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7張PPT)中國陶瓷器發(fā)展仰韶文化,距今是黃河中游地區(qū)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它的持續(xù)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人面魚紋盆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晚期晚期文化。因最早發(fā)現于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秦磚漢瓦-秦漢時期的燒制工藝非常成熟秦磚漢瓦兵馬俑漢代陶器陶器到了漢代以后,有一個突飛猛進的改進,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們說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貢獻,陶器上了釉,會減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凡是釉里含銅,燒出來就呈現綠色;凡是釉里含鐵,燒出來就呈現黃色。漢代的陶器,除了建筑造型以外,容器開始大量增加,像陶壺、陶罐、陶盆等等。漢綠釉的出現,影響到中國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會誤認為唐三彩是瓷器,其實它跟瓷器無關,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損。三彩,不是三種顏色,而是有多種顏色,主要色調有黃色、綠色、黑色、藍色、白色等。唐三彩的燒造溫度,相對以前的那種灰陶、紅陶,又提高了一百度,大概達到1100度。一旦溫度提高,硬度就能提高。唐三彩都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專門為陪葬用的一種器具,也叫冥器。漢代是中國厚葬制度的一個高峰時期,尤其是西漢。唐代變成中國第二個厚葬時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開,里面的東西成千上萬。唐代為了厚葬,大量燒制俑、動物和各種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種無所不有。唐三彩唐代人非常喜歡馬。馬在古代社會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農業(yè)工具,而是最重要的軍事工具。所以,馬在古代是軍事力量的體現。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駿,其中兩駿在20世紀初被盜到美國去了,至今還在美國費城博物館里展出。另外四駿已經被打碎了,準備運輸出國時,被政府截住了,今天在陜西省博物館展出。這六匹駿馬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六匹馬,都是戰(zhàn)功卓著,最后做為浮雕在昭陵千年供奉,從唐代一直到民國初年。唐三彩唐三彩馬(現藏故宮博物院)三彩胡人牽駱駝俑(現藏故宮博物院)原始青瓷商代西漢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為什么呢?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鐵元素,燒后呈現青色,當時去不掉這個顏色。漢代以后,瓷器開始迅速發(fā)展起來。東漢就有真正意義的瓷器出現了。陶器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瓷器迅速崛起。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瓷器的特點是有大量的動物造型。西晉熊形尊三國青瓷羊西晉青釉虎子越窯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唐越窯青釉執(zhí)壺越窯青瓷大腕邢窯邢窯,是唐代著名的瓷窯,窯址位于河北省邢臺市所轄的內丘縣和臨城縣祁村一帶,是中國白瓷生產的發(fā)源地,在中國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窯唐代的其他窯口—長沙窯唐長沙窯白釉綠彩枕長沙窯創(chuàng)始于唐代,窯址首選發(fā)現于今湖南省長沙市郊銅官鎮(zhèn)瓦渣坪,故而又稱銅官窯,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衰于五代,產品以青釉為主。魯山窯魯山花鼓在今河南省魯山縣,故名魯山窯。始燒于唐代,經五代、兩宋而終于元。主要燒制花釉瓷、白瓷和三彩器等。該窯產品特征是:胎質較粗,胎色淺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秘色瓷唐代晚期出現了一種瓷器,對中國瓷器影響非常大,叫秘色瓷。實際上,秘色瓷算是越窯的改進版。目前為止,明確發(fā)現秘色瓷的就是陜西法門寺。宋代瓷器宋瓷有兩大系統(tǒng),一個是官窯系統(tǒng),一個是民窯系統(tǒng);我們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還有一個民窯系統(tǒng),分為八大窯系。宋代八大窯系則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zhèn)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汝窯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目前有一個統(tǒng)計比較可靠,說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大約有67件。今天要想看到汝窯,到哪兒去看呢?臺北故宮是汝窯最集中的地方,現在精確的統(tǒng)計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都有汝窯收藏和陳列。官窯官瓷是北宋末年宮廷官窯燒制的御用瓷器,為中國五大名瓷之一。歷來專供皇家享用。官瓷因制作技藝高,成品率極低,加之其制作工藝曾失傳,故傳世作品甚少,倍顯珍貴。哥窯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是與官窯非常接近的一個窯口。鈞窯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俱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定窯定窯是繼邢窯而起的白瓷窯場。宋代民窯系統(tǒng)—北方民窯磁州窯是北方最重要的窯口。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zhèn)與彭城鎮(zhèn)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窯。據考察,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xù)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歷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續(xù)到明清,燒造從未中斷。而且還大量出口。耀州窯耀州窯在今陜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zhèn),唐宋時屬耀州治,故名耀州窯。該窯唐代開始燒陶瓷,經五代、宋、金、元幾朝。早期唐時主要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燒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后期(金、元)開始衰落,而終于元初。宋代南方民窯—饒州窯龍泉窯永宣青花“發(fā)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國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成弘青花嘉萬青花-繁縟、密不透風清中晚期清中期的官窯,是明清官窯中最規(guī)范的時代,所有式樣、品種都由宮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樣,由督陶官親自管理。很多藝術瓷都是皇上直接過問,因而質量非常高。今天拍賣場上很從青花瓷器上看,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由摹古、創(chuàng)新,逐漸演化到形制規(guī)范,中規(guī)中矩,工藝熟練。最后變成熟能生巧,后來能做到生產任何東西都游刃有余,非常容易。多高價位的瓷器,都是這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瓷中真品-釉里紅釉里紅瓷創(chuàng)燒于元代。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制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fā)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里紅”。斗彩斗彩也稱豆彩,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鮮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琺瑯彩琺瑯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于畫發(fā)廊技法。使用琺瑯彩裝飾手法的瓷器也常簡稱為琺瑯彩。始創(chuàng)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瑯彩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琺瑯彩吸取了銅胎畫發(fā)廊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粉彩粉彩是景德鎮(zhèn)窯在五彩的基礎上及“琺瑯彩”的影響下創(chuàng)制成功的又一種彩瓷。它的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攙加一種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畫出的圖案可發(fā)揮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現一種粉潤的感覺,因此被稱為“粉彩”或“軟彩”。其作法是用經過“玻璃白”粉化的各種彩料,在燒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繪畫,經第二次爐火燒烤而成。粉彩初創(chuàng)于康熙晚期,盛燒于雍正、乾隆,成為清代瓷業(yè)生產的一個主要品種。直到現代,景德鎮(zhèn)的許多瓷廠仍繼續(xù)生產。世界上著名的瓷器拍賣2010年,倫敦,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成交價5.5億世界上著名的瓷器拍賣2010年,倫敦,該葫蘆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2.25億港元投得,加上買家傭金,成交價高達2.5266億港元。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2005-7-12?LD佳士得成交價:兩點多億景德鎮(zhèn)制 元青花龍紋四系扁瓶2007-11-11 北京中嘉成交價:近一億汝窯,1992年香港佳士德,成交價5千萬港幣汝窯三犧尊,1992,香港,五千萬港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