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高二年級思想政治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討和經濟建設探索一、專題知識建構二、重點內容解析三、總結反思提升本節課學習內容一、專題知識建構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專題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斯大林的探索毛澤東的探索列寧的探索專題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斯大林的探索毛澤東的探索列寧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專題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斯大林的探索毛澤東的探索列寧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專題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物質基礎理論準備二、重點內容解析(一)比較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認識1.列寧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探索列寧對商品、貨幣以及市場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認識發生的變化之后新經濟政策提出共產黨人要學會經商,提出由國家調節商業把商品、貨幣看作社會主義社會的對立物之前2.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探索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保持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是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在商品流通領域保持著調節者的作用斯大林對價值規律的認識價值規律是客觀的,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的學校,無產階級國家要自覺利用價值規律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作用在生產領域有影響,但不是調節者3.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探索◆在工商業生產經營方面,應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體,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的計劃性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附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應以國家市場為主體,附有一定范圍的由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三個主體、三個補充”“三個主體,三個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計劃和社會主義聯系起來、把市場與資本主義聯系起來的觀念,是中國對蘇聯經濟模式的改革,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揮了引導和奠基作用。“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毛澤東對斯大林理論觀點的發展和突破人物觀點比較范圍斯大林的觀點毛澤東的觀點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的關系發展商品經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強調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存在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商品經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不發達狀況決定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范圍只有生活資料是商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提出“有些生產資料也是商品”價值規律的作用不起生產調節者的作用對生產不起決定性調節作用,主張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列寧斯大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探索探索馬克思主義繼承發展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發展豐富毛澤東堅持(二)全面認識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毛澤東在1956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1976年12月26日,這一報告發表于《人民日報》。在報告中,毛澤東集中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探索成果。1.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問題主要是經濟關系主要是政治關系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論十大關系》以蘇為鑒,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成果,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其中多數政策主張直到今天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2.改革開放后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創新及意義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年10月1987年10月十三大?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年10月1987年10月十三大十四大1992年10月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規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明確界定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屬性,指出計劃與市場都是資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經濟手段,消除了人們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選擇奠定了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立的意義黨的會議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論述十六屆三中全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九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證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正確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科學的認識。我們必須堅持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小結:(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1.新時代出現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1.新時代出現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2.新時代呈現新特征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3.新時代需要新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發展理念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4.新時代提出新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突出抓好的幾項工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三、總結反思提升主張消滅商品經濟把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統一起來限制市場發揮作用肯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社會制度的范疇承認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回看走過的路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2018年5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感謝同學們收看!再見!教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討和經濟建設探索學科思想政治學段:高中年級高二教材書名:《經濟學常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通過比較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認識,領悟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公有制與商品經濟相結合方面所做出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探索。通過全面認識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闡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新及意義,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明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新理念和新要求。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教學重點】比較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認識;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創新及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歷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教學難點】比較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認識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置意圖導入新課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圍繞《經濟學常識》專題四和專題五的主要內容,系統梳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經濟建設的探索歷程。引導學生形成對教學內容的整體認識講授新課一、專題知識建構簡要構建專題四和專題五的知識框架,分析兩個專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二、重點內容解析比較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認識,說明各自所做出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探索。分析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及其內在聯系,闡釋《論十大關系》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解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分析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新理念和新要求。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和分析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課堂小結三、總結反思提升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導學生認同前人探索的理論成果的時代價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政治人教版選修二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討和經濟建設探索教案.docx 高中政治人教版選修二專題四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討和經濟建設探索課件(共48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