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被多種生物逐步消耗。可見,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獲得的能量越少。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它們將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聯系成了統一的整體。視頻:生態系統的能量遷移點撥①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②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從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開始。③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中的物質(有機物)來源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5.有毒物質的積累(1)有毒物質通過食物鏈積累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后,一些不易分解、難以排出的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而且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有毒物質逐漸增加,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2)教材第23頁“資料分析”從教材所示的圖中可以看出,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量最多的是大魚,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而大魚又是人類的食物。以上“資料分析”說明,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討論(見教材第23頁)1.這些有毒物質會在人體內積累,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2一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比較穩定,不易分解,而且不易排出,這樣就會積累在生物體內;圖中的大魚比小魚營養級別高,大魚一生會吃掉許多小魚,這些小魚體內的有毒物質都積累在大魚體內,結果導致大魚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比小魚多。由此可見,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規律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是循環流動的,故可以循環利用;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所以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種群數量往往越少,獲得的能量也越少;有毒物質是不斷積累的,所以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四、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在生態系統中,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也叫作生態平衡。這種穩定來自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例如,草原上的兔和狼的數量在自然狀態下能保持相對穩定,它們的數量關系可用圖表示。視頻: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2.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雖然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例如,人們為了保護放養的牲畜,消滅了狼,結果卻使野兔大量繁殖,破壞了草場。由于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限,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系統,我國于198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并且建立了有關的自然保護區。五、“技能訓練”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就不能提出問題,科學探究就無從談起,因此,發現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1.發現問題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是從“為什么青霉菌菌落周圍不長細菌”這一問題開始的。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我們平時要訓練自己從平常的、已經習慣的事件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培養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發展創造力。通過觀察兔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我們可以發現“兔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不一樣”這個問題。2.提出問題發現了問題,就應該提出問題,并用明確的語言表述出來。評價提出問題的質量應從三個方面看看是否為科學命題,二看表述是否明確、具體,三看是否有探究價值。針對我們的發現,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如“兔的雙眼為何位于頭部兩側,而貓的雙眼卻生在頭部前方呢?(1)”“貓和兔的雙眼生長位置不同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2)”。相比較而言,問題1只描述了一種現象,沒有較高的探究價值;而問題2則從比較深的層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問題,具有較高的探究價值。學以致用仔細觀察,看看能畫出多少條食物鏈?寫出最長的食物鏈?知道什么是食物鏈明確食物鏈的寫法了解營養級完成觀察與思考知道什么是食物網及其形成原因知道物質流動的特點知道能量流動的特點了解有毒物質的積累完成資料分析討論了解規律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知道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明確如何發現問題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以致用圖示分析知道食物鏈介紹食物鏈的寫法拓展介紹營養級引導完成觀察與思考通過圖形分析繪制知道食物網及其形成原因介紹物質流動的特點介紹能量流動的特點圖形分析得出有毒物質的積累引導完成資料分析討論拓展介紹規律視頻圖片分析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介紹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介紹如何發現問題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觀察完成課堂練習1.在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所形成的聯系叫作食物鏈。下列各項可表示食物鏈的是(D)A.兔子→狼→獅子B.陽光→草→兔子→狼C.食草昆蟲→青蛙→鷹→草D.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2.近十幾年來,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該地區的水稻產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是這個生態系統中(A)A.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B.植被受到了嚴重破壞C.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D.發生了嚴重地質災害3.在一個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是:微小植物→劍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大魚。當這個食物鏈被排入難分解的有毒物質后,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的是(B)A.微小植物B.大魚C.一樣多D.劍水蚤4.若草原生態系統中只有“草→鼠→蛇→鷹”這條食物鏈,當蛇被大量捕殺,一段時間后(A)A.草場會被破壞B.鷹的數量會增加C.鼠的數量會減少D.鷹的數量不會變5.如圖A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B表示圖A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1)若圖A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遭到破壞,而食肉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植被得以恢復,由此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能力。(2)圖B中的乙對應圖A中的生物是_____,此生物與鷹的關系是_______。【(1)鼠捕食(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動調節】習題訓練知識應用與理解課堂小結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關系連接起來的一條“鎖鏈”,稱為食物鏈。多條食物鏈交錯在一起可構成食物網。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2.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并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自然界中的某一環節遭到損害,其他環節也受牽連,最后整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沖擊。知識小結總結概括教學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第2課時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新知導入材料:北美的凱巴森林中生活著種類豐富的生物,曾有4000多只黑尾鹿,還生活著以鹿為食的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各種生物和諧地生活著,森林里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了保護黑尾鹿,1906年,美國開展了一場捕狼行動。到1930年累計獵殺了6000多只狼,狼在凱巴林區不見了蹤影。鹿失去了天敵,種群數量急劇增加。興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毀壞林木,并使以植物為食的其他動物數量銳減,鹿群也陷入了疾病和缺少食物的困境中。