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傳承磁州精髓快樂制作陶塑產生背景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峰峰礦區作為第二屆邯鄲市旅發大會承辦地,立足“世界磁州窯、中國響堂山”文化旅游品牌,相繼實施磁州窯藝術街區等29項旅發重點工程,形成以“滏源福地、瓷韻響堂”為名片的全域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續燃窯火,弘揚光大。活動目標1、了解磁州窯典型陶器。2、學習傳統制陶方法:拉坯成形法。3、了解磁州窯裝飾繪畫技法。4、了解磁州窯電窯燒陶方法。活動準備致家長的一封信——學精髓、樂作陶第一階段:活動的開題、籌劃一、激發學習興趣,為開題做準備。二、科學系統分工,制定小組計劃。磁州窯文化博大精深,我和學生提練精髓,重點學習,確定“認---練---畫---燒”四個環節,科學系統地學習整個制陶過程。典型陶器組、裝飾繪畫組拉坯成形組、電窯燒制組(一)典型陶器組質疑討論(二)拉坯成形組計劃(原)時間內容第一周查找資料,開展學習,熟記步驟第二周實踐練習第三周學會直筒第四周學會球形計劃(改)時間內容第一周開展學習,牢記步驟,謹記注意事項第二周定中心第三周定中心第四周直筒形練習(三)裝飾繪畫組陶器裝飾繪畫的內容有哪些?怎樣對陶器進行裝飾繪畫?(四)電窯燒制組電窯的工作原理有所認識第二階段:活動開展(一)典型陶器組參觀中國磁州窯歷史博物館著手分類重點指導梅瓶、瓷枕、四系瓶、龍紋瓷器(二)拉坯成形組老師正在教授拉坯成形法(三)裝飾繪畫組安際衡先生為學生介紹古代磁州窯陶器裝飾繪畫風格安際衡先生在為學生做現場指導------畫“蘭”燒成陶藝作品老師為學生準備制陶胚體(四)電窯燒制組學生將制作好的陶器,依次擺放入窯,由老師打開電源并且具體操作,先將放有陶器的電窯以200攝氏度的溫度烘干2小時,然后,關閉窯門,重新設定溫度為1000攝氏度,等待24小時后陶器出窯。第三階段:活動展評(一)典型陶器組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討論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逐一對4種典型陶器進行了展示匯報,雖然,有些用詞并不朗朗上口,專業性很強,但學生非常努力,還談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認為,磁州窯的陶器跟歷史有關、跟裝飾風格有關、跟用途有關、跟老百姓的生活有關等等,等待要學的磁州窯文化還有很多很多。(二)拉坯成形組在陶藝室,學生展示了自己所掌握的拉坯成型法,在制作過程中表現出豐富的制作樂趣,當然整個操作過程中都伴隨著老師指導,學生感受了泥土在手指間的微妙變化,同時,也體驗到了拉坯制陶的不易,及制陶工序的繁鎖。(三)裝飾繪畫組學生與大師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并且在陶坯盤上體驗了裝飾繪畫,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并以黑板報、手抄報的形式,再次展現了自己對陶器裝飾繪畫的理解,展現了自己對磁州窯文化的理解。(四)電窯燒制組漫長的燒制過程,學生等待的很有耐心,不停地詢問我電窯的工作狀態,我指導學生,開窯取陶的過程依然漫長,學生明白并指出,開窯后須微開窯門,使電窯內部必須有個自然降溫的過程,等待電窯溫度完全降下來后方可取陶,我并沒有想到,電窯燒制組對整個燒陶的過程竟然如此清晰。第二天,在電窯完全降溫的情況下,學生取出陶器,盡情地展示著燒成的作品。第四階段:活動的拓展、延伸此次主題陶藝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告訴我們磁州窯文化確實博大精深,我們只是研究和學習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要開展更多的主題活動,如:磁州窯歷史的演變、窯的種類及使用、傳統制陶技法的分類與運用等等,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和學到磁州窯文化。活動反思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提高了;二、學生從單純關注課堂文化轉向社會文化;三、教師與學生的協作更融洽。活動內容是學生所想、所定,他們樂于研究,在研究中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支持;四、教師要適時指導,不可包辦;五、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捕捉機會、發現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不足:知識結構上比較散,缺乏系統性;研究地不夠深入,研究能力還有待提高;教師如何更有效的進行指導?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活動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感謝各位領導、同仁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