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第六章全章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第六章全章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
知識梳理
1.質量:

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只雞約2kg

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

測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臺上,
游碼歸零,
橫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橫梁平衡。具體如下:
A.“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C.“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D.“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E.“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F.注意事項:A
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質量方法
B、特殊測量:液體質量方法、微小質量方法。
2.密度:

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

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kg。

理解密度公式:

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

不同物質,質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密度小;

不同物質,體積相同時,質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圖象:左圖所示:ρ甲>ρ乙

體積測量——量筒(量杯)

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上。
“讀”: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測固體的密度:

原理:原理:ρ=m/v

方法:a.用天平測出固體質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b.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

d.得出固體密度ρ=m/(
V2-V1)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也可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規則固體體積可用刻度尺測量)

測液體密度:

原理:ρ=m/v

方法:a.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b.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c.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d.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密度的應用:

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判斷空心實心: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知識梳理
1.分子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徑為10-10m。

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

固、液、氣都可擴散,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

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當分子間的距離d=分子間平衡距離
r
,引力=斥力。
②d<r時,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時,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很難被拉斷,鋼筆寫字,膠水粘東西都是因為分子之間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當d>10r時,分子之間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計。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鏡子不能因分子間作用力而結合在一起。
2.電荷

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⑶兩種電荷:
正電荷:
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
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⑺電中性: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3.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4.
湯姆遜發現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夸克設想(1961年)。
5.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6.
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恒星。
7.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137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8.
(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ly=9.461×10^15m
9.(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1AU=1.496×10^11m
第八章

知識梳理
1.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線,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力的測量: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選”: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
“調”:將彈簧測力計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針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測”:彈簧測力計受力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2.彈力

彈性形變: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形變。  

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
(3)產生彈力的兩個條件:1.接觸
2.形變(擠壓)
3.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不規則的物體重心用懸掛法獲得。
筆的重心在它被懸掛后平衡的位置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液體和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4.摩擦力:

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分類: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

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應用: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第九章
力與運動
知識梳理
1.
二力平衡:

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實驗:

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3.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接下來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4.慣性:

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
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由物體受力情況確定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

由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
知識梳理
1.壓力:

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且物體豎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時,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A、B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B、C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
3.固體壓強: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壓強p:帕斯卡(Pa);壓力F:牛頓(N);
受力面積S:米2(m2)。

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強約0.5Pa
;一本書對桌面的壓強約50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應用:
①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
②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液體的壓強

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測量工具:壓強計
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液體壓強的規律:

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由公式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與液體的重力、容器的形狀等因素無關。p=ρgh只適用于求液體的壓強。如果是規則的實心正方體長方體及圓柱體也可使用.
5.大氣壓

概念: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用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產生原因:因為
空氣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動性。

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
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小實驗——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吸盤。

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cm。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結論:大氣壓p0=76cmHg=1.0×105Pa(水銀高度差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約為10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一個標準大氣壓即:1.×105Pa
(76厘米水銀柱)
6.大氣壓的特點:

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
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1mmHg)

測量工具: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沸點與壓強:
內容: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用:高壓鍋、除去水分。

部分氣體壓強:(氣體的體積,氣體的溫度,氣體分子的多少等)
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大氣壓應用:(☆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離心式抽水機
7.浮力

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浮力產生的原因(實質):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
即浮力。
8.阿基米德原理:
(1)
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2)
公式:F浮
=
G排
=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9.物體的浮沉條件:

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請根據示意圖完成下空。
下沉
懸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說明:
A.密度均勻的物體切去一塊后浮沉情況不變

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

B.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
分析:
則:
C.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
F浮
=
G
不同:
懸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D.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
與G或
比較ρ液與ρ物

E.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為G,浸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示數為F則物體密度為:
ρ物=
Gρ液/(G-F)
F.冰化為水后水面高度不變
G.改變物體的浮沉:a.自身重力發生改變
b.受到的浮力發生改變
9.漂浮問題“五規律”:

規律一: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規律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所受浮力相同;

規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里浸入的體積小;

規律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

規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里,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
10.浮力的利用:
(1)
輪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必須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
t
由排水量m
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
=
m
g
;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輪船和貨物共重G=m
g

(2)潛水艇:
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
(3)氣球和飛艇:
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隨風飄蕩,人們把氣球發展成為飛艇。
(4)密度計:
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進行工作。
構造:下面的鋁粒能使密度計直立在液體中。
刻度: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
11.浮力計算題方法總結:
(1)
確定研究對象,認準要研究的物體。
(2)
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3)
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
計算浮力方法:

稱量法:F浮=?G-F(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壓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漂浮、懸浮時,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時常用)

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知道物體質量時常用)
ρ甲
ρ乙
m
V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得電子帶負電,失電子帶正電)
摩擦力
靜摩擦
動摩擦
滑動摩擦
滾動摩擦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為0
靜止
勻速運動
平衡狀態
運動快慢改變
運動方向改變
運動狀
態改變
F
F
F
F
F
h
G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F浮
G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巢湖市| 浦城县| 南安市| 汤原县| 永胜县| 桂阳县| 长阳| 曲沃县| 杭州市| 鹤岗市| 涿鹿县| 迭部县| 米易县| 来安县| 青河县| 雷州市| 泽州县| 随州市| 宝山区| 隆安县| 马公市| 芮城县| 江山市| 岳阳县| 枣阳市| 大方县| 黔南| 五家渠市| 疏勒县| 营山县| 昌乐县| 加查县| 兴安县| 鄂托克前旗| 东兰县| 阿拉善左旗| 怀仁县| 土默特右旗| 上林县| 西华县| 定安县|