興旺一時的鹿種群走向衰敗。為消除滅狼帶來的惡果,美國政府制訂了“引狼入室”計劃,并在1995年實施。隨著狼的引入,森林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凱巴森林的興衰說明了什么?新知講解食物鏈和食物網捕食關系新知講解三、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以生產者為起點,一種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種活的生物所構成的食物鏈新知講解(1)食物鏈的寫法通式:A→B→C→D草→兔→狐→虎草→蟲→鵲→蛇→鷹新知講解(2)營養級營養級:食物鏈中的一個個環節稱營養級,它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四營養級第三營養級新知講解教材圖中列舉出了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多條食物鏈2.教材第22頁“觀察與思考”新知講解圖中可形成多條食物鏈。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被多種生物捕食,所以,這些食物鏈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討論(見教材第22頁)從理論上分析,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貓頭鷹的數量會減少,青蛙、鼠、吃蟲的鳥的數量會增加,各種生物的數量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新知講解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3.食物網(1)概念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常被多種生物捕食,這樣就使得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2)形成的原因新知講解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循環流動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流動(1)物質流動特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新知講解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獲得的能量越少(2)能量流動特點生態系統的能量遷移生產者環境分解者消費者新知講解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量最多的是大魚,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而大魚又是人類的食物5.有毒物質的積累(1)有毒物質通過食物鏈積累(2)教材第23頁“資料分析”新知講解這些有毒物質會在人體內積累,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討論(見教材第23頁)一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比較穩定,不易分解,而且不易排出,這樣就會積累在生物體內;圖中的大魚比小魚營養級別高,大魚一生會吃掉許多小魚,這些小魚體內的有毒物質都積累在大魚體內,結果導致大魚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比小魚多。由此可見,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新知講解在生態系統中,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也叫作生態平衡四、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狼數量增加狼數量下降狼因饑餓死亡狼吃大量的兔狼吃少量的兔兔數量增加兔數量減少狼食物增加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新知講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新知講解2.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好。新知講解五、“技能訓練”:發現問題,提出問題1.發現問題2.提出問題問題(1)只描述了一種現象,沒有較高的探究價值;而問題(2)則從比較深的層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問題,具有較高的探究價值兔的雙眼為何位于頭部兩側,而貓的雙眼卻生在頭部前方呢?(1)貓和兔的雙眼生長位置不同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2)新知講解草→鼠→蛇→鷹仔細觀察,看看能畫出多少條食物鏈?草兔鼠狐鷹蛇寫出最長的食物鏈?5條課堂練習1.在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所形成的聯系叫作食物鏈。下列各項可表示食物鏈的是()A.兔子→狼→獅子B.陽光→草→兔子→狼C.食草昆蟲→青蛙→鷹→草D.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D2.近十幾年來,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該地區的水稻產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是這個生態系統中( )A.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B.植被受到了嚴重破壞C.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D.發生了嚴重地質災害A課堂練習3.在一個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是:微小植物→劍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大魚。當這個食物鏈被排入難分解的有毒物質后,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的是( )A.微小植物B.大魚C.一樣多D.劍水蚤B4.若草原生態系統中只有“草→鼠→蛇→鷹”這條食物鏈,當蛇被大量捕殺,一段時間后( )A.草場會被破壞B.鷹的數量會增加C.鼠的數量會減少D.鷹的數量不會變A(2)圖B中的乙對應圖A中的生物是_____,此生物與鷹的關系是_______。拓展提高5.如圖A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B表示圖A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1)若圖A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遭到破壞,而食肉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植被得以恢復,由此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能力。鼠捕食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動調節課堂總結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關系連接起來的一條“鎖鏈”,稱為食物鏈。多條食物鏈交錯在一起可構成食物網。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2.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并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自然界中的某一環節遭到損害,其他環節也受牽連,最后整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沖擊。板書設計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網: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物質和能量流動的特點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沿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循環流動有毒物質:沿食物鏈越積累越多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第2課時學案課題內容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第2課時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2.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3.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4.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學習重點1.食物鏈和食物網2.食物鏈的書寫學習難點1.食物鏈和食物網2.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預習案】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______________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2.________: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3.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4.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__________,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____________的。如果外界________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知識點三:食物鏈和食物網1.什么是食物鏈?食物包含生態系統的中的哪兩個生物因素?2.食物鏈如何書寫?3.什么是營養級?如何理解?4.解決教材22頁觀察與思考?5.食物網的概念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動有何特點?7.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有何特點?8.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是如何積累的?知識點四: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9.如何正確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10.如何正確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知識點五:“技能訓練”發現問題,提出問題11.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提出問題?【我的知識網絡圖】【訓練案】1.在食物鏈中,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系是()A.互相利用的關系B.吃與被吃的關系C.相互競爭的關系D.互惠互利的關系2.