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生物必修二專業名詞整理1.融合遺傳:人們曾經認為兩個親本雜交后,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生混合,使子代表現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這種觀點稱做融合遺傳。【P2】2.自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自花傳粉,也叫自交。【P2】3.異花傳粉: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做異花傳粉。【P3】4.父本: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供應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P3】5.母本: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P3】6.去雄:孟德爾在做雜交實驗時,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這叫做去雄。7.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P3】8.顯性性狀: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用P表示)進行雜交(cross),把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dominantcharacter)。【P4】9.隱性性狀: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用P表示)進行雜交(cross),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recessivecharacter)。【P4】10.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P4】11.顯性遺傳因子: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如D)來表示。【P5】12.隱性遺傳因子: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如d)來表示。【P5】13.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P5】14.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P5】15.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后,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叫做假說—演繹法。【P7】16.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P7】17.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P11】18.表現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P12】19.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P12】20.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P12】21.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P16】22.同源染色體:聯會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P18】23.聯會: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P18】24.四分體: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P18】25.受精作用: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P24】26.基因分離定律(現代解釋):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P30】27.自由組合定律(現代解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P30】28.紅綠色盲:紅綠色盲是一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患者由于色覺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分紅色和綠色。【P33】29.抗維生素D佝僂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也是一種人類遺傳病,患者的小腸由于對鈣、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礙,病人常常表現出O型腿、骨骼發育畸形、生長緩慢等癥狀。【P33】30.伴性遺傳: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的現象。【P33】31.交叉遺傳:男性致病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的現象。【P36】32.牝雞司晨:“牝雞司晨”是我國古代人民早就發現的性反轉現象。原來下過蛋的母雞,以后卻變成公雞,長出公雞的羽毛,發出公雞樣的啼聲。【P40】33.S型細菌:一種細菌(肺炎雙球菌)的菌體有多糖類的莢膜,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做S型細菌。【P43】34.R型細菌:一種細菌(肺炎雙球菌)的菌體沒有多糖類的莢膜,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做R型細菌。【P43】35.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P49】36.半保留復制: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這種復制方式被稱做半保留復制。【P52】37.DNA的復制:DNA的復制是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P54】38.遺傳信息:蘊藏在DNA的4種堿基排列順序之中。【P57】39.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P57】40.DNA分子雜交技術:當兩種生物的DNA分子的單鏈具有互補的堿基序列時,互補的堿基序列就會結合在一起,形成雜合雙鏈區;在沒有互補堿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兩條游離的單鏈。可以以此來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P60】41.基因的表達: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并將這一過程稱為基因的表達。【P61】42.轉錄: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P63】43.翻譯: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P64】44.密碼子:mRNA上決定1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P64】45.密碼子的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可能有多種密碼子的現象。【P65】46.反密碼子: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的tRNA上的3個堿基。【P66】47.中心法則:人們將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命名為中心法則(centraldogma):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歷經考驗后的中心法則,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比以往更加完善。【P68】48.細胞質基因: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能夠進行半自主自我復制,并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為了與細胞核的基因相區別,將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基因稱做細胞質基因。【P70】49.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正常人的紅細胞是中央微凹的圓餅狀,而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卻是彎曲的鐮刀狀。這樣的紅細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貧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P80】50.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P81】51.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P83】52.貓叫綜合征:貓叫綜合征是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的遺傳病,因為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得名。貓叫綜合征患者的生長發育遲緩,而且存在嚴重的智力障礙。【P85】5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P86】54.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P86】55.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做二倍體。【P87】56.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P87】57.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P87】58.人類遺傳病: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P90】59.單基因遺傳病: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P90】60.苯丙酮尿癥:患者的體細胞中缺少一種酶,致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成酪氨酸,而只能轉變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對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61.多基因遺傳病:指受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P90】62.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簡稱染色體病。【P91】63.貓叫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病。對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21三體綜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患兒常表現出特殊的面容。50%的患兒有先天性心臟病,部分患兒在發育過程中夭折。【P91】64.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認識人類基因的組成、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P92】65.基因治療:基因治療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補病人細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P94】66.尿黑酸癥:尿黑酸在人體內積累會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這種尿液暴露于氧氣會變成黑色,這種癥狀稱為尿黑酸癥。【P96】67.選擇育種:傳統的方法就是選擇育種,通過汰劣留良的方法來選擇優良基因。【P97】68.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P99】69.誘變育種: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P100】70.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P102】7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P114】7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115】73.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P115】74.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統稱為突變。【P116】75.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P119】76.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的現象。【P119】77.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P119】78.隔離: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P119】79.捕食者策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否則自己也無法生存,這就是所謂“精明的捕食者”策略。【P123】80.收割理論: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P123】8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P1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