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3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主要學習內容有: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等。[學生分析] 學生此前已學過唯物論的基本知識,和辯證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一課,本課作為前一節課的方法論,學生學習本課有一定的延續性。此部分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學習將有一定的興趣;聯系的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這對初學哲學,對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關系不是很明確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上有一定難度。[設計思想]: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和社會實際,設疑問難,循序漸進,用豐富而生動的現實材料來引出和論證相關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精神,課前準備充分,課上組織討論,提高認識,并將思想認識內化,避免空洞說教和簡單灌輸。[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識記: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的含義與特征。2、理解系統優化的方法;綜合性思維方式。3、運用:舉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運用相關原理,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培養和鍛煉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4、使學生初步具有堅持和把握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能力,初步具有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在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它們的區別,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學會運用綜合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和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通過“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及綜合性思維方式等知識點的思路與方法。2、組織學生分組探究學習,引領學生培養自主創新精神與實踐的能力,以及培養集體主義的意識與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或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體,融入社會。(2)、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考慮,優化組合。鍛煉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樹立集體主義觀念,是這一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最終落腳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1、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3、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教學媒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 組織教學(二) 故事導入:多媒體展示:《太子丹贈手》戰國時期,燕國的太子丹有一次宴請荊軻,為了討好荊軻,他還特地請來一個能歌善舞的美女為荊軻彈琴奏樂。席間,荊軻聽著悅耳的琴聲,看著美人那雙靈巧纖細的手,連連稱贊:“好手、好手”。善于察言觀色的太子丹問:“壯士愛什么?”荊軻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愛其手?!碧拥ち⒖谭愿?,將美人的雙手贈給荊軻。不一會,侍者端出一個盤子,里面放著美女那雙被砍下來的血淋淋的雙手。學生思考:你覺得荊軻還會喜歡這雙手嗎?荊軻和太子丹用什么觀點看問題?【教師點評】:荊軻和太子丹割裂了手和身體的有機聯系,只見部分,不見整體,而部分一旦離開整體也就失去了作為部分的性質和意義。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要求我們應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三)講授新課說到整體與部分,大家并不陌生,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整體與部分指出誰是整體,誰是部分,他們的關系如何?一:整體和部分的統一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 (1)含義不同整體指事物的全局和發展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2)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整體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部分(地位其實由功能決定的,發揮多大的功能就有多高的地位,整體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水是由氫和氧化合而成,氫和氧都沒有水的功能,我們口渴喝水但不會喝氫和氧解渴。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也就是說整體具有部分根本不具有的功能。(過渡)一輛“奔馳牌”汽車如果僅有車身而沒有發動機,能否奔馳?有了發動機而沒有輪子能否開走?構成事物的整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成一團的。而是相互依賴,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2:整體與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O”這是什么?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零,O,氧原子,休止符,嘴巴……)大家很有想象力,但好象我們并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把它放到一個具體的整體中,就沒有問題了。放到自然數中他就是零;放到英語單詞里他就是O;放到化學元素中,他就是氧;放到音樂里,他就是休止符;放到人體中,他就是人的嘴……但一旦把它從整體中抽出來,問題就出現了,他好象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為什么會這樣?(離開對應的整體,部分就不確定,就不知道是哪個整體的部分了。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那么整體能離開部分嗎 為什么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就像數字里不能沒有零,音樂里不能沒有休止符,大自然不能沒有氧一樣。)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也離不開部分,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有多少人饑寒交迫,又有多少人妻離子散!但新中國成立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我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又有多少人還流落街頭,無家可歸呢 真是“有國才有家”、“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這說明了什么呢 (作為整體的國家的狀況影響著作為部分的家庭的狀況。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一座橋是由多個橋墩支撐起來的,它的承重量不是由最堅固的橋墩決定的,而是由最不堅固的那個橋墩所決定。要想提高整個橋的載重量,橋梁設計師應該關注什么問題,為什么?(必須加固最弱的橋墩的堅固程度。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到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整體影響著部分,部分制約著整體,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這樣我們就結束了原理部分的學習,來看這一原理的方法論。3: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多媒體展示】:《三個老鼠》【思考】:老鼠們為什么會葬身油缸? 【教師點評】:(直接原因――張嘴,根本原因――從自己利益出發。本來老鼠們很聰明,想到了結成一個整體,這樣它們就辦到了一只老鼠辦不到的事。但是結成整體后,它們沒有從整體利益出發,只顧自己喝沒喝到油。老鼠們不從大局著眼,最后損害了全局利益也損害了自身局部利益。所以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我們一直在強調重視整體,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可以忽略部分呢?大家都看過接力賽,接力賽中常出現令人遺憾的情況就是掉棒!不管你跑得多快,在這一環節上出了錯,第一就不是你的。交接棒是接力賽的一個環節,或者說是一個局部,掉棒就是沒有處理好這個局部,他的后果是使整體成績受影響。為了避免犯類似的錯誤,我們應該怎樣做?(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過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1.系統和要素的含義及基本特征(1)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傾向(2)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基本特征:個別性、局部性、多樣性、差別性、不確定性。【多媒體展示】《田忌賽馬》1、他運用的是什么思維方法?2、說說是怎樣運用這一方法的?【學生回答】:【教師點評】:田忌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著眼整體性。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遵循有序性。通過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注重結構優化趨向。結果: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故事:《三個和尚》為什么人多了反而沒水喝了?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內耗了,出現了1+1<2的效應。(3)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①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②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四)【板書設計】(略)(五【教學反思】: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我希望通過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系統優化的方法的學習,有助于指導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同學們要樹立全局觀念,以大局利益為重。最后我說這樣一句話:一條鎖鏈最脆弱的一環決定其強 度,希望每個同學能成為鎖鏈中最堅固的一環,用自身的力量去為集體、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六)【課后作業】按系統優化原則,請為班級出謀劃策,如何提高本班的整體水平? 整體上:如班集體的教育影響力是個體無法實現的。班風影響人的品格狀態,學風影響人的學習態度和學 習力。有序性:班級中主導作用是老師,教師中核心作用是班主任,班集體的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其中關鍵作用是班干部的核心力、“領頭羊”的示范力;內部結構 的優化趨向,從班集體發展的趨向來看,是師師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幫越來越好,情感越來越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