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2010-2011學年下學期高二期末專題復習——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教版必修四)【命題猜想】高考以考查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為主;從題型上看,選擇題和主觀題并重背景材料以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當前國內民生問題為主。【考生應注意的問題】考生在復習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主要表現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押題1】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修改后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11月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分別使我國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邁上新臺階。這體現了我國在社會義建設中A.高度重視人們的意識的能動作用B.充分利用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C.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D.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解析】材料體現的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故選D。【押題2】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是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重要內容。確定上述目標的哲學依據是A.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B.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C.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D.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解析】A屬于政治生活范疇,排除;B屬于經濟生活范疇,排除;C符合題意;以哲學角度看,材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答案為D。【押題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中,都突出強調了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析】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明確歷史唯物主義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有哪些,然后結合材料明確需要調用的知識點是什么,組織答案時要注意材料和原理的有機結合。答案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結,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在“十二五”建設實踐中,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各族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體現了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道理。【押題4】國務院2010年11月發布的《國務際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規定;政府立法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除依法需要保密外,行支規草案和規章草案都要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采納情況。加強對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堅持立“新法”與改“舊法”并重。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必須程序。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知識,說明政府立法為什么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解析】解答本題,應明確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然后結合材料從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發展的規律等方面闡述我國政府在立法過程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答案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我國政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所以國務院強調在政府立法中充分反映人民意愿。③我國政府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所以政府立法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