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1、糖類:人體內的主要功能物質;葡萄糖、蔗糖、淀粉 最終分解為葡萄糖2、脂肪: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花生、肥肉 最終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3、蛋白質:人的生長發育及受損細胞的修復與更新,同時能分解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奶、魚、瘦肉、豆類 最終分解為氨基酸4、水: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體內的新陳代謝、營養物質和廢物的輸送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運輸5、無機鹽:(1)缺鈣:兒童患佝僂病,中老年人換骨質疏松癥(2)缺磷: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3)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智力發育異常(4)缺鐵:缺鐵性貧血(5)缺鋅: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6、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求量很少,但是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2)缺乏維生素B1:腳氣病、神經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3)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4)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第二節:消化和吸收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分子大、結構復雜的有機物被分解成簡單的物質被人體吸收的過程叫做消化消化系統口腔: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吃饅頭越嚼越甜,是因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麥芽糖。咽:食物的通路食道:能蠕動,將食物推入胃中胃: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含有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肝臟:分泌膽汁,膽汁儲藏在膽囊中,經導管流入十二指腸;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膽汁中沒有消化食物的酶,肝炎病人不宜吃油膩食物的原因是膽汁分泌不足。胰: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胰液經導管流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小腸:通過蠕動促進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并將剩余物質推入大腸含有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鮮花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大腸:通過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糞便通過肛門排出3、食物消化的順序:食物在消化道內開始被消化的順序依次是淀粉、蛋白質、脂肪。開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腸。不經消化直接被吸收的營養成分是水、無機鹽、維生素。4、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營養物質,吸收主要發生在小腸內。小腸的結構特點有三點:①內有許多環形皺襞②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③小腸絨毛的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其內有毛細血管,它也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第三節: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1、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分別占30%、40%、30%。2、“平衡膳食寶塔”中從塔基到塔頂依次是糖類、維生素、蛋白質、無機鹽、脂肪。3、綠色食品是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可分為A級和AA級兩類。前一類是指允許限量使用化學物質,后一類是指不允許使用任何有害化學物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