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2010-2011學年下學期高二期末專題復習——在實踐中求索真理(人教版必修四)【命題猜想】從歷年高考試題來看,實踐的特點,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都是考查的重點。從題型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主觀題;背景材料以當前的重大時政熱點為主,考生在復習時,要關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代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精神和重大理論成果以及學習貫徹這些優秀精神和重大理論成果的意義。【考生應注意的問題】考生在備考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正確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與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②把握實踐的含義及特征,不能錯誤地認為實踐是人們的一切活動,更不能認為實踐只具有客觀物質性;③認清趔的客觀性和相對性以及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的區別。【押題1】2010年11月11日,中國南級科考隊開始執行我國第27次科考任務。我國的極地科學考察是振興中華、為國爭光、造福人類的事業,一直以來,深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重視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關注。我國重視南極科考是因為A.實踐的主體、手段都是客觀的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獲得科學的理性認識是實踐的根本目的【解析】重視南極科學考察是因為在科考中能夠獲得寶貴的認識。A、C不符合題意;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D錯誤。本題選B。【押題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核試驗在內的許多科學研究都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實驗,這樣既可以達到實驗的效果,又可以節約實驗費用,降低實驗風險。從認識論角度看,上述事實說明A.要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B.有些認識不需要通過實踐即可獲得C.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D.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解析】材料主要表明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選C。A屬于唯物論;B說法錯誤;D不符合題意。【押題3】在2010年的中國官方,“調整收入分配”一詞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現在各種場合。實際上,“調整收入分配”已是2010年官方語境中的共識性語匯。圍繞“收入分配與社會發展”某校高三(1)班同學積極開展了探究性學習活動,收集到以下信息:信息 收入分配問題的認識歷程對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正確的,我們曾經歷了歷史的曲折。改革開放前,在理論上,把公平簡單地理解為平均,實行的是絕對平均主義,大鍋鈑的分配體制,使效率大受影響。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開展了理論上以強調“按勞分配”為標志,在實踐上以實行“包干”為標志的分配制度改革,關于公平的錯誤認識開始扭轉,從農村到城市,我國經濟面貌煥然一新。當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后,人們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又有了新的認識。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更加注重公平”作用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調節收入分配力度、緩解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的重要政策取向。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重新思考并探討這一理論問題,對于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重義。分析材料信息蘊涵了哪些認識論道理?【解析】解答未題首先要注意設問的知識限定,即認識論,其次要白領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來找對應的哲學觀點,關鍵信息如經歷曲折、在實踐上等。答案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使人們對效率與公平問題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②認識反作用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重新思考并探討效率與公平的問題,與時俱進地調整兩者的關系,對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押題4】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胡錦濤在會上強調,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得到了寶貴啟示。概括起來說,主要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須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走共同富裕道路。這些重要經驗和寶貴啟示,對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大意義,一定要深刻認識、充分運用,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解析】本題以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的召開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明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然后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答案 ①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對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大意義,一定要深刻認識、充分運用,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③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