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教材分析】我國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通過學習本節課,使學生初步明白市場機制及其發揮作用的機理,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弊端,應該怎樣規范市場秩序。本節課知識內容豐富,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對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能夠把握其內在聯系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要以生活邏輯來貫穿呈現知識邏輯體系,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親身融入教學情境,切實感受市場配置資源在我們身邊的力量。【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2)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具體機制。(3)理解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性和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措施。(4)理解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和危害。2.能力目標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違背市場規則、破壞市場秩序的一些經濟行為,培養辨別能力和提出建議的能力和全面認識市場配置資源優缺點的辨析能力,把握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具體條件的理解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知社會經濟現象,樹立競爭意識;樹立有效利用、節約資源的觀念;自覺遵守、維護市場秩序與規則;養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個人習慣和道德品質。【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節課知識,學生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解并體悟國家建設市場體系的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感悟我國發展市場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會的重大變化,逐步增強經濟制度自信、經濟理論自信。2.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比較分析法,辯證看待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弊端,會分析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是主要方面,弊端是次要方面。3.法治意識: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參與主體要遵守法律,樹立誠信觀念。4.公共參與:公民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市場體系建設,維護市場秩序;要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養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個人習慣和道德品質。【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局限性;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措施。2.教學難點: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發生作用的過程;市場調節的弊端。【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觀看視頻《豬肉價格上漲》,分析:1.豬肉價格為什么上漲?2.為什么會出現高價仍然供應緊缺的經濟現象?如何解決呢?二、進行新課(一)市場調節學生活動:分析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教師:歸納學生發言,得出結論:生豬緊缺,供應量減少,需求增加或者不變,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一定時期內豬肉的供應量是有限的,而人們對豬肉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人類社會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是相對有限的,人類的需求是多樣的、發展變化的。知識點1:為什么要合理配置資源?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這對矛盾要求社會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更好滿足人類多方面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獲得盡可能大的收益。知識點2:配置資源的手段。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探究活動一:材料一: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是經濟周期的實例。“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材料二:供求,即供給和需求。供給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者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量。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在不同價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量。在市場中,商品價格與供給、需求之間一般存在以下關系:商品供不應求商品價格上漲企業增加產量、消費者減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過于求商品價格下降企業減少產量、消費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探究問題:1.結合材料一、二和教材知識,以“豬周期”為例,說明商品價格與供給、需求之間的關系,并用曲線圖表示這種關系。2.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分析商品價格的變化如何影響資源配置,并用曲線圖表示出來。活動方式:學生合作探究問題,形成答案,自由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偏和補充,形成較完整答案。結論一:1.曲線圖表示商品價格與供給、需求之間的關系。(難點)2.商品價格變化影響資源配置的曲線圖示。(難點)3.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①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②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實現優勝劣汰。(二)市場缺陷探究活動二:材料一:2019年2月有媒體報道稱:三全灌湯水餃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更讓人揪心不已的消息是——不止三全,科迪、金鑼等11家企業的產品都中了非洲豬瘟的招。材料二:“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材料三:規模養豬場的生豬出欄時間一般為6-7個月,也就是說擴大養殖規模的第一批豬肉最快也要到明年春節后上市。探究問題:1.三則材料表明僅由市場調節是不夠的,請分析三則材料分別體現了市場調節的什么弊端?2.你還知道哪些市場調節失靈的現象?市場調節失靈有何危害?活動方式:學生合作探究問題,形成答案,自由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偏和補充,形成較完整答案。結論二:1.材料表明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弊端。2.市場調節失靈的現象還有: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都不能由市場來調節,教育、醫療等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服務也不能完全由市場調節。3.單靠市場調節的危害:①會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②會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③會產生不正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④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三)市場體系知識點1.市場體系的構成要素和聯系。構成要素:商品市場,服務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金融市場)等。每類市場都是由交易雙方、交易對象、交易價格等基本要素組成的。這些市場相互作用,形成有機聯系的市場體系。探究活動三:材料:今年八月份全國多處地方因非洲瘟導致生豬大量死亡。市場上出現少數不法商販向生豬養殖農戶低價收購病死豬(一二百元一頭),用于冷藏以后低價銷售給一些食品廠。探究問題:這種“市場亂象”體現了市場調節的什么弊端?結合本節課知識,說說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現象?活動方式: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形成答案,自由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偏和補充,形成較完整答案。結論三:要解決這類問題,需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克服其弊端。要克服市場調節的弊端,需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知識點2:市場體系。重要地位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基礎。建設什么樣的市場體系要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怎樣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①要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②要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③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④要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從而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①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②政府定價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等方面。政府定價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課下活動設計:請你結合今天所學的相關知識,為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三、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及其發揮作用的過程,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局限性,要辯證看待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弊端,明確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是主要方面,弊端是次要方面。通過學習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措施,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參與主體要遵守法律,樹立誠信觀念。2/2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教材分析】本框題是對第1框內容在邏輯和生活上的延續。前1框《市場資源配置》的學習,把握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調節的優點及局限性,為學習本節內容起了鋪墊作用。