下列各項中,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A.草→鹿→野兔→狼B.草→昆蟲→食蟲鳥→蛇C.陽光→草→昆蟲→食蟲鳥D.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B3.我國的草原面積約4億公頃,約占世界草原面積的12%,是我國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如圖為某一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的簡圖,該食物網中,共有食物鏈()A.3條B.4條C.5條D.6條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靠自己的能力可維持一定程度的相對穩定B.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人類盲目活動會干擾生態系統,當超過一定的限度時,會破壞生態平衡D.自然因素不會干擾生態系統5.天然的草原生態系統中,若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圖中曲線能正確表示較長時間內兔群數量變化的是()6.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實現的。下列能夠正確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方向的是()A.草→食蟲鳥→兔→鷹B.草→鼠→蛇→鷹C.鷹→食蟲鳥→食草昆蟲→草D.草←食草昆蟲←鼠←蛇←鷹7.有毒物質通常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下列能正確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數量多少的圖示是()8.如圖表示溫帶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食物網中數量最多的生物是草B.食物網中共有7條食物鏈C.鷹數量的增加會引起兔數量的減少D.蛇與鷹之間既存在捕食關系又存在競爭關系9.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鏈流動的特點是()A.雙向流動,逐級遞截B.單向流動,逐級遞增C.循環流動,逐級追增D.單向流動,逐級遞減10.如圖為某生態系的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數量最少的消費者是鷹B.該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C.雜食性的鳥與昆蟲之間只有捕食關系D.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11.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食物鏈是指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所形成的聯系B.食物網是指不同種類的多條食物鏈平行連接起來形成的簡單結構C.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它與能量流動無關D.食物鏈和食物網破壞不會影響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12.如圖是某地的稻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請回答下面的問題:(1)圖中所示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缺少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者。(2)該食物網中共包含________條食物鏈,其中最短的一條是_______________。(3)該食物網中,數量最多的是________。(4)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難降解的有毒物質污染,一段時間后,該有毒物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13.某校生物實踐活動小組的同學們在對某個生態系統調查后,根據所學生物學知識繪制了如下生態系統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生態系統都是由________和非生物環境組成的。圖中甲包括空氣、溫度、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2)圖中的生產者可通過________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的生活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3)圖中的乙能夠分解動植物的尸體使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變為________返回無機環境中,供綠色植物再利用。組成生物體的物質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循環稱為________。(4)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鏈條式聯系,稱為________。由許多條這種鏈條式聯系彼此交錯形成的網狀聯系稱為________。參考答案【預習案】1.吃與被吃2.食物網3.物質能量4.積累5.自動調節能力一定限度干擾破壞【探究案】1.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作食物鏈。在捕食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種生物成分,不包括分解者。2.起始環節是生產者,之后是消費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中間以“連接箭頭指向“吃”的一方,箭尾從“被吃”的生物發出。3.作為食物鏈起始環節的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第一營養級。所有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構成第二營養級,即植食動物為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包括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依次類推,還有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等。4.提示:圖中可形成多條食物鏈。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被多種生物捕食,所以,這些食物鏈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從理論上分析,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貓頭鷹的數量會減少,青蛙、鼠、吃蟲的鳥的數量會增加,各種生物的數量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5.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形成的原因: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常被多種生物捕食,這樣就使得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6.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包括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生產者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轉化為有機物,將碳儲存在體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通過呼吸作用,把有機物中的碳轉化為二氧化碳返回空氣中。可見,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循環流動。7.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從綠色植物把太陽能固定在體內以后開始的,生產者的能量一般來自太陽光,各級消費者的能量來自其上一個營養級,分解者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和消費者。能量流動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是不可逆轉的,能量在沿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被多種生物逐步消耗??梢姡芰垦厥澄镦満褪澄锞W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獲得的能量越少。8.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后,一些不易分解、難以排出的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而且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有毒物質逐漸增加,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9.在生態系統中,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也叫作生態平衡。這種穩定來自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10.生態系統雖然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11.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我們平時要訓練自己從平常的、已經習慣的事件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培養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發展創造力。發現了問題,就應該提出問題,并用明確的語言表述出來。評價提出問題的質量應從三個方面看看是否為科學命題,二看表述是否明確、具體,三看是否有探究價值。【訓練案】1.B2.B3.C4.D5.D6.B7.D8.B9.D10.C11.A12.(1)非生物分解(2)5水稻→田鼠→貓頭鷹(3)水稻(4)貓頭鷹13.(1)生物;水分;陽光(2)光合;物質;能量(3)無機物;物質循環(4)食物鏈;食物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導學案.docx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教案.docx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素材:生態系統的能量遷移.mpg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素材: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wmv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素材:食物鏈和食物網.mpg 人教生物七上1.2.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第2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