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2010-2011學年下學期高二期末專題復習——把握思維的奧妙(人教版必修四)【命題猜想】本題涉及的內容非常重要,考生復習時要重點把握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能動的反作用。高考考查時,選擇題與主觀題均會涉及,背景材料以環保事例,發展經濟的思路和做法、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做法為主。【考生應注意的問題】考生在答主觀題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基本答法,面忘了一些題型當中的必要答法。例如,考查環保時,我們就要注意答自然界的物質性。另外,在選擇題中我們必須注意經常出現的錯誤說法,如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這里我們一定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如果后面是促進作用,前面一般要有“正確的意識,即給“意識”加上必要的性質限定;除此之外,我們必須分清意識的起源、生理基礎、內容和形式以及意識能動性的特點及表現。【押題1】孫悟空神通廣大,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深受中國人的喜愛。特別是他在“大鬧天宮”時,英勇機智,不畏強敵,敢于同至高無上的玉帝分庭抗禮,很受中國學生的喜歡。但在西方學生眼中,孫悟空卻是一個“恐怖分子”,他大鬧天宮,擾亂了社會秩序。下列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C.正確的意識對人的活動具有促進作用D.世界觀是在個人主觀選擇的基本上形成的【解析】孫悟空“大鬧天空”是我們中國學生非常熟悉并欣賞的行業,但西方學生就認為這是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這是由東西方不同的客觀社會存在決定的,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因此,對同樣的行為會有兩種不同的評價,本題選B。【押題2】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卻說:“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兩種觀點A.前者是辯證法,后者是詭辯論B.前者是形而上學,后者辯證法C.是相同的,只是強調的方面不同D.都是辯證法,后者對前者的發展【解析】前者認為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統一的,是唯物辯證法;后者只看到運動的絕對性,否認相對靜止,是典型的相對主義詭辯論,是形而上學。本題選A。【押題3】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國務院于2010年11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必須提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防止“以權壓法”“以言代法”現象的發生。這表明A.立中主觀愿望可以改變規律B.物質決定意識,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D.意識對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解析】加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是為了實現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等目的,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所以選C。A、D本身說法錯誤,B不符合題意。【押題4】材料一 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說:“中國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為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會圍繞“綠色、低碳、生態、環保”等理念,全面推進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世博會的成功、精彩、難忘,并為城市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貫徹“節儉辦世博”的理念,世博會開幕式拒絕了“花轎”和豪華,以“精彩、節儉、親民”的原則面見世人。運用所學“探究世界的本質、把握思維的奧妙”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解析】本題以熱點話題為背景,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考生要明確“探究世界的本質、把握思維的奧妙”的相關知識包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等。然后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即可。答案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是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因此溫總理闡明中國政府確定的節能節排目標是根據中國現階段的國情作出的科學決策;同時,世博會“節儉辦世博”的理念更是立中國情,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作出的正確決策。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節儉辦世博”的理念既有利于節約資源,又能推動我國社會事業的發展。③我國政府自主制定減排目標以及在世博會上的實際行動是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體現;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拒絕了“花轎”和豪華,以“精彩、節儉、親民”的原則面見世人,體現了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