這兩框題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整內容,它們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一起構成我們每個人參與經濟生活最基本的背景和舞臺,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方面的具體體現。【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2)理解: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②理解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③宏觀調控的目標、意義及常用手段。2.能力目標①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②學會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無比優越性的信念。【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上取得的成就,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點,體會黨和政府的作用,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經濟道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自信。2.科學精神:在合作探究中針對問題提出對策,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分析方法;在提建議時,既要從政府的經濟職能和宏觀調控方面,又要從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方面來提建議,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3.法治意識:了解我國《憲法》關于“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導”的相關表述,增強法治意識。4.政治參與:關注當前的社會經濟現象,通過參與調查及提建議,提高公共參與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宏觀調控的目標、意義及常用的手段。教學難點:區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2019年正值我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請你以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為例談談體會。學生活動:談身邊的切實案例,體會國家發展成就。教師引導:我國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的領導、人民的奮斗,也離不開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節課我們探討我國市場經濟的特征和政府如何更好發揮作用。二、進行新課(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探究活動一:視頻: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就。探究問題:請你結合視頻材料展示的成就,你能感悟到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什么優勢?學生活動:展開討論,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教師活動:歸納學生發言的角度,引導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上來。知識點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①最本質的特征、最大優勢、重要特征——黨的領導。②根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③根本目標——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④內在要求——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過渡: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原因,除了黨的堅強領導、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外,也離不開政府兢兢業業的履行經濟建設職能。(二)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探究活動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描繪了2016-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材料二: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條件,社會經濟基礎的我國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通過劃定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限定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等主體功能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材料三:為了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我國大幅減稅降費,實施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采取差別化政策,加強對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材料四:我國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項目,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并懲處各類違法活動,通過“寬進+嚴管”的政策導向,激發市場活力。探究問題:上述材料分別反映出我國政府具有哪些經濟職能?履行該職能有什么重要作用?學生活動: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分析各材料主要體現了政府的哪些經濟職能。教師活動:通過學生的發言,引到學生學習政府的經濟職能及其作用。材料一: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材料二:實施區域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材料三: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材料四: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知識點2: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經濟職能重要作用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過渡:在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時,提到了宏觀調控一詞,這個詞大家經常在新聞里聽到,那關于宏觀調控大家了解多少呢?(學生簡單反應過后)教師:返回探究活動二,讓學生關注材料三,重新設計探究問題。探究問題:材料三的措施體現了宏觀調控的哪些手段?這些手段各有哪些具體的政策工具?學生活動:閱讀教材關于宏觀調控的知識,分析材料三體現的宏觀調控的手段,集體回答。教師活動:簡單點評學生回答,引出宏觀調控的相關知識。知識點3: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宏觀調控含義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主要任務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常用的經濟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重點講授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區別聯系含義內容制定財政政策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有關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稅收政策的變動、國債的發行等。國家財政部門制定,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①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②都通過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來實現經濟發展。③在一般條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和銀行利率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貸款利息率的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等。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制定,經國務院批準。重點講授2.區分不同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區別原因經濟增長滯緩、一部分經濟資源未被利用、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的正常運行受供給能力制約。經濟平穩運行,沒有明顯的通脹和通縮跡象。對策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增發國債,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少發國債,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聯系采取哪種財政政策,必須依據客觀的經濟運行狀況。重點講授3.常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②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③消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④穩健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探究活動三:材料:黨的十九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政府與市場關系也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指出,新時代“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深化實踐,不斷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學會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成為善于駕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行家里手?!?br/>探究問題: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知識,分析“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分別指的是什么?如何處理好這兩只手的關系?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其他成員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運用經濟術語回答問題,歸納學生回答,形成較為系統的答案。知識點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首先,市場有效,是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目的,也是政府充分履行經濟職能的重要表現;第二,政府有為,是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彌補市場缺陷的必然要求。圖示二者的關系。三、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和政府的經濟職能,同學們可以運用比較分析法,比較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優點和缺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和相同點,從而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教案.docx 2.2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